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试了12个致病力不同的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菌株,其EPS产生能力受培养周期和可利用糖的影响。多糖只有1个级分,不含蛋白成分,分子最小于2×10~6道尔顿。其非专化性毒性包括堵塞植物幼苗切条导管而致萎,导致被注有EPS的植物组织变裼坏死;诱使植细物胞电解质渗漏。此外,弱致病力菌株的FPS具有诱导品种对白枯病的抗性能力。初步认为,白叶枯病菌EPS可能与症状形成有关,并参与寄主一病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对水稻外源凝集素的识别,但EPS可能只是病菌致病力的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列宁格勒省,禾谷类白粉病是传布普遍,也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上的白粉病一年却比一年严重:但是对于该病害的一些基本问题:子囊时期的作用,病菌越冬方式,专化性,病害的为害性等问题不够清楚或意见不一致。作者在1957—1960年围绕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设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细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通过体系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查,结果表明:两对专化性引物X-b和X-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液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cfu/m L和105cfu/m 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成功地从50种市售水稻种子中检测出1个水稻品种带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个水稻品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本研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体系,为检疫部门控制这两种检疫性种传病害的入侵提供了有效检测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非寄生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NHST)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镰刀菌(Fusarium)毒素、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ativum)毒素、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毒素等多种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尤其是作用于寄主植物后的原初反应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在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中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了小麦、黑麦和燕麦对小麦叶锈菌、黑麦叶锈菌和燕麦冠锈菌的非寄主抗病性与品种抗病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接种幼苗的荧光显微检查表明,非寄主抗病性除不同程度地中断侵入外,主要抑制侵染菌丝生长和吸器母细胞的形成,引起菌落早期败育和叶肉细胞坏死。这些特点与品种抗病性的过敏性坏死反应相同。这种类型的抗病性具有小种专化性,因而即使用遗传操作技术将这种非寄主抗病性转移到寄主品种中,也可能因病菌小种的变异而不会持久。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豆科植物-根瘤菌和双子叶植物-根癌土壤杆菌两个互作体系中关于病菌吸附专化性的理论,评述了奇主-细菌相互识别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不同地区茶树及其他木本植物上分离获得38株炭疽病菌,采用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种群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炭疽菌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存在遗传差异,供试不同寄主来源炭疽病病菌在r DNA-ITS基因序列上存在一定的特异性,但不明显。供试炭疽病病菌存在一定的寄主专化性,不具有地理来源特异性。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菌株间的ITS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仍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碱基变异,包括碱基的缺失、突变、插入等。  相似文献   

8.
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ar.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了解病原菌侵染寄主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有助于揭示病菌的致病机制和苹果抗病机制。本实验应用Illumina平台对苹果黑腐皮壳菌侵染不同时期的寄主枝干发病过程进行转录组测序,同时通过与未侵染的病原菌和寄主组织进行比较。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病原菌中发现4092个差异表达基因,寄主中发现16966个差异基因,通过对三个时期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了寄主细胞壁降解、毒素物质合成、寄主抗毒物质分解和自身营养调节等过程;寄主主要通过膜脂过氧化作用、活性氧清除酶和防御酶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上述研究明确了苹果黑腐皮壳菌与寄主互作的生物学过程,为探讨病菌与寄主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苦丁茶枯梢病。依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性,该菌拟为一新的专化型──砖红镰刀菌冬青专化型(FusariumlateritiumNeesemendSnyd.etHans.f.sp.ilicicollaZ.D.JiangetP.K.Chif.sp.nov)。此专化型主要为害苦丁茶,刺伤接种可侵染鸡冠花。  相似文献   

