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温度、盐度和pH对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存活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梯度进行了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都最高,35℃时受精卵不能孵化,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3℃,幼虫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3-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3-26,幼虫存...  相似文献   

2.
盐度与体重对双齿围沙蚕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与体重对双齿围沙蚕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在1.0%~4.5%时,0.5 g体重规格双齿围沙蚕的生长差异不显著,而盐度在5.0%时生长显著下降;体重在0.2~3.0 g的相对生长率(SGR)随体重增加而逐渐下降,绝对生长率(AGR)则以1 g体重时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以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为养殖基质的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亲体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性腺系数(GSI)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双齿围沙蚕亲体的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温度为22℃、24℃时,双齿围沙蚕的成活率达82.0%~86.0%,变态率为44.0%,体重为5.22g,绝对繁殖力为23.17万粒,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双齿围沙蚕相对繁殖力在4.27万~4.44万粒/g之间,性腺系数在64.06%~67.04%范围之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以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22~24℃是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和组成,通过血涂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双齿围沙蚕血细胞的组成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盘状细胞,其中体积最大的是单核细胞,体积最小的是血栓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是数量最多的3种血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85.37%;血淋巴中无红细胞,盘状细胞也罕见。  相似文献   

5.
双齿围沙蚕土池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齿围沙蚕是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它具有高营养、低饵耗、抗逆性强、用途广泛等优点,不仅是垂钓良饵,在医疗上还起保健作用,因此,养殖沙蚕有着广阔发展前景。近年来,我们利用养虾池进行双齿围沙蚕土池人工育苗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齿围沙蚕生态养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滩涂高潮区进行双齿围沙蚕单养与改造涂面和平涂的双齿围沙蚕与贝类生态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改造涂面进行沙蚕与贝类混养效果最好,其次是沙蚕单养,平涂沙蚕与贝类混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幼体在水交换周期分别为8h、4h、2h的流水、模拟潮汐和静水等5种不同水交换条件下的生长。培养双齿围沙蚕幼体50d。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幼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静水槽中,随着时间的推移,pH、DO逐步降低,而NH3-N、H2S的浓度逐步增高;在模拟潮汐的水槽中,pH值、DO、NH3-N、H2S循环变动;在3个流量大小不同的水槽中,pH值、DO、NH3-N、H2S呈逐渐变化,变化幅度与水流量大小有关。各水槽中双齿围沙蚕幼体均有很高成活率。双齿围沙蚕幼体的增重倍数以12倍/d流水的3.77为最高,模拟潮汐的3.49次之,再次为6倍/d流水和3倍/d流水的3.29和2.20,最差为静水养殖的1.75。  相似文献   

8.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冲 《水产科学》2000,19(1):33-35
介绍了双齿围沙蚕育苗生产的全过程。6 ̄7月份,利用对虾育苗室及其设备,采捕自然海域上浮的异沙蚕体,孵化密度50 ̄100万粒/m^3,经35d培养,幼体平均体长1.5(0.5 ̄3.0)cm,136m^2出苗量455万条,平均32625条/m^2。三刚节幼虫至四刚节幼虫成活率70%,四刚节幼虫至底栖成活率49.4%,底栖后至出池成活率47.9%。  相似文献   

9.
对382条双齿围沙蚕的体长、头长、体重、体宽、刚节数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体长与体重呈平方函数关系;体宽与体重成冥函数关系;刚节数在体长170 mm前的生长期内接近线性增长关系.双齿围沙蚕一般体长到190 mm即为成体体型,此后生长速度变慢,因而此时期为最佳捕捞期.由于环境因素差异,不同地区沙蚕的刚节数变化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和虾池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nhitensis Grube)广泛分布于辽宁省沿岸滩涂,是海水养殖鱼、虾、蟹的优良饵料。辽宁地区的沙蚕因其个体大、颜色绿、含水率低而倍受欢迎。日本等国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活沙蚕用于满足本国的游钓渔业,同时沙蚕的提取物被研制成保健品和海洋药物,应用于高技术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双齿围沙蚕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出口需求逐年增长,长期采捕导致沙蚕资源逐渐匮乏,影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研究沙蚕的大规模繁育技术,开展虾圈或滩涂人工增养殖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技术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平均体重为1.7g的双齿围沙蚕经淘洗、除杂、装箱、低温运输5小时,成活率达100%。采取升温促熟,分别投喂单胞藻、配饵等,经60天左右的培养,投喂单胞藻组成活率达99%,有250条沙蚕成熟变态成异沙蚕相,产卵 100 × 104粒。  相似文献   

