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对黄芪的14个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引物共扩增到180条清晰可用的带,其中包括169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高达93.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两大类,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证明RAPD标记可用于黄芪种和变种之间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黄瓜性别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黄瓜性别特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连锁研究。共选用30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按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PCR扩增,筛选出5个在全雌和弱雌株基因池(gene pool)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引物B11具有全雌特异性,在检测的大多数全雌性单株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约1000bp的特征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则未见。因此,将该全雌性特异的片段命名为B11-1000。该标记的获得为黄瓜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另外,以ACC合酶基因(CSACS1)特异引物检测分离群体单株,发现该酶基因存在于所有性型的单株中,不具有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技术对19份膜荚黄芪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8条条带,其中127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为85.8%,其比率较高.系统聚类分析将19份膜荚黄芪种质分为3大类群--野生黄芪、东北黄芪和华北黄芪,这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核桃与铁核桃种间关系的RAPD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RAPD技术对核桃与铁核桃特征性条带进行标记。分别利用8个核桃样品和8个铁核桃样品构建2个物种的基因池,用327个随机引物,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用这10个引物进行单株确认,发现只有引物D6在核桃类群的8个样品中扩增出一条250bp的特异带,而在铁核桃类群的8个样品中无此特异带。初步分析认为,D6-250可能是核桃与铁核桃之间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该结果可为核桃和铁核桃种质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为供试材料,采用BSA法和RAPD技术,在6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与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发现引物BE-05在DNA纯合可育池和杂合可育池中扩增出一条长约1 500 bp的特异谱带,在DNA不育基因池中未发现特异谱带,该标记在3个育性不同的DNA池之间表现稳定的差异。用建池的单株DNA进一步对这个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仍表现稳定的多态性,该标记与育性基因MS紧密连锁,命名为BE-051500。  相似文献   

6.
任志龙  韩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76-17877
[目的]改进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总DNA的CTAB提取法。[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通过提取试验研究了利用改进CTAB法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总DNA的效果。[结果]提取DNA的凝胶电泳图谱上呈现出清晰、整齐的条带且拖带较少,说明所提DNA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利用改进CTAB法提取的DNA进行trnS-trnG扩增的产量高,说明提取的DNA可用于测序等后续分析。用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多对特异性I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表明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多态性谱带,且带型清晰,易区分,说明利用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子标记检测的效果良好。[结论]改进CTAB法可有效消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叶绿体trnS-trnG测序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加工番茄高茄红素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别从高茄红素含量及低茄红素含量植株中提取DNA构建DNA池,采用RAPD技术,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在2基因池间具有特异性的引物S636,在轮回亲本及回交后代单株的DNA中进行验证,证明了该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是1个与番茄耐高茄红素含量连锁的RAPD标记.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扩增出的特异条带与载体pMD-18T连接,并转入大肠埃希菌DH-5α,对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其实际大小为827 bp,这为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叶片表皮和解剖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而上表皮分布少;膜荚黄芪下表皮气孔数明显多于蒙古黄芪;二者气孔器均属无规则型。叶脉由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二者叶肉都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属两面叶。蒙古黄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明显高于膜荚黄芪,表现出抗旱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用RAPD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杂种H9909的纯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杂交组合H9909两亲本的指纹图谱分析,初选出4个引物S374、S1334、S1365和UBC523用于杂种纯度鉴定。引物S1334和UBC523在两亲本中均扩增出特异带,引物S374和S1465能扩增出父本标记带。以两亲本和手工杂种F1为模板对上述4个引物再一次进行RAPD扩增,S1334并没有在F1的RAPD图谱产生理想的双亲型或偏父型标记带,UBC523在F1扩增得到的父本标记带和在母本中扩增的标记带大小相近,不易辨别;引物S374、S1365均能使F1扩增出父本的特异带,进一步确定引物S374和S1365可用于杂种鉴定。引物S374的RAPD标记将待鉴定100个单株中的5个不育单株标记为假杂种,与田间育性调查的结果完全一致。引物S1365的RAPD分析结果显示,除上述5个不育单株外,另外2个可育单株亦为假杂种,可能由外来花粉串粉或机械混杂引起。  相似文献   