10.
瓜类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寄生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非常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给我国各地区瓜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瓜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等研究进展,并对瓜类枯萎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星病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寄主种类有黄瓜、甜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近几年来在承德市零星发现.通过三年实践,对该病的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在果树栽培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与到各种各样的果树病害我们对果树上的各种病害进行防治时,又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杀菌剂。认识和了解杀菌剂分类及其作用,对今后果树病害防治药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将有很大的帮助。杀菌剂是一种对真菌、细菌、或病害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剂,根据药剂的性质和作用可分为:1保护剂在病菌尚未到达寄主植物上或尚未侵入寄主之前,施药于植物表面以防止病菌孢子萌发或杀死正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结合当地近30年气候资料,提出了适合本地的高档苹果非药物控病虫害气象保障措施,为有机苹果的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苹果树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一)苹果树病害与气象1、温度是通过对寄主和病菌作用而影响果树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就某些病害而言,产生最严重病害的温度,也是病菌生长最适温度。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受温度的制约,不同的病原菌要求温度不同。大多数病菌对温度的适应幅度较大,寿命也较长。病原菌侵入寄主后,潜育期的长短与环境条件有关,尤以温度最为显著,温度适宜潜育期短,温度不宜则潜育期长。真菌多数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的寿命受温度的影响。2、湿度影响病害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可按寄主—病原相互作用所表现的抗感反应来区分。我们于1979—1982年用浙江各地菌株在国内和日本鉴别品种上进行了试验。在国内6个鉴别品种上测试表明,存在分化性与专化性两类分化,各占62.89%和37.11%,包括Ⅰ(强)、Ⅱ(中)、Ⅲ(弱)和Ⅳ(极弱)4个致病群,分别为18.22%、41.52%、35.73%和4.53%。菌株—品种间有特异性(互作达到显著水平);国内或日本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除连续性数量性状外,还存在非连续性质量性伏,说明白叶枯病菌有明显生理分化的病原小种。我国与日本鉴别品种系统有差异,如日本无抗性基因品种金南风,对日本所有的菌系群(Ⅰ—Ⅴ)感染,而对我国菌株表现中度抵抗;金锁群的特特普对日本菌系Ⅰ和Ⅱ群抵抗,而对浙江所有的菌株感染。  相似文献   

15.
灰葡萄孢蛋白质毒素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侵染17种植物叶片,占全部供试植物的73.91%。对石蒜科朱顶红、茄科辣椒叶片的致病性最强,7 d后的病斑面积分别为(2.18±0.44)、(0.81±0.33)cm~2,其次分别是五加科的花叶鸭脚木、菊科的菊花和莴苣、茄科的番茄和烟草、豆科的蚕豆和豌豆。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明显抑制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豆科的蚕豆和豌豆、茄科的番茄等7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综上,灰葡萄孢寄主范围广,其分泌的蛋白质毒素有毒性,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16.
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菌寄生菌物与寄生菌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菌寄生菌物到达寄主菌物之前通常存在趋向性;(2)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的相互识别是通过”凝集素一糖“实现的;(3)菌哥生菌物与寄主菌物识别和接触之后,菌丝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菌寄生菌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4)菌寄生茵物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在菌寄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当前根据小斑菌对玉米细胞质的专化性鉴定生理小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紫茎泽兰和湿地松幼苗为材料,研究球腔菌属4个菌种毒素粗提物活性,并与松针褐斑病菌对比。结果显示: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对湿地松幼苗和紫茎泽兰均具有伤害作用,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在MS液体培养基中,松针褐斑病菌产毒高峰为10~20d,20d达到最大;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产毒高峰为5~10d,10d左右达到最大。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紫茎泽兰伤害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松针褐斑病菌和褐孢霉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比草莓蛇眼小球壳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更强;梨球腔菌和柿子球腔菌在MS液体培养基中不能产生明显伤害生测材料的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来自四川14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和50个不同籼型杂交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20对选择性扩增EcoR Ⅰ和Mse Ⅰ引物组合稻曲病菌株可产生40 ~56条DNA带,75个菌株共产生192条清晰可见的DNA带型,其中多态性121条,占总数的63.0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群体结构,也显示特异性的群体遗传特征;稻曲病菌遗传结构与寄主品种关系不大,没有表现明显的专化性互作;稻曲病菌不同的遗传群体之间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遗传群的不同亚群或同一亚群的不同次亚群之间的菌株致病性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克隆化桃蚜足辅搏动器搏动频率的温度反应测定,根据Wiggle。worth的新陈代谢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温度特征值比较,表明对桃蚜的分型和寄主专化性研究应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