12.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宝平 《河北渔业》2001,(2):16-17,20
<正> 沙蚕既是经济鱼虾的饵料,又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都有专门的沙蚕养殖场,养殖技术居领先地位,但日本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沙蚕用于钓鱼业,双齿围沙蚕是我国出口沙蚕的主要种类。 关于沙蚕生物学的研究,国内有不少报道,但人工育苗工作仍停留在试验阶段,大规模的人工育苗尚处在探索之中,我国用于出口的双齿围沙蚕主要依赖于采捕自然资源。1999年6~8月,我们利用围网虾场育苗室的饵料  相似文献   

13.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养殖新品种,它是鱼虾的优质饵料和常用钓饵。日本、韩国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活沙蚕用于游钓业,出口创汇潜力很大。近2年来,我们利用对虾育苗厂反复进行了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试验,已获得成功。现将有关育苗关键技术总结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hm^2(1250亩)。每667m^2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kg,获利3155.2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亲体在不同底质及不同饵料条件下的培育效果,以及在不同盐度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不同开口饵料下沙蚕幼体的成活率。结果表明,泥沙底质以及投喂单胞藻对亲体培育有较好的效果,成活率较高;盐度在25时受精率、孵化率最高,分别达到88 4%和87 4%;采用金藻投喂的试验组幼体成活率最高,达到95%。  相似文献   

16.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齿围沙蚕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连续两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育出11刚节以上幼沙蚕3646条;2004年蓄水养殖沙蚕83.3hm^2,每千平方米放养幼沙蚕9—12万条,平均每千平方米产沙蚕202.4kg、获利4732.8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行为学实验装置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低潮区、中潮区和高潮区沉积物表层为10、60 cm深以下的沉积物的选择行为。3个潮区表层为10 cm的沉积物编号分别为1#、2#、3#,3个潮区60 cm以下的沉积物编号分别为4#、5#、6#。结果显示,在实验装置一中,不同沉积物的有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和4#沉积物中,C含量显著高于2#沉积物(P<0.05),4#沉积物中,N含量显著高于2#和6#沉积物,不同沉积物的H2S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1#沉积物间隙水中,H2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规格和底质类型对双齿围沙蚕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规格对双齿围沙蚕搜寻时间影响显著(P<0.05),而底质类型则对搜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在实验装置二中,6#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1#和2#沉积物(P<0.05),C、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沉积物(P<0.05),2#沉积物中,H2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沉积物(P<0.05);各个沉积物间隙水中H2S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底质类型和规格对双齿围沙蚕的移动距离均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小规格双齿围沙蚕比较活跃和敏感,倾向于选择H2S含量较低的底质;在底质内部钻蚀时,双齿围沙蚕倾向于选择物质含量较低的底质。总体来看,双齿围沙蚕对自然栖息地底质类型选择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养好双齿围沙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猛 《齐鲁渔业》2003,20(9):36-37
围沙蚕在沙蚕分类上是沙蚕科的一个属,种类较多,其中双齿围沙蚕因其个体大、分布广、体质硬、易饲养而成为当前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现将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 种苗的采集和培育 现进行人工养殖的亲体,多为海区的天然资源,采集时必须选择体大种优的双齿固沙蚕。由于其繁殖期多在夏季,选种工作最好安排在秋、冬或早春,以利休养生息和强化培养。一般情况下,不宜移植已经发生变态  相似文献   

19.
双齿围沙蚕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猛 《水产养殖》2003,24(5):7-8
围沙蚕种类较多,其中双齿围沙蚕由于个体大、分布广、体质硬、易饲养成为当前钓饵出口创汇和进行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由于天然资源日趋衰减,而市场价格仍在攀升,不少从事海水养殖的生产者,已在进行此项人工养殖试验。根据笔者多年养殖经验,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双齿围沙蚕对围塘养殖沉积物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单养鱼系统和鱼藻混养系统中投放不同密度梯度的底栖动物双齿围沙蚕,考察沙蚕对系统养殖环境的修复作用及适宜的沙蚕放养密度。结果显示,加入沙蚕对系统底部沉积物POM(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相比于单养鱼处理沉积物中氮、磷分别降低了9.59%~10.47%、7.11%~8.18%。此外,沙蚕不同的放养密度对于系统沉积物的修复效果及养殖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同样,沙蚕的加入促进了养殖主要经济品种黑鲷品质的提升,鱼体体长、体重以及成活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单养鱼系统(F),最终产量达到了单养鱼(F)系统的128.33%~156.08%。放养密度为22.5 kg/hm2和30 kg/hm2的沙蚕所产生的环境与资源效益要显著优于放养密度为15 kg/hm2的处理,而在放养密度为22.5 kg/hm2和30 kg/hm2之间差异不大。综合两处理的修复效果及养殖效益,22.5 kg/hm2的放养密度既可有效修复系统的沉积物环境,又能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