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2亿人,而且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每年农村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就有约1千万人。除了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吸纳的约800万人外,中国农村每年净增的剩余劳动力尚余200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产业比重在GDP中的逐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增加。预计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期达到峰值,相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增长的局势不可避免。农村虽然作为蓄水池可以消化一些人口增长的压力,但总的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91-1292,13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不仅关系着亿万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更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大局。严谨细致地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对于保障当前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以及未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岩  李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0-2312
针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结合马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展地方经济,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问题乃农村的根本问题。农民非农就业直接关系到农业规模经济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早解除或削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入障碍,促进农民职业分化,加快农民身份转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9-18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小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不断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及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商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丹洲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195-19720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对商洛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商洛市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乌当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地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1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4年乌当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5 103人,外出务工农民总计19 90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9%,涉及农户15 895户。外出务工农户中,全家外出户有1 390户,占外出务工总户数的8.74%;因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张巍  郑循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70-15971,15975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的实地调查,运用劳均耕地法和产值吸纳法对熙玉村富余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吸纳能力进行测算,归纳出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并提出转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922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经济方面、城市本身及农民工自身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VIEW软件及结构偏差系数对4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慧  周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1020-1021,10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趋于缓慢,逐步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从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状况转变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衡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非农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人数中占绝对优势。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己达17876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积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木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莹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175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进行了确定,然后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阐述和评价,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31-2432,2448
以陕西省为例,分析得到目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不完善、本土产业开发滞后等因素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障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即应通过加大农村教育力度、促进农村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鼓励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产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9.
张永民  席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83-17884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