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6次复查325块样地资料,将其整理成列联表并分析,对其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对数线性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分蓄积呈现低、高海拔处低,中部海拔处林分蓄积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及蓄积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亚层株数和蓄积占全林分的比重,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并对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与全林分相比,分层后各亚层胸径和树高的变异系数明显变小,各亚层之间胸径的变异系数随亚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第Ⅰ、Ⅱ亚层树高的变异系数基本一致,小于第Ⅲ亚层。第Ⅰ、Ⅱ亚层的株数占全林分的20%~30%,蓄积却占全林分的90%以上。相对误差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林分蓄积时全林分、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误差均在5%以内,第Ⅲ亚层在10%以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算出各林层的蓄积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受光层(第Ⅰ、Ⅱ亚层)的蓄积占绝对优势,是外业调查的重点。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计算方法的误差总体上符合生产实践中精度的要求,方差分析得出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可在满足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域位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区域大兴安岭林区,收集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6次复查232块样地资料,将其整理成列联表,做列联表分析,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对数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此区域落叶松林分在低海拔分布较广,但蓄积量处于相对低水平,主要是此区域内林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而致。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森林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松溪林业建设投资公司旧县项目林场212个小班为样地资料,从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中筛选出影响蓄积估测的主要因子信息,构建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以达到以少量的地面样地来估测林分蓄积的目的.通过精度验证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估算结果与小班临时样地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预估结果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区域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为揭示天然林结构、辅助天然林相关测树因子的调查和指导天然林经营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5块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利用Shapiro-Wilk检验(S-W检验)对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直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偏度和峰度描述各林层直径分布图形特征,利用Meyer负指数函数和Weibull分布函数对各林层直径分布进行拟合,根据卡方检验结果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函数拟合各林层直径分布,分析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S-W检验表明,各标准地全林分、第Ⅲ亚层和第Ⅱ亚层直径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1-3号标准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4和5号标准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各标准地内,各亚层的S-W值随亚层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总体上看,除5号标准地第Ⅱ、Ⅲ亚层的偏度和峰度及2号标准地第Ⅰ、Ⅱ亚层的峰度外,各亚层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随林层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利用Meyer负指数函数拟合全林分(所有标准地均未通过卡方检验)和第Ⅱ亚层(2和4号标准地通过卡方检验,1、3和5号未通过)时适应性较差;而在拟合第Ⅰ亚层(所有标准地均通过卡方检验)和第Ⅲ亚层(3、4和5号标准地通过卡方检验,1和2号未通过)时有较好的适应性。Weibull分布函数对各林层的直径分布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除了1号标准地全林分直径分布外,1号标准地剩余亚层和其他标准地各林层均通过Weibull分布的卡方检验。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典型林分各标准地直径分布后发现,随着各亚层高度的升高,各亚层直径分布由倒"J"形曲线向右偏山状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过渡,顶峰向右移动,同时峰值随之减小。【结论】划分林层后,Weibull分布函数在拟合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直径分布时比Meyer负指数函数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各亚层S-W检验中P值、偏度和峰度以及Weibull函数中各亚层直径分布图形波峰的变化情况说明各亚层直径分布有随亚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度增大而逐渐向正态分布过渡的趋势;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直径分布间的差异说明分林层研究直径分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生长的区位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调查样地资料,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在不同小地形、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上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和山坡的林分生长量相差不大;山洼林分生长最好,其次为山脊和山坡,山顶林分生长最差;不同年龄、不同坡向的林分中,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不大;巨尾桉在阳坡上生长明显优于半阴半阳坡的林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240株的杉木和马尾松立木材积实测数据,以及100个杉木和80个马尾松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基于单木和林分水平一元与二元模型的预估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单木水平还是林分水平模型,基于一元模型得到的估计值,其相对误差基本位于-40%~+60%之间,最大极差可以达到2.5倍以上;一元材积估计方法的精度要显著低于二元材积估计方法,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基于一元材积公式计算的样地蓄积数据,不宜用于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等方面的评估。建议逐步建立各主要树种的二元林分蓄积模型,不断完善森林调查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锦屏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统抽样为例,对角规点抽样的标准表法和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样地与圆形样地对总体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0.28%,90.38%,均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90%),总体蓄积估计值仅相差1.63%;角规样地检尺样木株数较少,外业工作量相当于圆形样地的40%左右,抽样效率较高;角规样地对大部分林分公顷株数、公顷断面积、公顷蓄积的抽样估计偏低。小班蓄积采用角规辅助调查的标准表法,总体蓄积采用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抽样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幼林抚育成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海市中幼林抚育进行成对二样本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之间的林木株数和林木蓄积存在显著差别。抚育6 a 86.667 hm2中幼林的综合效益达到159.0万元。