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树名木的监测、管理、保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影响其生长状况相关因子的研究还较少。以浙江省古樟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树高、胸径、冠幅3个衡量古樟树生长状况的指标,并研究其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层厚度5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古樟树生长状况指示作用大小为:冠幅胸径树高,其中胸径、树高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冠幅与环境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拔是影响古樟树生长状况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度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土层厚度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向、坡位与古樟树生长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凹叶厚朴树皮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寿强 《经济林研究》2001,19(2):29-30,42
凹叶厚朴 ( Magnolia officinalis var.biloba)是我国 70年代后 ,南方人工栽培的木本中药材之一。树皮量是衡量凹叶厚朴产量的主要经济指标。1 材料与方法我们在福建省明溪县等凹叶厚朴栽植地选取标准地 ,进行每木检尺树高、胸径 ,分别以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选择标准木砍伐剥皮 ,并按 50 cm为单位 ,称取树干、树皮重量。记录标准地的坡向、坡位、坡形、坡度等立地因子 ,挖掘土壤剖面 ,调查土层厚度 ,表土层厚度、土类等。取土样分析 N、P、K含量和理化特性。2 结果与分析2 .1 凹叶厚朴树皮生长量的分布特点从调查材料得知 ,立地条件适合…  相似文献   

5.
厚朴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厚朴树高、胸径、皮厚、皮重与立地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厚朴树高、胸径、皮厚、皮重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地形部位、有机质、坡向、海拔、速效钾以及铵态氮等。选择海拔800─1200m的阳坡山谷或山麓,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植,可提高树皮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木荷造林成效,探索影响木荷生长的地形因子,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对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的生长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 a后,不同坡位标准地中木荷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下坡位标准地的木荷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为3.11 cm、4.44 m和2.50 m。同处山脊的标准地,造林4 a后,东北坡的木荷在胸径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胸径为5.29 cm;东南坡的木荷在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树高可达6.75 m、平均冠幅可达4.54 m;西北坡的木荷生长情况相对较差。在坡向和造林苗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造林2 a后,位于山谷标准地的木荷长势明显好于山脊标准地上的木荷,但两者在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此外,在山谷地带,南坡标准地上营造木荷较西南坡向标准地上的木荷长势更好,造林2 a后,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可达2.96 cm、3.14 m和2.14 m;在山脊地带,南坡较北坡更有利于木荷胸径和冠幅生长,但在树高生长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郑宝定 《安徽林业》2013,(1):27-29,50
在同一坡向、同一造林密度、同一抚育措施,而在不同海拔坡段条件下对生物防火林带10年生火力楠造林胸径、树高、冠幅和阻火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坡段对火力楠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海拔坡段火力楠对阻火效果明显不同。火力楠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要选择适宜的海拔坡段,以提高其生长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阻火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年生红椿试验与示范林不同坡位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椿幼林生长阶段,坡位是影响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主效应影响因素,不同坡位上红椿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p0. 01),红椿幼林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并且不同坡位间导致的生长量差异在50%以上;其他立地因子如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红椿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较小,但对林分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p0. 05)。可见在丘陵或者山地进行红椿造林时,坡位是影响红椿幼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山体中下坡营造红椿丰产林,可充分保证红椿林分的生长量,同时充分发挥红椿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密度、胸径、树高因子直接影响凹叶厚朴[Mognolia officinalis ssp.biloba(Rehd.et Wils.)Law]树皮的厚度。林内厚朴、散生厚朴的东、南、西、北四个坡向的皮层厚度无显著差异,林缘木林缘侧皮比内侧厚,两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厚朴人工造林林地选择与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福安蟾溪国有林场开展厚朴人工造林林地选择与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厚朴的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海拔对厚朴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厚朴的适生范围较广,可在Ⅰ、Ⅱ、Ⅲ类地上推广栽培。厚朴的冠幅和胸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林以适当稀植为宜。合理施肥能促进厚朴林分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m(N):m(P):m(K)=150∶150∶100组合是厚朴培育的合理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1.
