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了解土壤肥力其及空间变异性的变化是土地整理区发展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以时空替代法选择典型土地整理和未整理区,利用多元统计、GIS技术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土壤肥力及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区土壤pH值和全氮显著(P0.05)低于未整理区,其他6项指标也低于未整理区,但差异不显著;土地整理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导致p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变异性减小,而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性增大。整理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均值为0.36,比未整理区显著低33.33%,且变异系数大于未整理区。依据土壤肥力等级分布比例,土地整理区差和较差等级分别占9.09%和45.45%,缺乏良好以上的等级,土壤肥力质量普遍较差。土地未整理和整理区IFI最优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相对于未整理区,整理区土壤IFI的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和变程均不同程度降低;未整理区和整理区IFI分别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和强空间相关性。依据IFI空间分布面积统计,土地整理导致高等级肥力土壤分布区域减少,低等级肥力土壤分布区域增加。  相似文献   

2.
森林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该研究反映洞庭湖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对促进该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澧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在县农科所建立省级土壤总肥力监测点,对洞庭湖区河湖沉积物土壤的基础肥力和主要耕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方法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连续6a的监测。结果如下:一季稻产量以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处理最高,达528.5kg/667m^2;配方施肥与50%有机肥处理区年均产粮均接近490kg/667m^2,三者均比习惯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在土壤有机质变化方面,无肥区,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呈下降趋势,而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区与50%有机肥区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间种金花生对槟榔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槟榔园区间作种植金花生,测定槟榔生长状况和土壤营养成分含量,以探讨间作种植金花生对槟榔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生区的槟榔小苗株高、茎基部直径和叶片数量均极显著大于对照区,金花生区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硝态氮含量都极显著大于对照区。间作种植金花生能促进槟榔的生长,也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0个样点中,突变的样点共27个,占30%,稳定的样点共63个,占70%;2)突变样点主要对应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1和等级2(分别占突变样点总数的48.15%和33.33%)、水土流失微度和轻度(分别占37.04%和44.44%)、坡度5-10.和10-15.(分别占37.04%和40.74%)、植被覆盖度>0.4和0.3-0.4(分别占48.15%和37.04%);分叉集△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都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顺序为:水土流失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坡度;突变主要发生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较高、水土流失强度较轻、坡度中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地点;3)土壤肥力质量演变时间相对较长,应根据中间过渡状态来判断是否产生突变;土壤肥力质量处于突变状态时可用较小投入产生较大效益,在关注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同时,不应忽视突变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百色烟区土壤养分丰缺及肥力适宜等级状况,科学指导烤烟施肥和种植区域调整,以百色烟区土壤为评价单元,在全市采集257个土壤样品,测定主要化学指标,并采用指数和法、隶属函数模型、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植烟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烟区土壤pH适宜和较高,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适宜和偏低,水溶性氯、有效锌偏高,碱解氮适宜和较高,有效硫偏低;烟区土壤肥力以Ⅱ级和Ⅲ级为主,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值为0.56,土壤肥力适宜性等级高,适宜烟草种植;隆林县适宜性最高,其次是凌云县、靖西市、田林县、西林县、乐业县、那坡县,德保县适宜性最低.在烤烟种植中,减少含氯、锌物料的施用,增施含硫物料;61.87%烟田增施有机肥,52.14%烟田增施磷肥,47.08%烟田增施钾肥及酸性物料,42.41%烟田减施氮肥;西林县、乐业县、那坡县、德保县土壤肥力适宜性相对较低,在烤烟种植中,需合理布局烤烟种植区域,控制或减少植烟面积.  相似文献   

