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相似文献   

2.
对10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可能有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存在;蘑菇2000菌株和蘑菇192菌株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出菇产量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是优质的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可以作为双孢蘑菇2796品种的替代菌种,在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18个随机引物对3个双孢蘑菇生产菌株进行RAPD扩增,通过计算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构建供试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树状图谱。结果表明,所用18个引物中有8个能对双孢蘑菇菌株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谱带。供试菌株2796与F56的相似程度较高,相似系数为0.8571,菌株2796、F56和菌株176的平均相似程度较低,平均相似系数只有0.4728。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菌株选育的方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自然采种、纯种培养、组织分离保种到多孢或单孢分离、选种,曾经为双孢蘑菇商业性栽培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菌株,但改良菌株的进程缓慢。应用杂交技术有可能把不同类型菌株的各个优良性状结合于一个新菌株上,因此,杂交育种比组织分离、多孢分离和单孢分离等选种方法更有希望莸得既高产又优质的新菌株。由于双孢蘑菇的性特征是次级同宗配合,故大多数孢子是自体可育的异核体,不能用于杂交。从稀有  相似文献   

5.
具有优质或高产性状的双孢蘑菇传统菌株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来源。通过对双孢蘑菇具有代表性的24个优质类型和24个高产类型传统菌株的ISSR-PCR分析,发现引物ISSR834、ISSR835、ISSR807共扩增产生7条能判别传统菌株优质类型或高产类型的特异性标记条带,可以在双孢蘑菇定向杂交育种中方便地区分和鉴定传统菌株亲本的优质或高产性状。  相似文献   

6.
7个双孢蘑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个双孢蘑菇菌株比较试验,结果双孢蘑菇W-192和W-20产量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它以覆土为主要传染源危害双孢蘑菇,已成为制约我国双孢蘑菇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采取严格菇房处理、培养料二次发酵、重视覆土材料消毒、适时安排栽培季节、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逆性强的蘑菇菌株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菌落形态和产质量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一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同一子实体上不同菌落形态的单的为材料,研究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菌落形态和子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关系,探讨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同一子实体上菌落形态不同的单孢分离物间及其与出发菌株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落形态和了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蘑菇属的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 8个菌株的菌丝体阶段的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POD和EST同工酶谱不仅清楚地显示出这 3个种的 8个菌株同属于蘑菇属所具有的共同酶带 ;而且酶谱还清楚地显示出不同种不同菌株间的酶的差异。 (2 )双孢蘑菇 4个菌株 (除野生菌株 96 4 3外 )之间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欧 ,无论是白色品系还是棕色品系 ,它们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是比较高的。 (3)双孢蘑菇与野蘑菇的遗传距离近于它与姬松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生产中普遍存在栽培设施随意性大、专业化水平低、栽培技术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保障双孢蘑菇质量安全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从栽培模式选择、栽培基质选择、菌株选用、栽培季节、培养基质、GAP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双孢蘑菇GAP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