造林地坡形和坡位对厚朴纯林和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不同坡形、坡位以及不同混交比例的厚朴混交林和厚朴纯林,研究了立地因子对厚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厚朴和杉木的胸径、树高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相同坡形的下坡位生长量优于上坡位;相同混交比例上,凹形坡生长量均优于凸形坡。实际造林中,应根据培育目标合理选择立地类型和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厚朴造林质量,开展了苗木地径、亩高与厚朴幼树生长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厚朴苗木高度对幼树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苗木过高反而会降低造林成活率;苗木地径大于0.9cm时,地径对幼树生长也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厚朴苗木不宜以苗高为分级依据。厚朴苗木的适宜高度可从便于起苗、运输、栽种等生产环节来确定。厚朴苗木地径的分级,优质苗的下限也不应大于0.9cm。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  相似文献   

14.
在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种子园建设中,通过不同的厚朴母树植株密度对比试验表明,厚朴母树植株密度与母树生长关系密切,厚朴母树植株密度直接影响着母树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和树冠生长,影响着厚朴母树的结果率和挂果量,从而影响着种子园的结果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位8年生厚朴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坡位8年生厚朴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长量来看,不同坡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均体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叶〉枝;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各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根〉大根〉小根〉细根;地上部分皮的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随坡位变化而变化,其中干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枝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大根及中根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厚朴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对其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厚朴品种选优及丰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了10~14 a的90个厚朴单株样本,测量其单株树高、胸径、树皮厚和树皮产量,通过建立和分析厚朴产量回归方程可知,胸径、树高和树皮厚与产量均成正相关关系;胸径、树高、树皮厚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树高、树皮厚,其中胸径对产量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树高对产量的间接影响稍高于直接影响,其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胸径对产量产生影响,树皮厚主要通过胸径和树高对产量产生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厚朴遗传改良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童再康  斯金平 《经济林研究》2000,18(1):13-15,18
在厚朴种源试验和主产区采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厚朴种内主要经济性状的层次变异和遗传;依据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厚朴遗传改良的目标,确定了鄂西小凸尖型厚朴为优良种源区,浙、闽中间型为次优种源区。以树高、胸径、皮厚、树皮类型以及粉末颜色、油性、易磨性为主要选择性状,进行种源、单株二水平联合选择,提出了遗传改良的系统程序和方法。为厚朴中药材人工基地建设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厚朴药用林的生长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生物量测定、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不同年龄的厚朴药用林的生长特性及人工培育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厚朴适应性强、早期速生,造林后10 a即可间伐采收树皮。21年生的厚朴树干解析木分析表明:树高速生期在4~12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4~18年生,18年生以后为厚朴剥皮的最佳年龄。树皮生长与胸径、树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即胸径越粗、树越高、树皮也越厚。药用林栽培关键技术为选用小凸尖厚朴等优良品种,Ⅰ、Ⅱ立地级造林,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合理的造林密度,适时造林,强化抚育,适当选留萌条,及时间伐控制密度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无性系、株行距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调查36块13年生杨树样地胸径、树高、活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以综合指数法构建3个林分综合指数(生长指数、冠形指数、干冠协调指数)。【结果】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的胸径、树高和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南林797杨(P <0.05)。南林797杨的冠幅、树冠体积和树冠圆满度显著高于南林895杨,与南林95杨差异不显著(P> 0.05)。株行距为6 m×6 m和4.5 m×8 m的林分胸径、冠形指数和生长指数均显著高于5 m×5 m和3 m×8 m林分,不同密度林分对树高影响不显著(P> 0.05)。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配置对东西和南北冠幅有显著影响,较大株行距促进树冠生长,但对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等影响不显著(P> 0.05)。无性系和株行距对冠长、活冠比、树冠表面积和干冠协调指数影响均不显著,且无性系和株行距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杨树无性系对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结构的影响大于株行距。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等两个方面,在类似的立地条件上,相比于其它无性系和配置方式,以南林95杨在种植株行距为6 m×6 m(278株/hm^2)时具有培育大胸径林木的潜力,适于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