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秋生 《种子》1990,(3):5-5
在水稻制种穗数、粒数、粒重三因素中,穗数和实粒数变幅最大,同时决定着制种产量。总结我市十多年制种生产实践,采用“以插为主,插发结合,插足苗数,以苗增穗增粒”技术途径,使每亩穗数和结实率特别是穗数得到较大提高,单产由60~80公斤上升到150公斤以上。增苗的作用在于: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制种产量是母本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简称穗、粒、重、下同)三者的乘积.那么,在高产条件下,穗、粒、重在构成产量中各起多大作用?若要进一步提高制种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杂交水稻川农优528制种生产中,采用父本手插单行,母本设计机插4行、8行、12行、手插8行(对照)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父母本叶龄、生育进程、群体动态、花时、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机插母本分蘖发生早、多,但后期营养不良,成穗少,抽穗不整齐,机插比手工插父母本花时相遇好,父母本1∶8处理的花期相遇好,有效穗数与结实率协调发展,制种产量高,是母本机插制种较适宜的行数.机插母本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实粒数>结实率>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简单相关程度、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结实率>穗数;结实率和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但结实率通过稳数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和穗数通过结实率对制种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负值,在机插母本制种中必须兼顾穗数和结实率才能提高机械化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6000~7500株/667m~2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依次递增;茎粗、穗长、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递减的趋势,在7500株/667m~2的密度下出现空秆。该制种玉米组合在密度7000株/667m~2时制种产量最高,此时各农艺性状表现也最佳。  相似文献   

5.
忠县水稻制种单产,现虽已达到155公斤,但与单产250公斤以上的先进县差距甚大。怎样才能尽快提高我县水稻制种单产呢?笔者认为增加母本有效穗,是提高水稻制种单产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母本亩有效穗偏少,是我县水稻制种单产不能尽快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知道:产量=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即,产量与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成正比,而有效穗则是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两个产量因素的基础,有效穗在一定的范围内,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减与亩有效穗的多少相关不明显;当亩有效穗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相似文献   

6.
刘文炳 《作物杂志》1992,8(2):33-34
为克服传统杂交稻制种需割叶、剥苞以及“花期相遇、花时不遇”的矛盾,我们经10余年的研究探索出杂交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创制种大面积亩产超300公斤,最高亩产达423.2公斤的全国纪录,为机械化制种开拓了新途径。众所周知,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资料表明,制种亩产从100~150公斤提高到200~250公斤,主要是靠增加有效穗数;若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必须以增加有效穗与结实率并重;而制种亩产  相似文献   

7.
母本秧龄和穴插谷粒数对苗穗结构,穗部性状及制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母本秧龄对基本苗和上林穗有显著的影响,对穗平着粒数,实粒数有显著影响,对穗平着粒数,实粒数有显著影响;穴插谷粒数对基本苗,上林穗和穗着粒数影响很大,对最高苗也有显著影响。汕优63制种母本穴插3粒谷,插25d左右的秧龄,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穗粒结构,制种易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摸索杂交水稻汕优63的制种高产途径,不断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我们根据制种田间实际情况,设计了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方案。1990年116.07亩制种田,收割前经省市县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平均理论亩产360.1公斤,实收亩产321.04公斤。其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6.46万,每穗总粒数为104.06粒,实粒数为53.10粒,结实率为51.03%,千粒重为25.63克。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汤永波  林炎照 《种子科技》2001,19(6):360-361
特优 70系三明市农科所用特 A与明恢 70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 1996年我区引入亲本试制至今 ,平均亩产 15 0~ 2 0 0 kg。2 0 0 0年我区制种 2 10亩 ,入库种子 4 2 t,平均亩产 2 0 0 kg,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产量结构是 :亩有效穗 16万穗 ,穗总粒数 116 .8粒 ,穗实粒数 6 2 .4粒 ,异交结实率 5 2 .9% ,千粒重 2 7.4 5 g。高产制种的技术调控措施是 :1 根据我区气候规律与制种地小气候特点 ,切实调控确定好特 A制种的“四期”水稻制种应根据亲本特性 ,把两亲本制种最关键的抽穗期、扬花授粉期、成熟收获期以及母本特 A减数分裂期安排…  相似文献   