7.
在年度内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邯郸和曲周2个试点土壤肥力差异对中长绒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度,土壤肥力差异对比强度和长度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整齐度的影响较其它品质性状小;土壤肥力差异对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影响较对比强度和长度的影响稳定性更大.遗传基因与气象条件的响应度越大,土壤肥力差异对纤维品质性状,尤其是对比强度和长度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洞庭湖区油菜和棉花的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和提高区域土壤肥力,通过2015—2019年连续5 a定位监测,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区域经济作物合理施肥和耕地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油菜和棉花的产量,50%有机肥处理的油菜和棉花经济产量分别较纯化肥处理增加23.3%和24.3%;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油菜—棉花模式的土壤养分水平,50%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较纯化肥处理增加42.1%、44.5%、5.7%和24.8%。  相似文献   

9.
通过GPS定位采集样品,标准方法的土壤化验,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特征,分析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潴育型水稻土的肥力质量指数最高,侧渗型水稻土肥力质量指数最低。20年来,研究区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有84.4%的面积是上升的,指数升幅主要在0~0.2之间,面积为498km2,占总面积的73.2%;研究区只有15.6%的面积是下降的,其中以降幅在0~0.2之间的面积最大,为73km2,占总面积的10.7%。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中部、西南和北部的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较高,而东南和北部的部分地区较低。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有很大影响,2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上升的,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海拔在800m以下。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条件下的黑土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不同积温量黑土土壤区域种植的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阐明黑土土壤肥力理化性状对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影响的理论依据。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IFI指标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黑土土壤肥力理化性状中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及pH对水稻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5个茶叶基地土壤的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区5个茶叶基地茶园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N、有效P、有效K、缓效K含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这5个茶叶基地土壤的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5个茶叶基地土壤的pH值偏低;全N、全P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N、有效P、有效K含量中等;全K、缓效K含量较高.雪峰山茶场、君山茶场的肥力质量等级为中上等;金井茶场、金华茶场和羊鹿茶场的肥力质量等级为中下等.  相似文献   

12.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13.
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实现对该区域植烟土壤肥力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可视化的目标,进而为洱海流域烟田养分分区管理、平衡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区96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探究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区域分布格局,并采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11—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为7.3、59.6 g·kg-1、3.5 g·kg-1、54.4 mg·kg-1、192.0 mg·kg-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丰缺等级处于中上等级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5.2%、93.8%、94.5%及78.8%,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植烟土壤肥力处于I—V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4%、25.0%、40.3%、23.3%、3.0%。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偏碱性,pH值呈现出洱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现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有效磷含量高值区以斑块状分布在洱海北部、东部和西部;速效钾含量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结论】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肥力较高,III级及以上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同时,洱海北部和西部植烟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黔中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非碳酸盐岩的土壤肥力,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基本状况及肥力。[方法]以黔中地区6种非碳酸盐岩类岩石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提取4个主成分及其贡献率、特征值及得分值,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计算各类岩性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土壤化学性质,即土壤养分在土壤肥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非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土壤肥力不同,以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肥力最好,其次为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最差的为长石石英砂岩。[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前人对于喀斯特土壤肥力的研究,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的非碳酸盐岩类土壤肥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喀斯特地区的植被培育、生态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0~20 cm土壤酶活性之间差异明显,而20~40 cm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小,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距较大.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并根据各因子之间综合得分得出:日光温室的土壤肥力效益最好,然后依次为农田、拱棚、经济作物、果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 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技术,在安阳县进行定点采样,测定耕地各样点土样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选择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初值化,选择相关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对安阳县农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土壤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阳县土壤肥力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总体呈自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了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方法】选择4类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林、人工林、灌丛和耕地),分别在山西寿阳县和四川丹棱县野外采集土壤样方进行测定,利用统计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含盐量等普遍高于人类影响较强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即便在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措施(灌溉、施肥、农药等)也会造成土壤特性的区域异质性。【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地”的复杂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在区域土地规划、作物栽培布局和水土保持政策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冀西北坝上高原旱地栗钙土定位培肥试验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对旱地栗钙土有机无机复合度、腐殖质结合形态、氧化稳定性、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标志旱地培肥效果及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陵川县耕地地力建设及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翠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92-1195
利用陵川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陵川县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对搞好耕地的区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资源、依法提升地力、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