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绿肥专用甘蓝型油菜品种——油肥1号翻压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油菜品种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基础土样及对照处理相比,种植翻压油肥1号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较为显著,与基础土样相比,分别提高了17.99%和25.45%;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容重下降明显,降低了22.55%;同时,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2年平均增产6.62%。由此可见,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效以及促进后茬作物增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洋类土壤改良剂的作用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虾肽肥、鱼蛋白肥、海藻肥3种海洋类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虾肽肥可于移栽后55 d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但对烤烟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鱼蛋白肥可显著提升55 d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烟株根系活力、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27.79%、29.84%;施用海藻肥可明显降低75 d时土壤容重,于55 d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1.75%、20.05%。综上,施用鱼蛋白肥、海藻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量。  相似文献   

3.
绿肥油菜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绿肥专用甘蓝型油菜品种——油肥1号翻压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油菜品种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基础土样及对照处理相比,种植翻压油肥1号后,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较为显著,与基础土样相比,分别提高了17.99%和25.45%;土壤p H值变化不大,土壤容重下降明显,降低了22.55%;同时,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2 a平均增产6.62%。由此可见,种植翻压油肥1号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效以及促进后茬作物增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与尿素配施处理对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与尿素配施能显著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能有效提供茶树生长所需的大量碱解氮;在肥料施入后的6个阶段内,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出现迅速下降与缓慢降低两个阶段,84天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降至最低值。控释肥与尿素配施显著增加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能有效提高绿茶品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中,以30%控释肥与70%尿素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宜于盐碱地生长的禾本科牧草——碱茅,在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区经砂培和土培试验得出:种子发芽和生长时的耐盐性能有一定限度,当土壤盐分浓度低于0.563%时发芽基本正常;浓度在0.563~1.125%时发芽受到抑制,高于1.125%时种子受到严重盐害;浓度达2.25%时,种子中毒,基本上全部腐烂,不能发芽;土壤盐分浓度达0.529%时碱茅能正常生长,高于0.529%时生长受到抑制;浓度达1%时生长受到盐害,生物量仅为对照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黔北山地烤烟土壤条件下适宜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通过塑料网框框栽试验,同时设不施肥和当地生产常规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自制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黔北山地烤烟土壤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碱解氮的释放迁移。结果表明:在烤烟整个生育期内,不施肥处理土壤的0~20 cm、20~40 cm和40~60 cm深度垂直方向和7㎝处、14㎝水平方向碱解氮均呈线性下降趋势。在同一取样时期,2∶1有机无机复混肥、1∶1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当地生产常规肥在7㎝处和14㎝处的3个深度土壤碱解氮差异不明显;烤烟栽后50 d,3种肥料距离施肥点越近土壤碱解氮均越高,和不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比当地生产常规肥差异大。栽后0~125 d,3种肥料施肥区外土壤的碱解氮在0~25 d上升,25 d下降,施肥区外氮素释放强度为2∶1肥料≈1∶1肥料>当地常规生产肥,H1、H2比CK土壤碱解氮分别增高10.9%和10.7%。因此,不施肥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土壤碱解氮呈线性下降,2∶1有机无机复混肥、1∶1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当地生产常规肥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碱解氮差异不明显,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碱解氮在水平方向上扩散迁移速度比当地生产常规肥慢,养分释放较适合烤烟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8.
张淑英  鲍明运  张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1139,1188
[目的]为控释肥在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棉田随水滴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研究施肥后棉田土壤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氮素移动规律。[结果]施控释肥棉田的氮素垂直移动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降低,氮的垂直移动距离基本达20~30 cm;施普通尿素的棉田垂直移动规律是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的垂直移动距离达到30 cm以上。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的棉田不同深度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变化很小,氮的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结论]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施用控释肥的地块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要高,土壤中氮素垂直移动距离较为接近,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通过种植牧草来生物改良当地盐渍化土壤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引种碱茅,研究碱茅改良滩区盐渍化土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果]种植碱茅能够明显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后茬牧草的生长与优质高产。[结论]在盐渍化土地上种植碱茅,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在滩区大力推广和应用,以解决当地可利用土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粪作为贫瘠土壤快速培肥改良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耕地肥力下降问题,成为农作物生长需求的主要障碍。充分利用各种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农业废弃物改良土壤,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负荷。本文利用农业废弃物蚯蚓粪作为改良剂快速培肥贫瘠土壤,分别比较了对3种不同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以不加蚯蚓粪的自然土壤为对照,其余3个处理按5%、10%、15%的比例(以体积计算)添加蚯蚓粪,充分混合后直接作为容器栽培基质,测定混合前后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后各种土壤中有机质以及氮、磷含量显著提高,蚯蚓粪作为快速培肥改良剂在混合比例为5%~10%时,土壤改良后养分含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不同树种的刺槐混交林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混交林有机质、速效N含量均高于刺槐纯林,速效P、K5-20cm土层中混交林普遍低于刺槐纯林,20-40cmP、K含量高于刺槐纯林;混交林对某种微量元素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明显改善了土壤主要酶活性;刺槐×白蜡混交效益优于刺槐×臭椿优于刺槐×国槐。  相似文献   

12.