10.
用两个分别能在“蜀杂9号”父、母本之间稳定产生多态性的随机引物S18和S31,对父、母本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将得到的特异标记片段S18750和S31550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引物SZ9SP1和SZ9SP2,将“蜀杂9号”的亲本RAPD标记转化为序列特异的SCAR标记。当用两对引物分别扩增杂种F1代单株总DNA时,能分别获得父、母本特异序列扩增带,表明获得的SCAR标记能可靠地用于“蜀杂9号”杂种纯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均为二倍体,2n=2x=16,第8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膜荚黄芪核型为2n=2x=8m(1SAT) 8sm,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为2n=2x=6m 10sm(1SAT);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和2B型.该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黄芪SSR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24-326
采用CTAB高盐法提取了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和华黄芪的基因组DNA。随机使用30对大豆的SSR引物,同时根据黄芪的EST序列设计并筛选了1对SSR引物,对所提取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的7对引物具有多态性,这将为黄芪SSR分子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芪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以ND牌种衣剂包衣和空白种子为双对照,比较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黄芪种衣剂对2年生膜荚黄芪植物生物性状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生物产量方面,黄芪种衣剂处理组在第2年的生物量增长好于对照,表明黄芪种衣剂在第2年时仍然对植株生物量的增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黄芪的特征特性,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加工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物菌肥肥力高在黄芪上作基肥、蘸根、灌根、叶面喷施的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菌肥能促进黄芪根系生长 ,3个试验点均以移栽时芪苗蘸根处理效果最好 ,其中根长较对照增加 7.4~ 9.5 cm,增长率为 14 .4 %~ 18.1% ;根粗较对照增加 1.2~ 1.5 cm ,增长率为 8.3%~ 10 .6 % ;折干率较对照增加 2 .5~ 3.0个百分点 ,增长率为7.1%~ 8.4 % ;产量较对照增加 30 5~ 4 0 5 kg/hm2 ,增产率 9.9%~ 12 .4 % ;多糖含量较对照增加 9.1%。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直根系,以根入药,黄芪耐寒、耐旱,适宜在半干旱区和二阴区栽植.陇中地处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末端交汇过渡地带,境内海拔高、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适宜黄芪生长,生产的黄芪根条粗大、品质好、药用成份含量高.近年来优质无公害黄芪价格上升、市场销路畅,药农种植黄芪的积极性很高,黄芪现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党参、当归的第三大优势中药材.  相似文献   

17.
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从醇提药渣中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用搅拌回流方法提取黄芪经乙醇提取后所得药渣中的黄芪多糖(APS)。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对APS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固液比1∶16,提取2 h;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沉淀APS的最佳浓度为70%。与直接从黄芪生药中提取多糖相比,从醇提药渣中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粗提物得率有所降低(从24.58%下降到12.93%),但纯度却大大提高(从74.87%提高到93.27%)。[结论]该方法能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甘肃省渭源县采集到的黄芪根腐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并对致病菌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合核糖体DNA(rDNA)ITS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明确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的4个种。共分离出16个菌株,经检测有5个菌株具有致病性,均属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n)1株(9号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种(12号菌株和16号菌株,其中16号菌株可能为腐皮镰刀菌的变种),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1株(15号菌株),待定镰刀菌1株(14号菌株,与三线镰刀菌的同源性仅为88%)。  相似文献   

19.
黄芪种衣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药用植物黄芪栽培中遇到的根腐病等病害问题,初步开发研制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定。该黄芪种衣剂由多菌灵、福美霜、吡虫啉、微量元素、助剂、次甲基蓝或酸性大红和水,按一定的质量比(质量分数分别为15%、12%、8%、3%、15%、2%和45%)混合后,经乳化、砂磨制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黄芪种衣剂黏着性好、风干快且稳定性好,脱落率为0.17%,包衣均匀度达到95%,警戒色与种子的原有颜色区分明显,符合国家种衣剂质量标准GB/T 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之各项规定。  相似文献   

20.
膜荚黄芪鲨烯合酶基因SS 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MBOSS及Codon W等在线软件分析了膜荚黄芪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的同义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大豆、拟南芥等7种植物SS基因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为该基因选择合适的宿主及高效表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膜荚黄芪SS基因偏好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与大肠杆菌基因组共有24个密码子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膜荚黄芪S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