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垂枝桃是蔷薇科李属桃类树木,花有白、红、粉红之别,花期3—4月,烂熳芳菲,枝条自然下垂,婀娜多姿。人们美称其花有诗曰:“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枝”。 (一)取材制作垂枝桃盆景,多用毛桃实生苗为砧木(亦可用李、杏实生苗为砧木),把垂枝桃的枝或芽为接穗,在春季用切接或腹接等方法进行嫁接。本文中两件垂枝桃盆景;用二年生垂枝桃枝条,以毛桃为砧木嫁接成活后,经过6年培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叶子花又名三角梅、九重葛等,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叶子花枝繁叶茂,且花多色艳、花形独特,在南方地区多用于园林造景和行道树。将叶子花嫁接并修剪整型,可使叶子花植株造型不一、花色多样,从而提高叶子花的观赏价值和园艺效果。嫁接前的准备时间南方嫁接叶子花,可在2月中旬到5月初或8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进行。此时的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叶子花接口产生愈伤组织,成活率高。砧木选择可选用小叶紫色、大叶紫色、黄花和红花等生长快的品种做砧木。选定砧木后可装花盆或地面假植进行管理和培育,使其达到理想条件后再进行嫁接。砧木培养选定砧木后,即可进行修枝整型。定型后,加强肥水管理,使嫁接桩尽快发芽。发芽后进行留芽和摘芽,把长势较好的嫩芽留下3~5枝做嫁接的砧木,摘除其余的芽,使养分集中供给保留的芽,让其更粗壮。待枝条长到粗约2cm、高20cm以上方可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3.
苗木繁育过程中,普遍采用先扦插,移栽后苗木形成一定的规格再进行嫁接,但苗木的繁殖速度较慢。笔者多年采用先嫁接后扦插的方法来繁殖、改良品种获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如下: 1.嫁接时间一般选择在9月,视砧木在未停止生长之前进行,过早接芽易萌发,过晚成活率低。用芽接的方法,如果接穗不易取芽可采用带木质芽接,嫁接的部位视其插条的长短,长枝每隔10~15厘米接1芽,短枝在枝条的上端接1芽。  相似文献   

4.
枝组嫁接,是利用一组具有多级分枝(含主、次、侧、小枝)的枝组作为接穗,全部直接嫁接在砧木中心干上适当部位的方法。它一次到位,缩短了一般盆景的芽接、枝接中只用一个芽或一小段枝条作接穗,成活后才再由芽或小枝上培养分生侧、分枝的过程。是盆景的快速成型中的一种崭新尝试,笔者尤在榕树上屡试不爽,效果显著。应用特点:一、接换良种。盆景树材和某些品种,虽主干粗壮,态势  相似文献   

5.
从嫁接方法、砧木高度、接穗来源、接穗贮藏时间、嫁接时期等方面探讨南酸枣嫁接的最佳方案。在三月上旬,砧木高度15-25cm,以切接或腹接方法,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为穗条,穗条随采随接,减少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砧木和接穗削面平滑,形成层密接,可使南酸枣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切接遇雨天在嫁接苗上套一小塑料袋防雨水。  相似文献   

6.
梅花的繁殖     
梅花的繁殖常以嫁接为主,压条、扦插也能成活,在杂交培育新品种或培育砧木时,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嫁接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极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实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发芽前可采取切接、皮下接(砧术较大者),也可芽接(包括长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第一次新梢成熟,第二次梢萌发前,进行接穗带叶劈接,适于多品种嫁接或高枝换  相似文献   

7.
云南山茶绿枝嫁接(绿枝靠接、绿枝单芽劈接、绿枝单芽腹接)的经验推广以后,绝大多数同志使用时获得成功,个别同志因对砧木和接穗的半木质化程度掌握得不是火候,成活率不够理想。现作如下说明。 1.砧木:用作绿枝嫁接的砧木,当其嫩枝抽出,顶叶展开后,无论在哪个部位进行哪种嫁接均合适。如嫩枝抽出,顶叶尚未展开,  相似文献   

8.
绿化树种中有不少垂枝形,有龙爪槐、垂枝榆、垂枝梅等等。这类树木都需要通过嫁接来保持垂枝的特性。垂枝型树木嫁接多用本砧(非垂枝形的同类砧木),一般要求嫁接在较高的砧木上,而后下垂生长。最好进行多头高接,嫁接在几个主枝的中部,由于主枝开张,嫁接后下垂的枝条可形成一个空心球体,外观似圆球。如果  相似文献   

9.
皮下接又称插皮接,是枝接的一种。腊梅的皮下接,宜在4月上中旬、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砧木以二三年生腊梅实生苗为好,每株保留2—3个比较粗壮的枝条。接穗可选择品种较好的素心腊梅徒长枝(应在第二批芽萌发时嫁接,第一批芽在四月上中旬已变成幼芽嫁接很准成活)。具体方法是:先于嫁接前两三天将砧木浇足水,然后在距离地面3—5厘米处剪断,选择平滑处,用刀垂直划开树皮并掀起。接穗的削法与切接削法相同,  相似文献   

10.
繁殖梅花,用削芽法取接穗,一年生枝条皮薄,组织易受伤,嫁接成活率不高。若改用削芽嫁接,则极易成活。砧木以桃砧、梅砧最好。时间可在春秋两季。春接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秋接从8月上旬到9月下旬,尤以9月中旬前后嫁接的成活率最高。嫁接方法有两种: 1.雀舌形芽接备好接穗枝条和与之相应粗细的砧木(砧木略粗于接穗的也可),在砧木朝北方向,距地面6—10厘米处,用单面剃须  相似文献   