泡桐毛竹混交林混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泡桐毛竹的混交试验表明:新造毛竹林同时套种泡桐,可以实现成功混交,而现有稳定毛竹林下套种泡桐,则混交套种不成功.混交林中,泡桐和毛竹根系分布层次有一定差异,对林地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利用也有不同,其地下空间具有较好的丰产基础.混交林对泡桐生长影响较小,但对毛竹新竹的影响很大,可促进毛竹胸径和竹高的生长,加速竹鞭扩展,加速毛竹及早郁闭.通过混交可使空间利用多元化,养分利用和归还多样化,丰富混交林中生物多样性,因而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s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硝化作用和N:0排放的影响。[方法]室内用NH。NO,/K,SO。模拟N/S沉降,在30℃和60%WHC水分条件下,恒温培养15d。在培养的第1、5、10和15天测定土壤NH4+-N、NO3^--N和pH,在培养的第3、4、5和10天采集气体样品测定N,0浓度。[结果]N沉降和NS复合沉降在0.05水平显著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且促进效果随沉降强度或NS复合沉降中N的比例增大而增大,但s沉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与土壤pH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在自然状态和N/S沉降的影响下,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矿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显著提高土壤的硝化率在N/S沉降下,该区土壤中的无机氮仍以NH4+一N为主,硝化作用弱,铵态氮的供给不成为土壤硝化作用的限制因素。NS复合沉降促进土壤N2O的排放,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揭示。[结论]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明显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S沉降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大;NS复合沉降影响土壤的N2O排放,且其影响效应与沉降中N、S的比例相关,在有关酸沉降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面,s沉降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混播种植方式在提高玉米幼苗光合能力以及油污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探讨石油胁迫下混播对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石油污染对玉米幼苗叶绿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无论在常规还是在石油污染的备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与大豆混播值均高于相应品种玉米单播值。[结论]混播对土壤石油污染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在玉米增产和油污土壤植物修复方面能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总数分别增加了106.04%,58.99%和48.12%;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5g/cm3,0.03g/cm3和0.02g/cm3。微生物复混肥对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有明显作用,但对1m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影响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能改善白菜品质,比不施肥与施化肥分别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0.14mg/kg和1.80mg/kg,可溶性糖量分别提高0.4%和0.8%。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定时观测方法,在春夏秋3季对安塞县具有代表性的退耕模式如混交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及对照裸地进行小气候观测,选取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度进行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耕模式对小气候均有改善作用,较对照裸地降低了光照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了大气湿度;混交林在改善小气候方面的作用最明显,人工乔木林次之,人工灌木林较差;季节更替对不同退耕模式的影响不明显。建议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优化退耕地植被结构,增加退耕还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A)、木荷(B)纯林及混交林(C)试验,经过15a的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A)、木荷(B)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15.11%、8.24%,胸径粗21.89%、10.30%,枝下高大29.7%、7.38%,树冠大7.83%、19.73%,单株材积大30.77%、57.69%,蓄积量多32.32%、57.87%。土壤肥力测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土壤N、P、K养分含量,比马尾松木荷纯林(A、B)的土壤N、P、K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造纸黑液与马铃薯淀粉废水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造纸黑液和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在解决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方法]将不同体积比的混合废液(马铃薯淀粉废水:造纸黑液=1:1,2:1,3:1,4:1,5:1)经过常温发酵30d,通过对混合废液pH变化的研究,确定最佳混合比例及混合发酵条件,并考察处理后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马铃薯淀粉废水与造纸黑液以体积比2:1比例混合,经过常温发酵15d后可得到稳定的pH接近中性的混合废液,将其以质量比1:4的比例施入沙性土壤,可提高沙性土壤的pH值,降低干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结论]该研究对治理环境污染,废水资源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过4年多的林木培育,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其中,改良作用较大的树种是山毛豆、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指标比对照林地提高了1倍。马占相思枯落物量大,营养元素含量多,但不易分解,土壤改良效果不如其它豆科植物;赤桉的枯落物最少,是一个消耗地力的树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应十分重视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刺槐分别与其他10个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后是否对Cu、Zn、Ni和Cd等微量元素的释放产生促进作用,从微量元素的角度研究刺槐与拟混交树种的种间养分关系,为刺槐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于秋末冬初采集刺槐及其他10个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并剪成1 cm大小的碎片或长1 cm的短针叶,同时采集无林荒草地腐殖质层(0~20 cm)土壤作为介质,在室内相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尼龙网袋埋土法连续345 d进行枯落叶混合分解培养试验,并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测定枯落叶分解前后微量元素Cu、Zn、Ni、Cd的含量。【结果】枯落叶分解过程中,Cu、Zn、Ni和Cd的释放速率均以柠条、小叶杨、沙棘、侧柏、辽东栎较快,周转期略大于1年。刺槐分别与小叶杨、白榆、沙棘枯落叶混合分解,对4种微量元素的释放均呈现出促进作用;而分别与樟子松、侧柏、白桦、柠条枯落叶混合分解,对4种微量元素的释放均呈现出抑制作用;刺槐分别与油松、华北落叶松枯落叶混合分解,对Cu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Zn、Ni、Cd的释放呈现出抑制作用;刺槐与辽东栎枯落叶混合分解,对Zn、Cd的释放有促进作用,而对Cu、Ni的释放有抑制作用。【结论】选择与刺槐枯落叶混合分解后能促进多数微量元素释放的树种进行混交,将有利于林地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