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正消耗着其水土资源,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并论述了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实现该地区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晋陕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游和海河上游,是两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区内黄土分布广泛,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晋西北和陕北一带,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达3.47~8.05km km~2。属剧烈侵蚀区。在气候和植被方面,本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向暖温带半暖温带干旱草原过渡的地带,年降水量东南部为600至650毫米,向西北逐渐减少为450毫米左右。降水的年际、年内变率都很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并且往往以暴雨形式出现。天然次生森林共6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太行、太岳、吕梁山脉和陕西的子午岭、黄龙山、白于山、秦岭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几乎没有森林覆盖,灌丛草地也很少。这样的气候、植被条件,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水土流  相似文献   

4.
5.
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治理速度慢。在分析了其原因后认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确立自然观的科学理念,治理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和分阶段的。提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在总结黄土高原长期治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认识及系统诊断分析和对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科学抽象和高度概括,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模式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在进行模式结构和功能开发的同时提出了一整套建造技术模式。据此而构成的不同类型区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的多功能水土保持防治混合模式系统,对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证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根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合可以治理。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研究区,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有条件的应用通用流失议程,从定量角度进行水土保持决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区侵蚀现状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的合理利用规划,在规划前提下,再进行水土保持决策的思路与方法,在理论与初中上都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衫性,是土壤侵蚀研究走向定量化与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剧烈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16亿 t土壤中,氮、磷、钾总量约 4 000多万t,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策,首先以第三代国家领导集体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批示统一思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统一规划,在总结50多a的治理经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治理;加强预防监督工作,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在资金投入上,进一步完善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加大投资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加大诸如机修梯田、集两节水灌溉、径流林业、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等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实施“十、百、千”工程,以提高整个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环境背景特征,主人为黄土高原雨水环境差;人工林草地土壤水分长期处在亏缺状态,高产农田、林草、坡地生产力受水分环境制约严重;径流水可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借助于水土保持的生物、工程等措施,首先改善水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对在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在地块尺度上,可以汇集雨水、增加入渗、满足作物、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平衡。但高耗水的林草地、水分亏缺严重,在植被建造中还应因地制宜。水土保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今后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在综合治理方略上,要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发展思路;在项目布局上,坚持以支流生态项目区为主;在综合措施的安排上,要坚持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4.
鉴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立地条件,采用了多种水土保持林林种。数十年的经验表明:适地种树,恢复植被等造林技术及方法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地坝是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现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措施。而黄土高原在淤地坝建设中已获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建坝过程中仍有不少教训需要总结,除了工程建设缓慢、标准低和现有工程老化失修等存在问题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地质地貌条件是建坝的基础,要根据其条件布设;(2)根据沟谷系统发育的地貌实体及演变规律,构建完整的淤地坝体系;(3)必须了解淤地坝所在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4)区分建坝区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的影响能够丰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影响的理论、方法,也能为小流域治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在GIS、遥感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咨询的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岔巴沟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该流域1990年和2004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抗蚀力影响程度,得出各项措施对下垫面抗侵蚀能力的增强程度分值,由强到弱依次是:造林种草55、淤地坝45、梯田29.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股份制治理形式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侠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1):29-33,34
水土保持股份合作制治理形式是继户包,拍卖之后,水土保持与市场经济接轨,农村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新生产物。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股份合作制的发展背景,现状及礤作用进行浅析,说明股份制治理形式不仅是区域自然环境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变革的要求,股份制治理形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已逐步趋于完善和规范,它的特点,优势及作用已普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且推广迅速,成效显著。这种治理形式将在快速治理黄土  相似文献   

18.
中美水土保持成就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粉莉  张薇 《水土保持通报》2003,23(2):67-68,72
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遭受土壤侵蚀员严重的国家,且两国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概述了两个国家土壤侵蚀现状,总结了两个国家的水土保持成就,并对中美水土保持科技合作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求出发,科学、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阶段和环节,坚持科学思维、科学治理、科学管理,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手段,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水土保持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思想;在水土保持方略上,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坚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突破;在治理措施安排上,坚持把淤地坝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生态自我修复;在管理决策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程序、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