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精心育雏打好基础   科学合理的育雏方法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育雏搞好了,才能为整个鸡群的生产打好基础。我们采用的“温差育雏法”有育雏空间大、空气新鲜、鸡群抗温度变化、应激强的优点,因而鸡群育雏期健康活泼、发病少。同时我们根据季节、温度及鸡群体质的强弱等情况,不同鸡群或同一鸡群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育雏温度,天冷时适当考虑育雏温度高一些,对于体质弱的雏鸡适当提高育雏温度,增加光照强度,以利于弱鸡群赶上正常生长的鸡群,为提高种鸡的均匀度打下基础。   二、控制体重、搞好均匀度是确保鸡群高产的…  相似文献   

2.
在蛋雏鸡育雏期添加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进行饲喂,观察育雏期每周鸡群采食量和雏鸡死亡数,并按2%比例抽样称重,计算鸡群均匀度。结果试验组雏鸡质量和鸡群均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采食量和雏鸡总死亡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在蛋鸡育雏期使用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可以提高育雏生产性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种公鸡、种母鸡在育雏期能均匀地生长,在育成期适时达到性成熟所达必须的适度体重和体型,必须重视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调控,而笼箱的育雏育成为此提供了方便。以下我们介绍笼箱情况下的育雏育成期的体重均匀度管理。 一、育雏期均匀度的监控 1~2周,提供足够的采食位置,实行自由采食,2周末称重决定是否限饲。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质量标准;种母鸡20w时应达到标准体质量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后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毫无问题;育雏育成阶段为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没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能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肉种鸡群生产性能持续性差的原因,主要有育雏条件差、饲养密度高、采食和饮水位置不够、早期限料不当、均匀度差、设备使用效率低、15~25周增重不当、过度刺激鸡群开产、未遵守加料先于产蛋的原则、通风差、累计营养不足、疾病因素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的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重标准,种母鸡20周时应达到标准体重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阶段末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良好。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能表现良好的鸡群应保持育雏育成阶段性能良好,整个育雏育成阶段周增重曲线基本符合该品种的体重标准;种母鸡20周时应达到标准体重及与鸡群周龄相对应的丰满度和体况;种公母鸡保持良好的均匀度,育成后期鸡群变异系数低于10%,羽毛覆盖毫无问题;育雏育成阶段为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了基础,没有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能会大打折扣。要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7.
正在鸡群体质良好的前提下,鸡群的生产性能与体重均匀度呈高度的正相关。体重均匀度决定了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决定了鸡群产蛋高峰期的峰值和高峰期延续的时间。所以,提高肉种鸡鸡群的均匀度是肉种鸡场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笔者总结十来年的生产经验,认为抓好以下环节有助于提高鸡群的均匀度。1把握好进雏时的第一关1.1进雏时要保证育雏舍温度均匀,温度不均衡必将影响鸡雏的均匀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鸡群均匀度指鸡群健康生长发育的一致性程度,具体包括体态(骨架)、体重、性成熟3个方面。体态均匀度在育雏早期就基本定型,它决定着体重均匀度。体重均匀可通过分群、调群、饲料调控来提高,它又决定着性成熟的一致性即性成熟均匀度。性成熟在18周前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现代养鸡的短周期性,要求所养的鸡适时同期开产,使鸡群在一个产蛋周期内获得足够多的产蛋量,而要满足适时同期开产的要求,基本的条件是鸡的体重达标,均匀度高。如果鸡群的均匀度差,即便鸡群的平均体重符合标准,也会因大小不均,使开产日期不一致。 1 育雏的准备工作 选派高素质的饲养人员,按照种鸡饲养要求,重点做好育雏舍的准备工作,保证给雏鸡创  相似文献   

10.
鸡群均匀度指鸡群健康生长发育的一致性程度,具体包含体态(骨架)、体重、性成熟3个方面。体态均匀度在育雏早期就基本定型,它决定着体重均匀度。体重均匀可通过分群、调群、饲料调控来提高,它又决定着性成熟的一致性即性成熟均匀度。性成熟在18星期前基本形成。性成熟均匀度直接影响着种鸡产量的高低。导致种鸡群均匀度降低的原因较多、较复杂,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1.
饲养商品代肉鸡之目的就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长势好且均匀度高的鸡群。若要获取最高的经济回报 ,鸡群均匀度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农户经常抱怨 :鸡群中80 %都达到1 8kg ;而20 %才1 4kg。这样1000只的鸡群他就要损失80kg 的活重。1鸡群均匀度在正常的鸡群中大约75 %的公鸡和78 %的母鸡应在各自性别平均体重的10 %的范围内 ,才能称其为均匀度满意的鸡群。鉴于公鸡的体重较大 ,公鸡中体重差异也会大些。但是许多鸡群达不到这一均匀程度。当然 ,有诸多因素 ,影响到鸡群的均匀度。最早在雏鸡放入育雏舍几…  相似文献   

12.
蛋鸡一般在4~18日龄为蛋鸡的育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一)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  相似文献   

13.
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衡量蛋种鸡在育雏、育成期饲养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实践中,通常以平均体重的±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全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均匀度是反映种鸡饲养管理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着鸡群能否适时开产,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发挥以及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是种鸡饲养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拥有一个良好的、控制适当、符合鸡群客观生长规律的均匀度,是鸡群获得最佳生产成绩的基础,根据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它又分为体重均匀度、体况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1体重均匀度的控制(1~15周龄)主要在15周以前控制该指标,通过对鸡群定期称重、分群并控制料量来达到目的。1.1育雏期均匀度的控制(1~5周龄)均匀度抓得越早越好,从1日龄就开始抓…  相似文献   

15.
正肉种鸡育成期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体质健壮,体尺和体重均匀度高,能按时开产的后备鸡群。育成期的均匀度、体尺控制、体重控制、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种鸡生产中的关键。1育雏、育成前期(0~10周龄)1.1体重均匀度所谓的均匀度是指达到标准体重的群体占整个鸡群的百分数,它包括体重均匀度和体尺均匀度。体尺和体重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均匀度是指鸡群中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包括体重、体型、性成熟等。鸡群的均匀度是衡量蛋种鸡在育雏、育成期饲养的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实践中所讲的均匀度多指体重分布,通常以平均体重加、减其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金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肉用种鸡的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它主要包括体型、体重、性成熟三个方面,其中以体重的均匀度最为重要,尤其是在育成时期。提高体重均匀度可以巩固育雏及育成前期体重均匀度的成绩,并且在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性成熟的高度均匀。体重均匀度常用百分数(%)或变异系数(C.V.%)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鸡群均匀度=(鸡群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鸡群总数×100% 达标均匀度=(达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鸡群总数×100% 变异系数(C.V)=S/X S为标准差 X为全群(样本的平均体重)、均匀度与变异系数的相互关系为: 通常肉用种鸡体重的均匀度以70%为标准要求,即70%为基数均匀度每增减3%,每只母鸡年产蛋量相应也增减4个。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在育雏全程中使用转移因子,测验鸡群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的改善。结果表明,转移因子有解除免疫抑制,改善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抗体滴度和均匀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蛋鸡的育成阶段为4~18周龄。此阶段的目的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汰一部分体重小、体格弱、残疾等不符合标准的鸡。  相似文献   

20.
均匀度是指种鸡群中鸡生长发育的整齐度,它是种鸡育雏期、育成期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一般而言,均匀度低于75%,会造成种鸡不能适时开产、产蛋高峰迟、产蛋高峰持续周期短、整个鸡群产蛋量下降,良好的均匀度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