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系杂交籼稻品种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模式CF(基肥∶分蘖肥∶穗肥=7∶3∶0)、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1(基肥∶分蘖肥∶穗肥=7∶0∶3)、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_2(基肥∶分蘖肥∶穗肥=3∶3∶4)以及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研究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比较,常规施氮和氮肥后移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与CF处理比较,AF_2处理略微增加了水稻产量,增幅为2.9%~8.7%。穗部性状方面,与常规施氮处理比较,氮素后移处理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但AF_2处理的穗长和单穗干重明显增加,AF_2处理单穗干重低于5 g的穗子比例明显减少,而大于5 g的穗子比例显著增加。此外,AF_2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CF处理显著增加,后期生长优势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后移的AF_2处理有利于大穗形成,同时个体穗部性状得到改善,花后群体生长优势明显,但因有效穗数不足而较常规施氮模式CF的增产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插植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北方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分蘖数、抽穗期干物质量、拔节期SPAD值、株高和穗长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虽增加但不显著;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水稻分蘖数、干物质量、有效穗数明显增加,灌浆期SPAD值、株高、穗长、穗粒数显著降低,抽穗期SPAD值、结实率和产量则先增后降;氮肥用量和密度在产量等多数性状上互作效应不显著;取得高产的最佳肥密组合是240 kg/hm2和16.7万丛/hm2。 相似文献
5.
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早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供试材料,开展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30 cm×12cm与30 cm×14 cm比较,前者基本苗多,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最终产量也较高。因此,中嘉早17及其同类型早稻机插密度以30 cm×12 cm为宜。就氮肥运筹而言,在总施氮量、基肥定量的情况下,增加分蘖肥的用量,有利于机插早稻分蘖成穗,增加每穗颖花量和总颖花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龙粳26和垦05-795两个品种进行不同插秧规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对水稻的抗逆性、米质影响不显著。龙粳26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64.4 kg/667 m2,其次是26cm×13 cm,产量达到658.9 kg/667 m2;垦05-795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97.2 kg/667 m2,其次是30 cm×13 cm,产量达到67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两系杂交稻Y两优5866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了3种栽培密度 (每667m~2插2.0万丛、1.43万丛、1.22万丛、)对Y两优5866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5866的有效穗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下降,而不同栽培密度对Y两优5866的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过低或过密,产量均降低,每667m~2栽培密度为1.43万丛(20.0 cm×23.3 cm)的产量最高,为615.33 kg,较2.0万丛(16.7 cm×20.0 cm)、1.22万丛(23.3 cm×23.3 cm)分别增产3.36%、15.81%,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产氮肥运筹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超级稻铁粳7号为试材,重点分析了水稻生产氮肥运筹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粳7号的实际产量以施纯氮255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处理下达到最高为9 270.1 kg/hm2,以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获得高产;施纯氮21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处理下次之为9 131.5 kg/hm2,以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获得高产,二者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10.
缓释氮肥施用量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用量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各施氮量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栽培处理,其中纯氮用量142.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常规栽培各处理的产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各时期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施氮量180 kg/hm2的处理较高;施用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乳熟期-成熟期叶片中能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延缓水稻功能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移栽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和密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氮量、移栽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氮肥用量和密度分别为189.5 kg/hm2(折纯N)和20.8万穴/hm2时产量最高(10.608 t/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和最佳密度分别为189.0 kg/hm2和20.7万穴/h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为10.069 t/hm2。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早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以超高产水稻中早22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0、105、150、195 kg/hm2)和栽插密度(24万、30万、36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19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明显,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不同栽插密度对中早22稻米品质影响不明显,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提高略有增加;4)氮肥用量的增加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中嘉早17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双季稻产量并未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高密(36.4万穴/hm2)+高氮(施纯氮量早稻175.5 kg/hm2,晚稻189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早稻为7.80 t/hm2,晚稻为9.05 t/hm2,但与高密+中氮(施纯氮量早稻110 kg/hm2,晚稻14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效应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其中,氮肥吸收利用率中氮比高氮平均增加13.26%,高密度比低密度平均增加17.53%。由此可见,提高栽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增加有效穗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少氮密植可作为长江流域机插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对植稻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对植稻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