成对二样本检验及抚育效益均证明中幼林抚育能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分蓄积,并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UAV高分影像的杨树冠幅提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无人机高清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样地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杨树冠幅提取及其与胸径和林分蓄积量的相关性,为无人机森林调查技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法,对杨树林木冠幅进行分割与提取,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建立冠幅-胸径模型,利用一元材积表计算样地蓄积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精度检验。[结果]影像分割效果良好,但提取得到的冠幅比实际值偏小,研究区最适宜的杨树冠幅分割尺度为10,平滑度0.1,紧致度0.5。杨树冠幅与胸径建立相关模型,其中一元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75。通过模型计算的样地蓄积与实测样地蓄积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 sig=0.0580.05,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面向对象法,通过无人机高分影像能自动分割并提取了杨树林木冠幅信息,提取效果良好;利用影像提取林木平均冠幅,通过冠幅-胸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林木胸径,进而推算林分蓄积的方法可以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天然阔叶林固定样地材料,选择合适的生长方程构建生长收获动态预估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参数.模型经检验适用,实际应用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应用天然阔叶林生长收获动态预估模型,只要输入现实林分年龄、立地质量类型、每公顷断面积,即可输出现实林分和未来林分蓄积量,应用简便,满足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是海南天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约216万亩,分布在琼南的东西两面。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伐,海南森工采伐企业的天然阔叶林受到很大的破坏。本文根据海南森工采伐企业1990年的二类调查资料,对海南森工采伐企业天然阔叶林的林分状况进行分析评  相似文献   

13.
森林直径结构对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丰林场的1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利用Weibull分布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并对Weibull分布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表明:66.7%符合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反应了调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不太合理,林分密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沾益县林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沾益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设置的948块样地和专业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选定以沾益县分布广泛的云南松作为评价树种对林业用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将不同立地类型上的云南松样地的林分蓄积换算成标准年龄、疏密度为0.80的标准林分蓄积,利用星座聚类法分析,划分各立地类型的立地等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虎岭林场通过4组的抚育样地调查,对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之间的林木蓄积量、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均表现差异显著,林木的蓄积量、胸径、树高生长明显增加,改善了林分质量。从实验结果看:可根据需培育的林分的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强度在15%~2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90%~110.9%左右,而间伐强度在20%~3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50%~98.36%左右,通过5年对比试验抚育样地比未抚育样地蓄积量平均增长率为31.18%。因此,在中幼龄林抚育前期、中期,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15%~20%,若到中期以后,需培养大径材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湖南省楠木次生林林分断面积与蓄积相容性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为林分的生长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清查样地中的楠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的联立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联立方程系统.[结果]基础模型包括3个含林分变量的...  相似文献   

18.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 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运用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树种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差异,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比较通用地位级表与立地指数表、立地形表评价立地质量偏差。【结果】各树种卡方检验值均小于卡方检验临界值,符合精度要求。油松和落叶松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低于立地形,锐齿栎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高于立地形,华山松立地指数与立地形卡方检验平均值差异较小。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形适用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而立地指数适用于人工林。与通用地位级表的比较表明,地位级评价立地质量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大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地位级评价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误差显著大于立地指数。【结论】编制的油松、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华山松、锐齿栎立地形表满足立地质量评价精度要求,能够反映林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立地质量差异,可用于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经营管理。同时如何解决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中混交和异龄的特点、建立更具普遍性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数据,采用逐步回归选择机载激光雷达特征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南方集体林区桉树、杉木和天然阔叶林样地的蓄积量。结果表明:1)桉树和杉木样地的逐步回归特征变量多为高度和强度变量,而天然阔叶林样地则是间隙率、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综合变量;2)桉树和天然阔叶林样地,随机森林模型的蓄积量估测精度(桉树R~2=0.97,RMSE=12.60m~3/hm~2;天然阔叶林:R~2=0.90,RMSE=18.45m~3/hm~2)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而杉木样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得到了最优的蓄积量估测结果(R~2=0.91,RMSE=24.30m~3/hm~2);3)在3种模型估测精度中,人工桉树和杉木样地均优于天然阔叶林样地。可见,高密度的激光雷达点云可以获取更优的特征变量,针对复杂的样地条件需要灵活选择估测模型实现蓄积量调查,以便为林草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杉木人工林蓄积联立方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明 《林业科学》2012,48(6):80-88
建立江西杉木人工林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方法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和断面积模型以及基于对数形式线性混合效应蓄积模型的联立方程组,利用验证数据与传统模型回归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势木平均高是联立方程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考虑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断面积模型中参数的随机效应以及3个因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蓄积模型中参数的随机效应可以忽略。优势木平均高决定着林分断面积预测的准确性,而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断面积又是预测蓄积的主要误差来源。基于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传统回归估计方法。进行预测时,通过解释联立方程组中因变量相互间的相关性,利用已被观测的变量能够提高未观测变量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