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陶瓷窑址众多,考古发掘出土的陶瓷碎片数量极其庞大,但除了少数可以修复之外,其余的就只能堆放在文物库房里,长期积累就会造成文物库房的保存压力,也不利于文物保护。针对这一现状,就必须做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修复破碎陶瓷文物,并在其历史、科学和美学价值之外发掘其商业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探索事物之源,实际上最具有说服力的,首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古文物。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已增添不少。目前我们还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文物和资料,开展全面深入的有关蚕丝始源的研究,仅就一些已了解的文物和资料,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也许不够全面和妥切,但我们认为还  相似文献   

3.
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新华每日电讯发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等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2020年5月9日《都市快报》A07版上也进行了刊载.  相似文献   

4.
一、绵羊品种的形成早为人所知,家养是由野生羱羊驯化来的。我国养羊的历史较悠久。这可从夏商时代的文字记载中可考,更可从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资料得到佐证。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只有种和变种,没有品种。被人类驯化后,在人类的选择下,才形成了品种。所以说,家畜(包括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鸡是六畜之一,但在历代文献中有关鸡包括禽类的记载却是凤毛麟角,随着考古工作的发掘,为我们提供许多值得考证的文物。近代从成都、西充、宜宾、郫县、新都、峨眉、渠县、忠县等20多处的汉代、蜀汉、东晋、穴代的古墓中、发掘不少陶鸡、陶鸭、陶鹅陶鸽以及子母陶鸡,养鸭陶圹、陶鸽笼等证实,古代四川养禽比较普遍,部分造形与当今地方家禽品种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1我国养鸡业的历史回顾1.1我国养鸡业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养禽历史最古老的国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以前。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我国的养禽业就已经十分发达了。据1963年我国考古研究所出版的《京山屈家岭》一书中就报道,在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出土陶鸡,据1981年我国《考古学报》上发表的在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鸡的上膊骨、尺骨、锁骨、胫骨和跗跖骨等,又据1984年《考古发掘研究》中报道,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了鸡的跗骨,并经放射性碳素分析,研究者对…  相似文献   

7.
徐旺生 《猪业科学》2010,27(6):112-114
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相对逊色于北方,尤其是动物骨骼方面出土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潮湿的气候,不利于一些动物骨骼,如猪的骨骼的长期保存,妨碍了我们对当时畜牧业中养猪业的整体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的国家 ,据考古研究报道已有约 50 0 0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程中 ,人们逐步懂得了选择丝量多、抗性强的个体留种 ,不断改善其生物学特性和提高其经济性状。由于家蚕在生产中经人为和自然的选择 ,以及长期的地理隔离 ,形成了众多性状各异的地方品种资源。陕西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发掘的西安半坡村遗址 ,系 6 0 0 0年前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时代的文物。 1 986年在石泉县前池乡谭家湾出土的一枚 :“鎏金蚕”系西汉文物。这些史料都说明了陕西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蚕桑生产活动并具有较丰富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很多珍贵文物在漫长的历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尤其是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保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文物受损严重而“生病”。对待这些文物,应以什么样的理念、原则来进行修复,专业人员有什么样的“医治”方法?日前,记者探访了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医院”。  相似文献   

10.
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精神、教育后人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日,重庆市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验收暨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在重庆召开。汇报会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将3个多月的发掘成果公布于众。史料中记载的唐宋时期万寿县古城首次揭开面纱。这座巨大城池的城门、衙署所在地在哪里?这座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到唐宋时期的古城,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却渐渐荒芜,直至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2.
没有一个行业像农业这样亘古有之,农业是人类生存权的基本保障。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畜牧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供庖厨。”据考古文物判断:公元前七千年以前,我国农民已饲养家猪;公元前六千年已养家鸡。据甲骨文考证,在商朝(约公  相似文献   

13.
1926年10月15日, 我国第一代田野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李济先生踏入山西省夏县西阴村遗址,主持了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考古发掘工作."有趣地发现了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这短暂的一刻成为历史的永恒,震撼世界.  相似文献   

14.
莱芜猪肉切块质量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芜猪是中国华北型猪的典型代表之一(图1,图2),以其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哺育力强、肉质优良、肉味香浓等特性而久负盛名.据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其考古墓葬发掘的猪头骨,经颅骨学比较鉴定与现今莱芜猪的头骨非常相似,推测莱芜猪具有6 000年左右的悠久饲养历史,早有"流不尽的汶河水,赶不尽的莱芜猪"之民谣.在中国数千年的养猪文明史中,秦汉时代的齐鲁农业文化和唐宋时代的美食文化对莱芜猪的祖先产生深远的种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在靠近坑壁北沿的过洞中清理发现了一件弓弩,由于其最易损毁的弓弦清晰可见,整体保存较完整,这在秦兵马俑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据介绍,考古人员从T23第11过洞的中部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一个行业像农业这样亘古有之,农业是人类生存权的基本保障。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畜牧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供庖厨。”据考古文物判断:公元前七千年以前,我国农民已饲养家猪;公元前六千年已养家鸡。据甲骨文考证,在商朝已经普遍实行圈养牛、羊和猪。用作祭祀的牺牲,一次使用有多达300头以上的,可见当时畜牧业的发达。  相似文献   

17.
日前,考古人员在杭嘉湖平原东北部的浙江省平湖市首次发现一座人犬合葬的古墓。发掘深度达到1米左右时,一具保存完整并且葬在主人脚端的犬骸,意外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8.
<正>0前言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属于地志类综合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青铜器尤为突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汉济北王陵出土青铜器有的就锈迹斑斑、破损严重,性质都不十分稳定,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以清除病变,尽可能的延长文物的寿命,经上级部门批准,1996年8月聘请全国著名文物修复专家王振江先生来到长清区博物馆,带领馆内4名同志对其中的青铜器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修复,经过几年的发展,修复技术日益成熟,2015年再次对馆藏青铜器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保护。  相似文献   

19.
蒋成忠 《中国蚕业》2012,33(1):80-84
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这是全业界公认的事实。近代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揭开养蚕丝织的奥秘远在7000年前。由于源远流长,在文字未发明以前的原始文化萌生时代,蚕桑丝织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走过来的,留给后世的是神话翩翩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兰廷成  赵大川 《猪业科学》2019,36(4):124-126
1概况介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先后与1990年10月—12月、2001年5月—7月及2002年10月—2月,连续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3次遗址发掘,还专门在遗址区做了一个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地质剖面,对第四纪地质与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有效地合作研究。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打破了浙江新石器时代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为纲领的传统格局,开拓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