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於潜僧绿筠轩@苏东坡  相似文献   

2.
与竹为邻     
假如竹能开口说话,会不会像笛子一样好听;假如竹能迈腿走路,会不会成为与你形影不离的弟兄。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倒是符合现代人养生的趋势,可以远离心脏病、高血压等隐形杀手,不失为一件好事。有  相似文献   

3.
宋人苏轼在《于潜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云南人不但居有竹,而且食有竹,用有竹,真是幸福极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正是这样,在我国文学艺术、诗词绘画、民间习俗中,都有猪的形象。王羲之以猪来比喻书法,十分形象:“凡字,多肉少骨谓之墨猪”。陆游以诗来赞美猪:“丰岁鸡豚贱,霜天棉粟稠”。苏轼也有诗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还创制名菜“东坡肉”,早晨起来大吃猪肉。  相似文献   

5.
赏竹     
曾显 《广西林业》2016,(6):34-36
正竹子是植物界形态奇特、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群类。竹类植物茎秆挺拔秀丽,枝叶飘逸潇洒,形态婀娜多姿,色彩翠绿宜人。从古至今,竹子深受人们赞颂与喜爱,素有"声、影、形、意"四趣。它与名树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名花梅、兰、菊并誉"四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园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云"居必园,园必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发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感叹。  相似文献   

6.
东坡与竹     
素有“三分水,三分竹”而又有“岛居”之称的四川省眉山县三苏祠,乃我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之故居。全祠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其间楼堂亭榭与山水相依,古木修竹掩曲径通幽。漫步祠内,但见修竹耸翠,万竿尽发,摇影婆娑。其竹径、竹廊随峰回路转,正是“书窗正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陆游《木假山诗》)。 竹,乃川西坝子盛物,世人喜之用之。东坡先生喜竹尤甚,一生与竹结下不解之缘。曾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竹赋予他清高廉洁之品德,潇洒豪迈之气质,博古通今之才华。“而况我友似君者…  相似文献   

7.
漫步宝月公园,喜看茂林修竹,碧绿葱茏,婵娟挺秀,雅致清幽。竹是我国民族传统喜爱的植物,也是历代文人赞颂的题材。古往今来,竹被人们誉为刚直、虚心和高洁的象征。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赞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由此可见,前人何等爱竹,今人亦然。三十年前,陶铸同志曾到台山视察,他勉励人们,群策群力,广植竹子,变荒山为绿海。他临别之时,还语重心长地赠言:“祝大家成为竹  相似文献   

8.
竹业与人类     
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曾这样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此以后,“居有竹”竟成了文人雅士追求住所的最高境界,被认为是生活上的一大精神享受。   竹子因为具有特殊的观赏和审美价值,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情操和风采。一是竹的内在美。竹子青翠欲滴,四季常青,格高韵胜。山有竹则青,水有竹则绿。古人郑板桥赞美竹是“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二是竹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诗经·小雅》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的诗句,后来就…  相似文献   

9.
翠竹情思     
我的童年是在竹海中度过的。家乡,那重重叠叠的群山全被翠竹覆盖着。山而飞洒,那单等军计承受九天甘霖;山风频吹,那颗颗绿色摇出家乡的神韵。夏天,每当最后一缕暮霭欲说还休,星星急待眉目传情的时候,翠竹就娇羞地躲进夜幕里。奶奶给我洗完澡,背一把竹椅,带一把蒲扇,牵我到竹林边纳凉。她不时绘声绘色地讲述“斑竹”的故事,不时又一字一句地教我吟诵“叶垂千。剑,干耸万条枪”、“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疲,天天吃顿笋炒肉”的联和歌。那年月,肉是没有吃的,那油味不足的笋片、笋丝倒是要吃上个把月。每到春季,竹鞭…  相似文献   

10.
竹类盆景     
竹子种类甚多,大者高逾数丈,小者身形数寸,其叶色苍翠, 姿态潇洒,深受人们喜爱。中国的文人,视竹为清高、刚直的象征,喜欢与竹为伴。东晋王徽之有竹癖,即使暂住他人宅室,亦不忘种竹,自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苏东坡爱竹,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的郑板桥,更有诸多咏竹的名诗佳  相似文献   

11.
竹林揽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笋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笋焖猪肉。”──竹,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让我们一同竹子生南国。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时不感觉到身边竹子的存在。我们的感官和心灵,不仅随时随地与丰富多彩的竹子及其制品等实体发生联系,也时时刻刻与浓郁深沉贩竹文化进行交流。(——)一提起竹子,我们的脑海里首先就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竹梅双喜——竹子、梅花和两只喜鹊构成的图饰,其中隐含着“青梅竹马”的典故,也表达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赞美。岁寒三友——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  相似文献   

