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韭蛆是韭菜上重要的地下害虫 ,幼虫钻食韭菜的地下部分 ,轻者使韭菜萎蔫断叶 ,重者成墩死亡。1韭蛆的发生规律韭蛆在山东1年发生4~5代 ,大田间以幼虫在寄主生长的土壤内或韭菜芽墩内越冬 ,在温室和温床里以及在室内越冬则不明显。越冬代成虫3月间出现 ,4月上旬达高峰。成虫善于并翅及扇翅爬行 ,一般情况下不善飞 ,起飞时也离地不高 ,扩散不远。成虫畏强光 ,羽化出土后即在危害处附近的隐蔽场所里停息和交配 ,常常聚集成群。产卵在土缝里 ,卵数粒至十余粒集中产 ,有时散产 ,卵期约7d。韭蛆幼虫有腐食性 ,喜湿怕干。幼虫期约10~1…  相似文献   

2.
1 韭蛆发生规律 韭蛆义叫迟眼蕈蚊.在黄河流域陆地1年发生4~5代(大棚常年为害).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后.  相似文献   

3.
韭蛆是韭菜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聚集于韭菜根部危害,蛀食假茎和鳞茎,引起腐烂,使被害株叶片瘦弱、萎蔫下垂、枯黄而死亡。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生特点韭蛆属双翅目眼蕈科迟眼蕈蚊幼虫,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cm~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上中  相似文献   

4.
柑橘大实蝇〔Tetradacuscitri(Chen)〕分布在秭归县部分柑橘产区,受害严重果园的虫果率可达20%以上。柑橘大实蝇幼虫蛀食果实瓤瓣,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为比,1994~1998年对其田间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试验,为柑橘大实蝇的防除探索了一条途径。1 生活史观察柑橘大实蝇在秭归县1a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当地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上旬羽化末期。根据观察分析,成虫交尾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为6月上、中旬,末期在6月下旬。成虫产卵于6月上旬开始,…  相似文献   

5.
茄二十八星瓢虫是近年来发生为害逐步加重的1种害虫。此虫主要为害茄子、番茄、甜椒和马铃薯。为害严重时,致使叶片干枯、破碎,对产量影响极大。通过1995~1997年列课题研究,首次摸清了该虫在当地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初龄幼虫具有群集性,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据田间药效试验,敌杀死2.5%EC(乳油,下同)3000倍液或80%敌敌畏EC1500倍液、30%桃小灵EC2000倍液或25%乐·氰EC15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6.
修水县桑绢野螟的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绢野螟犤Diaphaniapyloalis(Walker)犦又称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西省修水县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2001年秋本县桑螟暴发,受害面积2500hm2,一般每667m2虫口密度达3.5万头左右,个别桑园达9万头以上,给秋叶及秋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1发生特点1)发生为害时间长。桑螟在修水年发生5~7代,以发生6代为主,世代重叠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各代早批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初、10月中旬,10月下旬全部越冬。2)幼虫隐蔽,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7.
大灰食蚜蝇(SyrphuscorolaeFabr.)是吉林省通化县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有4代。该蝇于5月上旬首先在杂草上蚜虫群内发现幼虫,5月末到6月上旬第一代开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在大田作物蚜虫群内见到各个虫态的食...  相似文献   

8.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9.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韭菜根蛆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宁地区韭菜田根蛆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的消长动态,于2014-2017年分别采用黄色水盆诱集和挖根的方法对根蛆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韭菜田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和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二者常常混合发生。北镇地区优势种为韭菜迟眼蕈蚊,年发生7~8代,其中冬季温室期发生3~4代。初冬扣棚后根蛆为害期与冬韭生产期高度重合。沈阳东陵地区优势种为食用菌异迟眼蕈蚊,其在露地韭菜上年发生5代。根蛆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根蛆的为害程度。根蛆以3龄幼虫在大葱上越冬。辽宁地区根蛆的发生规律呈现冬季发生重,春、秋季略轻发生,夏季基本不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黏虫在临猗县玉米、高粱田大面积严重发生。发生面积之广,虫量之大,为害之重为1976年以来之最。全县发生面积1.0万hm2,达到防治指标面积0.73万hm2。6月30日至7月1日调查,塬地玉米有虫株率10%,百株有虫8~12头;夏播玉米有虫株率35%~40%,百株有虫40~60头;饲草用高粱每平方米80~170头,最严重的猗氏镇百里店村达350~500头;荒地杂草被黏虫咬成光秆,与其相邻的玉麦收后未夏播的原茬地及玉米田、高粱田,采用快速、有效的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大…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13.
1995~1997年,通过对韭菜蛾室内外观察研究,发现韭菜蛾在沈阳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无滞育虫态,以成虫和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第1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以幼虫在田间危害,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19~23℃,种群消长周年出现两个高峰。防治该虫应以初夏、秋季防治为主,重点防治秋季第4、5代;每代防治关键时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在幼虫未蛀入茎内危害之前,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4.
韭菜根蛆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阶段叫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幼虫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夏、秋季在露地发生,有3个为害盛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宽须蚁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宽须蚁蝗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末至下句当平均气温达5.4℃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5月上旬未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上旬开始交配产诳,7月中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16.
苹果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在鲁中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苹果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是开始再现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达盛期。成虫羽化后于次日清晨5:00~6:00开始交配,持续交配1.5~3h,交配后不久在叶片背面产卵,单个散产,平均单雌产卵40余粒。幼虫孵化后直接景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并非苞内化蛹。在15~30℃,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山东省单县过去为1种次要地下害虫,防治上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97年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珠形体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为雌、雄虫脱壳盛期,同时交配,5月下旬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6月...  相似文献   

18.
桑根瘿蚊 ,又名黄瘿蚊 ,体长2mm~2.5mm ,橙色偏黄 ,在贵州遵义1年发生2代 ,以第2代老熟幼虫越冬 ,翌年4月下旬入土化蛹 ,5月下旬羽化 ,卵产于根际表皮或伤痕裂隙内 ,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 ,第2代于8月孵化。幼虫孵化后 ,向表皮与形成层钻蛀 ,排出粪便 ,致使危害处溃烂 ,轻者叶变黄或发芽后叶片萎缩 ,重者根颈处表层一圈腐烂 ,整株桑树死亡 ,苗圃被害率可高达50%~70 %。防治措施 :1.在冬末春初剪去被害部 ,在根际灌入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 %乐果乳油。2.增加寄主树干基部的表土厚度 ,使成虫不能…  相似文献   

19.
韭蛆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在乳山市韭菜田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夏、秋三季在露地发生,冬季在保护地内发生,且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是韭菜生产的大敌。韭菜受害后,可造成幼茎腐烂,叶片变黄、萎蔫,植株矮小,严重时整墩枯死,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韭蛆化学防治时间的加长,敌百虫等低毒农药防效已明显降低,为提高防效,菜农随意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20.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