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与玉米近缘种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玉米与其近缘种及它们的杂交或回交后代的可杂交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近缘种的多数材料都能与玉米杂交结实,它们的杂种F1均表现出强的杂种优势和光敏反应;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母本效应较大,且与物种间遗传距离直接相关。此外,还对玉米近缘材料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的发展与品种选育进程息息相关.但是远缘杂交不亲和仍是现代杂交育种的首要困难.近年,虽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胚抢救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对克服小麦及其他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选用杂交亲和性高的材料作亲本仍然是克服小麦远缘杂交不亲和、提高远缘杂交成效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杂交不亲和及杂种后代不育是影响远缘杂交的两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后代的育性存在差异.杂种后代的育性则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Ph基因能够通过影响染色体的部分同源配对而影响杂种后代的育性.我国具有许多高亲和的小麦品种,通过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后代育性的分析鉴定,探明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后代种子生活力及其育性的关系,并能从中选择具有较高亲和性和较高杂种后代育性的小麦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籽粒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小麦远缘杂交的目的,就是要获得籽粒硕大、饱满、质佳、结实正常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籽粒也是研究远缘杂种遗传变异规律的重要材料之一。研究F_0、F_1、F_2各代间的籽粒变化,以便明确小麦与天兰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  相似文献   

4.
克男和光岛(1958)提出利用多年生野生稻(W_1,Oryza rufipogon Griff)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ms-CW]的恢复系,证实可以通过花培将恢复基因(S)从W_1转移到栽培品种中去。以W_1(♀)和栽培品种So-mewake”(?)的杂种F_1代花药,通过培养得到2株具有深染色能力的再生植株,其中1株结实性上表现不育,而另1株(A_1)能育,并且它们的后代(A_2)同样显示出高结实性。以(A_2)植株为父本与携带有W_1胞性而雄性不育的栽培品种“Reimei”测交,结果F_1代具有高的育性,证实再生植株(A_1)具有恢复基因。从F_2和W_1(♀)/Somewake的回交一代(B_1F_1)等常规杂交后代中看出,花粉染色能力及结实性,具有广泛的变异,这不仅归因于细胞质而且也归因于杂种不实性基因。上述结果表明:通过花培途径能有效地利用远缘杂交选育恢复系,尤其是当它们受到杂交不实的干扰时。  相似文献   

5.
对烟草同一组合不同DH系的结实性和种子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DH系间成果率、单果结实种子数、产量等结实性状与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种子质量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表明,产生结实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差异,结实性很可能是受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种子质量差异主要是烟草种子检验标准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6.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是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有机结合而育成的,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导入长穗偃麦草的优质、抗病、抗逆多个优异基因,实现了种属间优异性状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几个主要目标性状结合起来,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小偃22从2000年以来长期是陕西省主栽品种,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的骨干品种。笔者对小偃22来源、特征特性、创新点,应用情况,优质高产栽培规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并对更新换代大品种的特点和培育和产业化推广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远缘杂交新育成的粳型高梁稻具有独特的穗形,其一次枝梗以轮生状存在,对扩库十分有利,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新的水稻资源;同时该品系株叶形好,穗大粒多,结实正常,生育期较短,具有高产潜力和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结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槐  龚莉  官春云  陈社员 《种子》2006,25(1):54-55
本研究以转基因油茱雄性不育系15A为材料,采用自交,异交。天然异交研究了3种不同授粉方式的结实性表现,采用隔离制种方式研究了不同行比制种对结实性的影响,采用不同辅助授粉方式研究了辅助授粉对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A自史结实为0。不育性彻底。异交和天然异交结实好,有利于杂交制种。隔离制种父母本1:5行比的情况下,母本的结实正常,单株产量高。3种人工辅助方式对15A的结实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稻属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优质的栽培稻(O.Sativa)中86—44为母本,高抗褐飞虱的广西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为父本,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获得高抗褐飞虱的杂种植株F1。通过和栽培稻中86—44回交,获得高抗褐飞虱的回交一代(BC1F1)及回交二代(BC2F1),经自效获得BC2F2,部分株系农艺性状优良,结实正常,高抗褐飞虱。研究表明,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通过两次回交并结合胚拯救转移药用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受精前障碍是影响园艺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文章概述了远缘杂交在园艺作物育种领域的重要意义和最新进展;从亲本育性和杂交亲和性两个方面对受精前生殖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亲本、物理处理花粉和柱头、化学处理花粉和柱头、改良授粉方式、试管离体受精、体细胞融合和使用桥梁亲本等;最后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油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硝酸盐累积;且存在油菜硝酸盐累积随施氮量增加而明显增加的趋势。无论高量、低量水平:施用硝酸铵使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到较强的抑制,从而累积的硝酸盐最多;施用尿素,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强,累积硝酸盐较少。施用硝酸钙,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虽不很强,但由于其中的钙可促进油菜对氮素的同化,所以硝酸盐的累积也较少。施用低量硫酸铵,油菜累积硝酸盐较少;而施高量硫酸铵,则累积较多。  相似文献   