10.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单位保水剂增产量则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剂最佳亩施用量为2.01kg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494.85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两系杂交小玫较大面积制种存在花期不遇,亩有效穗数少,异交结实率差的问题,经过1994-1996年对制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调节花期全遇技术,增加父母本有效穗的技术,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由于进行了制种的改革,使三年制种单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前言历年制种资料的分析表明,闽南地区制种单产不高不稳,明显低于闽西北中制区,究其原因,除春秋两季制种的抽穗扬花期常遇高温低湿或阴雨低温寡照或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没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穗不足,穗粒数少,异交结实率偏低有关。鉴  相似文献   

13.
化控剂烯世宝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林  王伟中  顾大路 《种子》2007,26(7):112-113
在玉米制种的母本上使用化控剂烯世宝后,可降低母本的株高、穗位高,增加气生根数和茎杆粗度,改善穗粒结构,增加产量,在合理密植后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制种喷施云大-120效果初探四川省绵阳市种子公司(621000)唐晓明王挺云大-120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解其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作用,我们对汕优多系1号制种母本珍汕97A进行云大-120喷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平 《种子》2010,29(12)
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加快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试验材料的统计分析,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母本的有效穗数,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增穗、保粒、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的主要制种技术措施是应用父母本的时差、叶差合理安排调控播差期,采用1期父本大双行确定适宜的行比,配套培育壮秧,规格分厢插足基本苗,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科学喷施"920",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抽穗扬花期适时适度赶粉,确保苗足、穗够、花遇良好、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两优培九 (培矮 6 4 S/ 9311)制种是江苏省农科院负责的国家 86 3课题项目 ,2 0 0 0年盐城市庆丰杂交稻研究所参加了该课题的大面积制种夺高产研究 ,现将其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主要特征特性1.1 恢复系 9311:为迟熟中籼品种 ,茎秆粗壮抗倒伏。同明恢 6 3相比 ,分蘖中等 ,成穗少 ,穴穗 16~ 18个 ,但穗形较大 ,粒数多 ,每穗平均总颖花数 192 .3朵 ,结实率 88.5%。株高 135~ 145cm ,对九二○较敏感 ,始穗期用九二○株高可达 170~ 2 0 0 cm。本地 4月下旬播种 ,8月 16日左右始穗 ,播种至始穗 110~ 115d;9月 19日成熟 ,全生育期 147d…  相似文献   

17.
罗亚 《种子科技》2000,18(2):108-108
为了保证制种玉米花期相遇 ,随时要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控 ,而花期预测是监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据多年玉米制种的实践 ,总结出如下规律。1 花期预测步骤1.1 检查父母本各自的生长发育时期。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般经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3个阶段 ,而预测花期主要在穗期进行。1.2 通过掌握的综合资料 ,分析比较父母本 ,了解两者生长发育进程及对应关系。1.2 .1 叶片与玉米穗分化的对应关系。总叶数相同的品种 ,雌穗小花分化前的穗分化与叶龄关系较稳定。以总叶数 18片的玉米品种为例 ,雄穗生长锥伸长期 ,4~5片展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宽行70 cm,窄行40 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  相似文献   

19.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海平  叶尚 《种子科技》2004,22(1):44-45
杂交稻制种产量由母本有效穗、粒数、异交结实率、粒重构成,其中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影响产量的关键.了解制种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因素,能够制定对策,综合把握,提高异交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轻型栽培法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应用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当小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反射,提高光合效率,使光合产物多向子粒中运转;解决好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和穗、粒、重三者之间的矛盾;在保证有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大穗夺高产。以往制种农户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单位面积上多施肥、多插苗、多插蔸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要多,叶面积系数要大,地上部干物质要重,表现出多、大、重的特点,而轻型栽培法认为上述方面在一定的范围内取较小、较低值就可以夺得高产,相对而言要轻巧得多。2005~2006年,笔者在湖南洪江市熟坪乡、芷江县罗旧镇采用轻型栽培法制种金优179、八两优18共179.5hm2,比往年同类组合制种单产高300~37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