12.
蜡梅香     
正向晚时分,一个人沐浴着落日余晖,静静地漫步在城郊外的小路上。冬风丝丝缕缕拂在脸上,有浅浅的刺痛感。细碎的阳光,此时成了可贵的温暖。公园里,一株蜡梅树的枝头,几朵蜡梅花像生命鲜活的精灵,在阳光下闪动着黄色的翅膀,瘦而倔强地绽放着,淡淡的香在凄寒的风里若有似无,不言不语,温馨冬日的寂寥时光。"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扬州瘦西湖黄永强繁华今古誉扬州,天厚西湖瘦独优;二十四桥波弄影,迂环十里玉琼楼。瘦湖婀娜又纤柔,人影缤纷镜中浮;两堤花柳全依水,穿梭肪艇似飞鸥。金山叠翠倍雍幽,绿涌白塔若鹄游;欧公柳拂春潮起,虹桥笛韵意悠悠。沧桑幻变雅文留,墨宝题辞畅咏呕;信...  相似文献   

14.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境内,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201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特优美,既有水白如银的流泉飞瀑,又有奇幻莫测的地下溶洞;既有危崖耸立的美景,又有两岸夹峙的峡谷风光,是周末闲来无事,自驾游玩的好去处。初冬时节,雨水稀薄,飞虹瀑布尽显瘦美之态。它似乎是从天上的银河遗漏下来的一股流水,像一绺银丝从崖顶袅袅娜娜而下,至崖底又似烟,似雾,似尘。  相似文献   

15.
冬韵雅意     
正一场朔风骤雨后,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冬意阑珊,空气里散发着清寒的气息。道路两旁经寒霜打过的树叶在疾风中猝然脱离枝条,似翩翩起舞的蝴蝶,一片一片撒落在路边、草丛上。"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苏轼的《栖贤三峡桥》一语道破了冬季山寒水瘦、天地苍茫的景象,别有一番迷人韵致。早晨,东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我便开了门,顶着寒流,坚  相似文献   

16.
竹笋一向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嫩,被视为蔬菜中的佼佼者。竹笋是竹的嫩茎,其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 冬笋色白、质细、味清鲜; 春笋色白、质脆、细嫩、味美; 鞭笋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 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苏州,每餐必食笋,他曾诙谐地说:“无笋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笋焖猪肉。” 中国人以笋入馔,历史悠久。《诗经》就有:“其蔬伊何?惟笋即蒲”的记载。 我国以笋为主的名菜佳肴更是不可胜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舅李煦就曾用竹笋烧成整桌的“笋宴”,招待过南巡的康熙皇帝,深得康熙的赞赏。  相似文献   

17.
丹水 《陕西林业》2005,(6):38-39
秦岭东段南麓柞水县的山山岭岭苍松翠柏间一丛一簇的枫树黄栌似火似旗.如诗如画的美景无不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8.
对于榴莲,人们有两种看法:有人赞美它滑似奶脂、齿颊留香,令人垂涎欲滴;有人则感觉它奇臭怪异、不堪入鼻,令人望而却步.如此极端的评价,让榴莲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九村.许多人家的考榆树上年年都结大树菇。这些树菇大部结在榆树的主干与支干交结处,状似大半个扇面,有平常用的洗脸盆那么大.似不非木.似菇非菇,色棕黑,无异味,脉路清淅.纹理精巧.附在考榆树主干上.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而更怪的是这些巨大的树茹,年年都落户黑梁湾九村.不在这家树干上出现就在那家树干上出现,而且都长在该村20年树龄以上的老榆树上.这些榆树好怪,年年都长大菇@杨仲年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淇县未来农业示范园新近推出一种引自日本,被称为“服蜜果”的苗木,市场俏销。“服蜜果”所以市场受青睐,是因为其具有结果极早、产量极高、果个极大、品质极优等多种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尤其是其果个很大而核很小,果肉雪白而味甜极。著名词人华文先生称其是“个如大馒头,核似小指头”,“肉白如雪,味甜似蜜”,且极耐贮,收藏后无需任何冷藏措施,仅靠自然存放即可贮存到来年5月而新鲜如初。更令人叫绝的是,其不像其它果吃时有渣,偌大一个果吃完了竞不见有一丝渣滓;也不像其它果,切开后稍停一会儿就会渗出黑色汁液,脆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