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壤稻田施用磷矿粉和硫肥对油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壤稻田施用磷矿粉和硫肥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红壤稻田施用突尼斯磷矿粉、中国磷矿粉和普钙分别比对照增产2.71,2.21和2.25倍,在施用突尼斯磷矿粉的基础上,施用硫肥能增加油菜籽粒产量3.9%;(2)早稻施用磷肥增产作用不明显,对晚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3)红壤稻田施用磷肥使油菜籽的磷吸收量:突尼斯磷矿粉>普钙>中国磷矿粉;(4)油菜和水稻收获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普钙>突尼斯磷矿粉>中国磷矿粉。  相似文献   

2.
从长期定位试验论红壤施磷的残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壤缺磷及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国内外有大量的报道,但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来观测红壤施磷的残效较少。作者进行了20年的磷肥残效观测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不同磷肥用量停施20年均有残效;有的年份其残效还高于当季施磷的肥效;磷肥的残效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单位磷肥的残效与施磷量呈递减趋势;不同处理磷肥的残效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玉米在缺磷的土壤上种植对吸收氮素影响较小,对吸收钾素有一定影响;红壤旱地上施用农肥可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分解,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红壤旱地上连续6年120 P2O5kg/hm2 ,施磷5~6年后,可停施4~5年,利用磷肥的后效来获得增产。本文为红壤旱地科学地施用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1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1 080.5 kg/hm2,增产率达85.2%;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减产率为3.2%,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氮磷配施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各轮作分别设置氮磷钾(NPK)、不施氮(–N)、不施磷(–P)和不施钾(–K)4个处理,分析了油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情况,并对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了评估。3年试验的平均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和–K处理的旱地油菜分别减产68.4%、89.6%和7.0%;水田油菜分别减产71.0%、84.7%和6.4%。对产量构成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旱地油菜还是水田油菜,施肥对角果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与NPK处理相比,旱地和水田油菜的角果数因缺氮、缺磷和缺钾分别减少61.6%和52.0%、82.0%和67.8%、16.2%和19.7%。相同施肥处理的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N、–K和NPK处理,旱地油菜产量均高于水田油菜,分别高...  相似文献   

5.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的冬油菜后复种大豆,氮磷肥配施对全膜穴播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施用氮肥和磷肥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大豆的生物产量,是种植大豆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结果显示,氮磷肥配施比单施增产效果显著。当氮磷肥配比每hm2为施氮300kg、磷45kg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为3345kg/hm2,较对照增加34.3%。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磷肥运筹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姜黑土生产能力、缓解土壤酸化和防止磷流失导致面源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用量和不同品种磷肥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 用量为90 kg/hm2时,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分别比不施磷肥处理玉米增产20.8%、4.8%、5.7%、18.1%。施用钙镁磷肥玉米增产效果最大,并与砂姜黑土传统习惯施用的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处理玉米产量达显著差异。供试土壤钙镁磷肥肥料效应方程为y=22.073x-0.1027x2+5537.4,由此方程可获得最高玉米产量钙镁磷肥(P2O5)用量为107.5 kg/hm2,因钙镁磷肥碱性,用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其他养分有效性而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得出,钙镁磷肥是砂姜黑土玉米进一步增产新的施肥技术,其增产机理和施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米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蔡叶 《耕作与栽培》2000,(4):41-41,55
1997 ̄1998年开展了玉米氮、磷、钾配施试验,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氮肥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比未施肥增产46.3%,提高氮肥利用率15 ̄24个百分点,提高磷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在施有机肥和尿素、普钙的基础上,增加氯化钾的施肥,增产效果显著,以施12kg/667m^2效果最好,增产21%,在施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分期施用均有增产作用,其中以施25%N作基肥,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的磷肥产量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油菜产量与磷肥施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当磷肥施用量为90~180 kg/hm2时,油菜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磷肥用量,油菜的磷肥偏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农学利用率规律不明显。施用磷肥后油菜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P18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7080.21元/hm2和6540.21元/hm2。产投比以处理P45和P90较高,分别为11.84和11.53。综合考虑油菜施用磷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沿江地区以每公顷施用90 kg P2O5为最佳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9.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10.
施肥及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施肥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油菜秸秆、籽粒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吸收量中油菜籽粒所占比例较大。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51.7 kg/hm2,与PKB、NKB、NPB处理及农民习惯相比,分别增收油菜籽34.81%、25.40%、17.91%和9.34%,分别提高净收益1797.39元/hm2、1550.00元/hm2、966.60元/hm2、1486.74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氮>磷>钾。氮肥用量与油菜籽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施用氮肥增产26.52%~68.10%。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下降,氮肥的经济用量为N 180.0 kg/hm2,氮肥利用率可达29.19%,农学效益可达3.58 kg/kg。  相似文献   

