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大肠埃希氏菌菌毛表达、血凝谱及粘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株具有不同致病性的鸡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体外菌毛的表达、对13种不同红细胞血凝谱及血凝方式、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在体内外对1日龄鸡气管组织的粘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能表达菌毛,非致病性菌株不表达。不同菌株的血凝谱及血凝方式具有差异,除中等致病性菌株MG30e对大鼠红 细胞(RBCF)的凝集不能被D-甘露糖抑制,表现为抗甘露糖型血凝(MRHA)外,  相似文献   

2.
一株鸡大肠杆菌1型及P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国外发表的人病性大肠杆菌1型及P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pilA、pa;pA)_序列,设计并合成 于PioA及papA保守区的2对引物。经PCR从1株带有甘露糖敏感血凝特性(MSHA)及甘露9糖抵抗血凝特性(MRHA)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HJ20e)染色体中扩增到大小分别在657bp、54lbp的2种阳性产物。通过核酸序列测定分别确证所扩增的DNA片段分别为pilA、papA基因。经酶切、连接、转化  相似文献   

3.
将PCR扩增的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pilA)用地高辛标记成核酸探针与分属28个血清型的50个鸡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斑点杂交,阳性率达84%,用甘露糖敏血凝试验(MSHA)检测阳性率为72%,表明核酸杂交比MSHA法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养鸡场分离到的85株大肠埃希氏菌,从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生物学我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52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61.1%;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均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能被D-甘露糖所抑制;对人、猪、山羊、乳牛、兔、犬、豚鼠、鸽和鱼的红的细胞表现为不同的血凝(HA)和D-甘露糖血凝抑制特性;24株强致病菌中有79.2%的表现为盐凝集试验(SAT)阳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AKN)和菌必治敏感,对氯霉素(CMP)、先锋霉素(CTN)、卡那霉素(KAN)、呋喃妥因(NI)、氟嗪酸(OFL)、壮观霉素(SPT)、妥布霉素(TOB)、新霉素(NEO)、氟哌酸(NOR)、复合磺胺(SXT)和强力毒素(DOX)有较高敏感性,而对红霉素(ERY  相似文献   

6.
用鸡气管上皮细胞粘附_间接ELISA评价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恽时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科21002)郑明球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采用1日龄鸡气管上皮细胞作为抗原包被ELISA板,分别用大肠埃希氏菌(E.coli)单因子血清与鸡源E.c...  相似文献   

7.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6片段的cDNA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ATCC VR-2332株的ORF6的基因的引物,以ATCC VR-2332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586bp的cDNA产物。将该cDNA片段经T-A连接插入pGEM-Teasy载体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南粒DNA进行PCR及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段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  相似文献   

8.
抗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88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化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88菌株(MG38e)热灭活抗原免疫BALB/c雌性小鼠,再用该菌株粗提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用间接ELISA及凝集试验(IHT)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该菌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哪样我瘤细胞培养液ELIAS和IHT效价分别为1:100~1:1000和3log2~4log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0~1:4  相似文献   

9.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溶血性、菌毛的表达、血凝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粘附特性、体内外与鸡气管粘膜的粘附特征、质粒特征、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等。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质粒特征、对CEF的粘附特性与其致病性无关;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大部分菌株表达Ⅰ型菌毛;血凝能被D-甘露糖抑制,不同菌株血凝谱具有差异;体内外与气管粘膜的粘附特性与菌株致病性有关;在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700的多肽仅存在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中,经免疫转印证实,该多肽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鸽副粘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XZ9、XZ10,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种株鸽Ⅰ型副粘病毒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大肠埃希氏菌、禽腺病毒、禽巴氏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RT-PCR最低能检出1pg的鸽Ⅰ型副粘病毒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莠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氏囊病病毒(IBD  相似文献   

13.
选择覆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基因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2对引物,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抽提RNA,建立了RT-PCR检测鼠体恙螨及游离恙螨体内HFRSV-RNA的方法,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及斑点印迹杂交证实具有特异性。结果显示,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组经RT-PCR检测为阳性;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只组,HFRSV抗原阴性鼠体恙螨50只和10只组,游离螨10只和5只组,鼠肺HFRSV抗原阳性100mg组均未见有明显扩增带。进一步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在RT-PCR未测出HFRSV-RNA的各组中均检测有HFRSV-RNA。结果表明NestedRT-PCR具有高特异、高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恙螨体内微量HFRSV-RNA,为确认恙螨作为HFRSV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带有鸡溶菌酶基因增强子(E)和启动子(P)的编码细菌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融合基因(EPC),在其上游区、下游区或在上游和下游区同时插入鸡溶菌酶基因3'端核基质附着区(MAR)的不同表达载体MEPC、EPCM和MEPCM,稳定转染鸡HD11Promacrophage同源细胞系,筛选不同表达载体稳定整合后的细胞株,检测CAT表达水平,确定其表达基因拷贝数,从而分析鸡溶菌酶基因3'端MAR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稳定整合表达和瞬时表达实验结果表明,鸡溶菌酶基因3'端MAR在同源细胞系对基因表达没有激活作用,与该基因5'端MAR在同源或异源细胞系中能激活基因表达形成鲜明对照,说明5'瑞MAR和3'端MAR在调节鸡溶菌酶基因表达上存在一种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通用性PCR方法。通过对纯化后IBV核蛋白基因进行直接PCR及套式PCR扩增表明,两次PCR产物的大小为0.7kb和0.5kb,与实际设计相符。而对照的NDV及IBDV的PCR扩增产物均为阴性。用 IBV HB株感染 SPF鸡后,应用我们所建立的 PCR方法去检测不同时期所采集的肾脏、气管、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中的 IBV,在 SPF鸡感染 IBV后的21天仍然能够检测到 IBV的基因组,Southern blotting杂交试验证明了我们获得的 PCR产物为IBV的核蛋白基因。该PCR检测方法比免疫荧光抗体(FA)法更具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完全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RT-PCR快速诊断禽流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禽流感病毒N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一对NP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该对引物,不经病毒分离,直接从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和组织样品中提取核酸, RT~PCR可以扩增出 326bp的 NP基因片段。采用该技术对14个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4个亚型12株国内分离野毒株,RT-PCR检测的结果都呈阳性;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及减蛋综合症病毒,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禽流感病毒 A/Goose/Guangdong(H5N1)和 A/African Starling/England(H7N1)实验感染鸡样品 RT-PCR检测与鸡胚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34/42、32/42; 24/55、24/55, 二者符合率大于95%。 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pg的病毒核酸。对山东某地发病鸡场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只用6个小时就可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证明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用EcoRI+HindⅢ双酶解含鸡α-珠蛋白基因5′端核基质附着区(MAR)、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MT-1)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pMTSMCAG质粒,0.6%琼脂糖凝胶电泳,玻璃乳回收纯化MAR/MT/hIGF-1片段(3.9kb),用该片段制备转基因兔。利用水平显微注射系统注射1-细胞兔胚胎468枚,移植到36只受体兔,有8只妊娠,共产下19只活仔兔。采仔兔耳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分析其外源基因整合情况,获得8只阳性兔(显示出约600bp外源DNA条带)。再对8只阳性兔的PCR产物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得到5只整合有MAR/MT/hIGF-1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兔,转基因整合率为26.3%(5/19)。用1只阳性转基因公兔(502号)繁殖了6窝,共获得42只仔兔。采仔兔耳样提取基因组DNA后,如上用PCR分析和做Southern印迹杂交,F1代中有5只整合有MAR/MT/hIGF-1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9.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C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0、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TBDV、ILT  相似文献   

20.
表达CPB—ST融合蛋白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艺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