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3.
红壤旱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旱坡地种植结构单一、连作障碍重、土壤质量差、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在南方红壤旱地上进行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模式与单一连作模式相比,有利于降低作物发病指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且轮作年限周期越长越为明显,其中三年轮作模式红薯-萝卜-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及二年轮作模式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的效益和效果较好,值得在南方红黄壤区旱地推广。 相似文献
4.
5.
坡缕石和海泡石是沙漠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常见的矿物,形成了高碱(pH9~11)和富硅镁低铝环境中,在酸性红壤中还未见报道,在研究土壤矿物时,发现我国南方某些红壤中也存在这两种矿物,在收集的47个红壤剖面中,有4个出现这两种矿物,它们分布于部分泥页岩和变质岩发育红壤的心土层和母质层的粉砂,细砂和粗砂中,在表土层和粘粒中无主些矿物存在,据初步分析,泥页岩发育红壤中的坡缕石系母质中遗留的(这些泥页岩 相似文献
6.
7.
基于GIS的浙江省红壤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应用机助地图叠置分析的方法将浙江省红壤资源类型划分为84种类型,以红壤资源类型图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采用3种数学方法建立红处红壤资源质量评价,并对评价方法及其结果者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文亦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375-380
草地生态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南方红壤地区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由于红壤自身特性和不合理的施肥管理制度,致使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地生产力低。从红壤草地肥力特性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平衡方面,阐述了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中施肥重要性及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南方现代化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培育森林资源,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Ⅰ)、木荷+桉树+火力楠混交林(Ⅱ)与木荷+桉树+米老排+大叶栎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及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表现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种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基于主成分分析,类型Ⅱ的土壤质量(0.880)最佳,其次为类型Ⅰ(0.765)与类型Ⅲ(0.738);碱解氮能单独解释土壤质量指数变异的93.1%。3种评价方法结论不尽一致,总体而言,相比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质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造成了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方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阐述草被发生水土保持作用的主要部位,介绍现阶段草地、牧草套种(间作)、草篱的水土保持应用情况与成效,提出南方红壤区草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的若干思考:(1)广泛收集水土保持草本植物资源;(2)加强水土保持草种选育与评价体系构建;(3)开展严重侵蚀劣地草被建植关键技术攻关研究;(4)加快侵蚀果茶园水土流失治理与示范;(5)开展水土流失区草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香根草在红壤丘陵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省香根草试验结果,针对我国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从香根草适应能力强、生长成篱速度快、生物量大等优势及其显著水土保持、稳定水热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培肥改土效果等方面分析,认为香根草的种植是促进红壤丘陵农业持续发展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红壤开发实施“沃土计划”发展持续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江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红壤开发全面实施“沃土计划”发展持续农业的主要对策:首先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立体开发;二是坚持等高开垦,防治水土流失;三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四是加强有机肥积造和施用技术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大量研究证明稻田土壤比旱地土壤更具同碳潜力,但至今对稻田土壤同碳机制的认识尚不甚清楚.本研究于2007年利用两个开垦年代相似,近20多年分别一直种植双季稻和双季玉米的长期定位试验,来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的浓度分别是旱地的2.2倍和2.5倍.与试验前相比.水稻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幅达到30.8%,而旱地的前后差异不显著.在所有团聚体粒径水平上,水田有机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旱地.其中53-250 μm微团聚体相差最大,水田是早地的近3倍.水田微团聚体保护碳(iPOM-m)在土壤中的浓度是旱地的4.2倍,微团聚体保护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重也显著高于旱地,达到25.5%.是旱地的2倍.水田和旱地iPOM-m组分碳的差异能够解释其总有机碳差异的42.8%.上述结果可以增强我们对稻田土壤同碳机制的了解.为稻田土壤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纯林(PM)、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PMLF)和天然次生林(NSF)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0~10 cm和10~20 cm)中,马尾松纯林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P<0.05);各土层马尾松纯林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P<0.05),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和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除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特征是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干旱与炎热基本同步,蒸散量大;发生的原因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季节性干旱对树木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对林果业的产量、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提出要推行地面覆盖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蓄水状况;立体种植,减少径流,促进深层水利用;重视选择小果类灌木作为南方红壤区发展林果业的重要物种等抗旱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了生态毒理学评价的方法及标准,讨论了土壤因子、实验物种的差异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陈述了选择实验室-田间推测系数的一些正反面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