11.
高产田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产田氮磷钾肥处理及氮磷钾效应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秦油2号’和‘中油821’品种为材料,设置施纯氮0、180 kg/hm2,磷(P2O5)和钾(K2O)各为0、90 kg/hm2,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N、P、K以及互作效应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比对照(空白)增产25.7%,比单施N、P、K分别增产21.6%、18.0%、37.9%;两个品种的产量均以N 180 kg/hm2+P 90 kg/hm2最佳,‘秦油2号’为3850.70 kg/hm2,‘中油821’为3096.26 kg/hm2。‘秦油2号’在9个处理中都比‘中油821’极显著增产,平均增产22.2%,是营养基因型差异所致;综合效应分析得出氮磷交互效应对产量具有正向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氮磷各自效应明显。进一步剖析增产原因,氮磷交互效应对‘秦油2号’单株角果数影响较大,对‘中油821’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显著;磷的单独效应对‘秦油2号’的千粒重和‘中油821’的单株角果数影响最明显。本研究表明,氮磷配施的产量显著高于单施,配施增产主要原因是各自单独效应的累加;关中高产田氮肥用量180 kg/hm2、磷肥9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不施肥(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 %,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 %,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 %;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田试验和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在常规施肥(CK)基础上添加复合菌剂A(T1)、复合菌剂B(T2)、秸秆(T3)、秸秆+复合菌剂A(T4)和秸秆+复合菌剂B(T5)的处理对云南红壤坡耕地烟田综合应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单施复合菌剂、秸秆还田及秸秆配施复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红壤坡耕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种植效益,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品质,整体以T5处理的综合应用效应较佳。综上,秸秆配施复合菌剂综合应用效应优于单施复合菌剂或单独秸秆还田,秸秆配施复合菌剂B更适合云南红壤坡耕地烤烟栽培。  相似文献   

14.
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中有效硫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试验研究,在红壤地区的旱地土壤中,长期施用磷肥的处理,土壤的有效硫在40~100cm出现明显的积累,土壤中的有效硫含量显著增高。在不施用磷肥的N处理,土壤剖面的有效硫与ck处理差异不大。对土壤剖面的有效硫含量的影响因子中,施肥是首要因子,其次为作物的产量,再次为土壤的层次结构和土壤的松紧度。在红壤的土体中,由于硫酸根离子的吸附性大于硝酸根离子,其淋溶深度远少于硝酸根离子,淋溶深度最大在120cm左右。在红壤地区的旱地中,磷肥可采取隔年施用,既可保证土壤磷硫的有效供给,又可节约施肥成本和提高肥料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素盈亏、农学阈值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3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对磷素盈亏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包括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结果表明,不施磷和只施有机肥处理磷素亏缺量分别为23.27~29.20 kg/(hm~2·a),12.10~22.27 kg/(hm~2·a);单施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分别为68.34~85.99 kg/(hm~2·a),88.84~107.64 kg/(hm~2·a)。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每盈余100 kg/hm~2磷素,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76,1.46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增幅响应更大。单施化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的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2.60,8.90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不明显。长期耕作下,不施磷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需增施磷肥或增加有机肥量来增加土壤磷素;施磷处理中可适当减少施磷量来调控土壤磷盈亏;根据农学阈值和有效磷转化率合理确定施磷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油菜上施用效果,于2013—2014年在安徽省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与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油菜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菜产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4.0%~20.8%,比习惯施肥(CF1和CF2)磷钾减半(CF2)增产10.2%~28.0%。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荚粒数来增加油菜产量。油菜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不断增大,用量达到1500 kg/hm2(T100)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p H、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而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硅钙镁磷钾肥合理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油菜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油菜上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缺磷敏感,我国油菜主产区土壤供磷状况较差,缺磷常导致油菜籽减产。于2019—2021年度2季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磷肥用量田间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2O5 hm–2 5个施磷水平,探究磷营养供应状况同时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增加了油菜产量。不施磷处理的平均产量仅190 kg hm–2,施磷增产8.5~12.5倍,根据产量效应得到的最高产量施磷量为51.8~65.0 kg P2O5 hm–2。油菜籽磷含量、含水率、含油率、蛋白质、硫甙、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对磷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芥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响应较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油菜籽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磷90 kg P2O5 hm–2和135 kg P2O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钾肥对油菜的影响及经济施用量,进行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下,10个不同钾肥施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显著增加产量,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降低一级分枝部位、增加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施钾比对照增产油菜籽60~720kg/hm2,增产幅度在3%~32%,平均增产率14%,平均增纯利润667元/hm2,产投比平均达1.85,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9.2kg/kg和2.17kg/kg。钾肥施用量165kg/hm2可以达到产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潮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与土壤磷素累积的响应关系,为黄潮土农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分析了黄潮土34年(1980-2014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处理(CK、N)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年限的延长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均分别降低0.16,0.11 mg/kg;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MN、MNP、MNPK),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加1.12,1.00,1.65,1.49 mg/kg;而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处理(NP、NPK),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持平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变化量随磷素盈亏而变化,不施磷肥处理(CK、N),土壤中的磷素均亏缺,土壤每亏缺100 kg/hm2磷,有效磷含量降低分别为0.68,0.47 mg/kg;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MN、MNP、MNPK),土壤中的磷素均有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所能增加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98,2.19,1.56,1.42 mg/kg。  相似文献   

20.
优化氮、磷、钾施肥方案可实现玉米高产。采用L9(34)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玉屏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农玉18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kg/hm2)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效应模型为:y=3292.059+11172.890x1-2238.574x2-2899.190x3-3040.609x21+534.492x22+639.352 x1x3+614.031x2x3,经检验回归方程和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养分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才能继续增产;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N2.15P3K3,其对应的产量为12 305.81kg/hm2,方案的实施预计使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77.55%,增收12 424.7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