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陈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执政党必须搞好和怎样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理论。重温他的党风廉政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从党的形象、党的执政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古板理论,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建设中,既要总结过去的先进经验,又要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建设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陈伟平 《现代农业》2009,(7):101-102
十七大提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实现这个要求就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定要完善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包括为民、廉洁、仁爱等等,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的完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体,是一个以他律来推动自律的过程.而在他律中法律是完善执政党个体道德建设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全民性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实现农村大众化则是其中难以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农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不看对象、脱离群众实际以及学习流于形式等方面的弊端,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教育和群众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丰富理论学习氛围以及预防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追溯近五百年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总结了他们成功崛起的四条规律。从建党98周年、建国70周年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我们正是顺应着这些规律砥砺前行,中国和平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重要认识和杰出贡献。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既要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宽广胸襟承载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大国使命。  相似文献   

7.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木性和粘神实质。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完整内涵。“三内涵批判”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功能互补互动的方法论系统。实践批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理论批判赋予了其科学性品格,自我批判赋予了其彻底性和开放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总结苏联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包括五个方面即: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苏联执政党在这五个方面建树很多,同时缺点也不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亡党亡国亡制。应该说苏联执政党的建设是全面的,对我们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研究执政党的兴衰成败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是执政为民的前提,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维过程、实践过程和理论结果。从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激烈论争,到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并最终寻求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径,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重大转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最新成果和璀璨明珠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思维具有主体自觉性、分析批判性、继承创新性的特点,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基地,同样也是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场所。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90年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开始和缘起。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关系实质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主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中产生的,并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中国,伴随中国实际问题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双重创新的永恒课题,二者之间互为过程和结果,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恪守理论与实际长期相结合的一系列原则,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遵循特殊的路径与标准,唯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特色明显: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邓小平侧重于从制度上建党,江泽民偏重于从功能上建党,胡锦涛注重从作风上建党。他们的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 ,为我们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 ,“与时俱进”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学风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科学地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重大历史课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着力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认识。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