11.
腹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嫁接方法,特别是在嫁接成活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常采用腹接。茶花腹接后,如果成活了,断砧后,接穗具有很强的萌发力;如果没有成活,砧木仍能保持原来的株型和长势,可以继续用于嫁接。方法评价优点:盆栽或地栽的各种规格的茶花砧木均可用于腹接。嫁接成活率高达98%以上。由于嫁接愈合过程中,砧木枝叶可供应充足的养分,所以接口愈合速度快,成活的接穗也生长健壮。另外,只要温度合适,此法一年四  相似文献   

12.
龙枣作为一种优良的观赏树已经引起花木爱好者的注意(见本刊1989年第1期)。现将其嫁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1.劈接法:选生长健壮的一、二年生直立的大枣或酸枣树作砧木。接前去除根蘖及多余枝条。接穗从龙枣树上取芽眼饱满的分枝,剪成10厘米左右的枝段,每段留1—2个芽眼。嫁接时先将砧木横截。  相似文献   

13.
砧木无病害、健壮、长出一至二片真叶的油茶芽苗嫁接时间在山茶花生长季节均可进行,但以5—7月上旬为佳。接穗山茶花健壮、无病害、半木质化枝条,以上部枝芽眼饱满者为好,下部枝有芽眼亦可。每穗一叶一芽即可,长度可视枝条长势适当截取。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盆景因果大、色红、桩美,寓意"平安",成为花卉市场上热销产品。苹果成活性强、坐果率高,果实晚熟,以型载果,以果成型,型果兼备,非常适合做盆景。盆景嫁接选取树龄3年以上生长健壮、树体粗壮的矮化树桩为砧木,利用盆景造型技巧对枝条拧拉固定,达到造景需求,并标出需嫁接新芽的位置。3月选择粗度一致的花芽用腹接、切接、舌接等方法嫁接到之前标注的老桩上,并包扎好,将老桩移栽到大小合适的素烧盆中。  相似文献   

15.
红枫绿枝腹接后,不必套袋或堆土,也无需遮荫。接后25天,可剪除嫁接部位以上的砧木,以促进接穗萌发、抽生新枝。按上述作法,红枫绿枝腹接成活率可达85%以上,最高植株生长量达65厘米。  相似文献   

16.
在月季的嫁接繁殖中,大开门芽接法是一种比较先进,成活率高的方法,但由于刀具的落后,仍要在砧木上划三刀,使愈合组织受伤多。因此,人们开始从嫁接刀上想办法。于是一种只削一刀便可嫁接成功的特制刀便应运而生了。这种刀刀身柔软,能随枝条形状,使皮层无损伤地剥离木质部,切取芽片可不带木质,且保留芽钉(即芽内的肉心)。用这种刀可缩短嫁接时间(取芽剥皮仅需2分钟),而且伤口愈合好,  相似文献   

17.
<正>紫薇嫩枝嫁接是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做接穗进行嫁接繁殖。嫩枝嫁接比硬枝嫁接成活率高,可有效延长嫁接时间,新梢生长量大,可达到当年开花的效果,是一种高效的嫁接技术,其缺点是抹芽工作量大。10多年前,在浙江金华等苗木生产区,紫薇嫩枝嫁接仅用于紫薇树桩盆景生产,为改善紫薇桩花色,选取花色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春暖后,笔者以一株较大的宝巾作砧木,用劈接法嫁接另外六种花色的宝巾,培育成一树开七色花植株。具体做法如下: 选一株初开时黄色,渐变为粉红色花的较大型的宝巾作砧木。用重瓣鲜红、单瓣大红(叶缘带金斑)、粉红(叶脉中部有黄斑)、红白相间、纯黄、纯白等六个品种的宝巾作接穗。每个接穗分别劈接在砧木的一个枝条上。接穗留1~2个芽,下端削成楔形,削面长约1~2厘米。在砧木枝条嫁接部位平剪截去上部,随剪随接。劈接时,在砧木截口中间劈一切口,用接刀先端撬开切口,将接穗  相似文献   

19.
西鹃生长慢、株型小,大都采用高接法繁殖,以获得较大的植株。嫁接西鹃按时间可分为春接、夏接和秋接;按砧穗形式可分为老枝接老枝、新枝接新枝和老枝接新枝,其中以新枝接新枝成活率最高,愈合时间最短。嫁接方法有切接、劈接、腹接和靠接等。在砧木粗于接穗时,一般采用切接或腹接;在砧穗等粗时采用劈接;西鹃新枝嫁接方法简单,成活率高,靠接一般较少采用,但可用自身靠接进行造型补缺和繁殖名贵品种。其中以切接法使用最多,以植株顶端、强枝、新枝部位的嫁接为最好。如何把诸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是嫁接成功的关键。西鹃嫁接,砧木一般多采用大叶毛鹃,株型较好的夏鹃也可以,但接穗品种必须与夏鹃长势相同,如‘王冠’、‘寒柏牡丹’等,不宜选用长  相似文献   

20.
<正>紫薇是一种适应性强、寿命长、花量大、花色多、花期长、观赏性极高的夏季观花树种,常被用于园林绿化、庭院栽植、树桩盆景中。在紫薇的种植中,嫁接能加速其优良品种的繁育,纠正园林绿化中不合理的品种搭配(高接换优),庭院栽植一树或一盆景上可嫁接多个品种,大大提高了绿化效果和观赏性。现将紫薇春季嫁接技术介绍如下:1.嫁接时期嫁接多在部分枝条顶部芽开绽期至展叶期进行。由于紫薇枝干含水量相对较少,如嫁接过早,嫁接口迟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