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媛 《杂粮作物》2005,25(3):141-142
沈151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它具有自身产量高、综合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等优点,2003年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以沈151为亲本先后选育出多个优良杂交种和有较大增产潜力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17个主要推广玉米品种、5个新组合和3份资源为材料,利用盆栽苗期试验比较它们在酸性低磷土壤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存在明显的耐低磷基因型差异,华玉106、华玉104、华玉107、桂单22、农大68和兴黄单936等耐低磷性较好,其中,华玉106和华玉104在地上部和根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都最高,可作为玉米耐低磷育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杂交玉米组合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激 《作物研究》2002,16(4):178-180
为全面合理地综合评价杂交玉米新组合,以2001年湖南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的1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等10个主要性状的平均值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杂交玉米组合以蠡玉168表现最好,长单41、DH333和蠡玉15号其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产量方差分析相结合对参试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判,比单纯依靠产量的方差分析对参试杂交组合进行评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石凤云 《杂粮作物》2005,25(2):87-87
为了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实现优化玉米品种的需要,2004年我们引进不同区域内杂交玉米新组合,以东单60作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观察、鉴定其丰产、抗病、抗逆性能,筛选出适宜朝阳县栽培的优良品种,为品种引进、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农科所利用雄性不育选出玉米新种质及新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桂玲 《玉米科学》2003,11(Z1):032-032
20 0 2年 7月 2 7日 ,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 ,泰安市科技局组织并邀请了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有关单位的同行专家对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泰安市鲁中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S型玉米雄性不育基因转育的新种质ST0 2 9、ST0 39两个雄性不育优良自交系和强恢复ST5 0 1、完全不育ST6 18两个杂交新组合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该项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玉米不育化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 该项目利用S型玉米雄性不育系与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创造新的玉米雄性不育新…  相似文献   

6.
多抗性玉米自交系丹34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晶  景希强 《玉米科学》1999,7(2):027-029
玉米自交系丹341是我院1983年开始采用复合杂交与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出的一个晚熟优良玉米自交系。通过几年的育种实践,该系表现抗病、抗倒,气生根发达,耐旱能力强,配合力高,米质较好。由于其遗传基础丰富,用它组配的杂交种在生产中表现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几年来,该系在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组配成许多优良玉米新组合。其中,以它为父本组配的丹玉20,199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还有一部分新组合进入省市区域试验,该系将在今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 12个矮秆紧凑玉米自交系与四川省内常用的 7个自交系按 12× 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结果表明 :d15 1、d15 5、15 6 1、d392、P13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 ,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低 ,以它们为亲本 ,有望组配出矮秆大穗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王孝杰  佟盛辉  陈丽 《玉米科学》2000,8(Z1):004-005
玉米自交系丹598由丹东农科院于1995年育出,该系配合力特别高,高抗各种病虫害。其所配的丹科21系列新组合在1996~1998年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多抗等优点,适宜在我国北方各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栽培及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安县旱地作物生产现状,分析了东安县旱地作物干旱成因,提出了提高水利灌溉抗旱能力、土壤蓄水抗旱能力、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和采取避旱栽培技术的对策,实现旱地作物高产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新品种的优劣取决于与对照品种产量的高低。它实际上是忽视了同一品种在不同耕作区环境下的适应性,以至将一些特殊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淘汰,使某些地区出现品种单一化的弊端。本文试就湖南省1987年和1988年杂交玉米区试的结果,对几个杂交玉米新组合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此来讨论品种合理分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