12.
对秋薯“龙薯3号”进行了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氮肥施用法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3(A1B3C3D3),即每666.7m2插植3000株,施氮12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前多后少为最优组合,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68.4kg;其次为组合7(A3B1C3D2),即每666.7m2插植4000株,施氮8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等量分施,小区平均产量达65.2kg。施钾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氮肥施用法的影响最小。另外就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LIF和大鼠心肌条件液在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的差异, 从而选择较为合适的培养液用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深入研究。取怀孕3.5 d小鼠囊胚, 培养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 然后根据ES细胞培养液的不同分成2组,一组添加LIF的ES细胞培养液,另一组添加由大鼠心肌条件液组成的ES细胞培养液。结果显示,小鼠ICM的孵出率在心肌条件液中为76.30 %, LIF条件液中为59.35 %,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 在LIF条件液中比心肌条件液中能较早地分离出ICM,时间差分别为11、11、12、10和12 h,平均为11.2 h; 对传代的ES细胞集落,培养48 h时周边出现分化现象的ES细胞集落所占的比例在心肌条件液中为51.55%, LIF条件液中为31.69 %,两者差异显著(p<0.05); 第五代小鼠ES细胞核型正常率在心肌细胞条件液中为78.6 %, 稍高于LIF条件液中的76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与烤烟根系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烤烟根系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移栽后不同时期盖膜处理根的长度、数量、干重明显大于不盖膜处理,80d时根的长度、数量、干重与盖膜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烟叶产量、产值与80d时的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100d时的根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0d时的根数量与下部烟叶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下部烟叶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80、100d时的根长度、根数量与上部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d时根干重与上部烟叶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盖膜处理的评吸质量明显高于不盖膜处理,盖膜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设施韭菜幼苗施肥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高质量韭菜幼苗的施肥方案,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对设施韭菜幼苗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韭菜幼苗质量得分为目标函数,氮、磷、钾编码值为自变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韭菜幼苗质量,其中钾肥对幼苗质量的影响大于磷肥、氮肥,且磷肥和钾肥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同时,通过对模型解析,确定在本研究条件下韭菜幼苗质量综合得分超过90的施肥方案,即N施用量为205.65~304.95 kg/hm2、P2O5为164.10~225.00 kg/hm2、K2O为228.45~328.50 kg/hm2时,才有望获得高质量韭菜幼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PRB技术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筛选最佳反应介质及其配比,为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提供参考,选择零价铁粉、膨润土、沸石、活性碳、炉渣5种反应介质,研究其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5种反应介质单独作用下,活性炭对地下水中的COD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76.0%,沸石对COD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仅为45.0%,但沸石对地下水中NH3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0.8%,零价铁对NH3的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为42.3%;选择零价铁、活性炭、沸石3种介质按照不同配比继续试验,得出对COD的去除效果以零价铁:活性炭:沸石= 2:2:1的比例最好,其次是1:2:2和2:1:2,对NH3的去除效果以零价铁:活性炭:沸石=1:2:2的比例最好,其次是2:1:2和2:2:1。  相似文献   

17.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89-192
为了获得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高产菌株,从多种生境分离出光合细菌,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LA含量,通过形态学分析及16SrRNA分析进行菌种鉴定,PCR进行hemA基因的检测。获得1株产ALA的菌株RB,确定其为光合细菌的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其ALA产量为4.34 mg/L,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hemA基因扩增,成功获得扩增产物。本实验可以成功分离出产ALA的光合细菌,并成功获得hemA扩增产物,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19.
4种因素对"龙薯3号"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种要有良法,为了确保能充分发挥新品种优良特性,加快推广步伐,在推广利用中提供科学依据,对秋薯"龙薯3号"进行了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氮肥施用法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3(A1B3C3D3)即每666.7m2插植3000株、施氮12 kg、施钾18 kg,氮肥施法采用前多后少为最优组合,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68.4 kg;其次为组合7(A3B1C2D2)即每666.7m2插植4000株、施氮8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等量分施,小区平均产量达65.2 kg.施钾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氮肥施用法的影响最小.同时,就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水肥耦合对当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当归GAP规范化种植中的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肥双因素试验,通过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灌水量、施肥量与当归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阿魏酸含量)的关系,建立影响效应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水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当归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施肥一定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当归的产量也是先增加后减少,当归的最高产量出现在中水中肥区,即灌水量1073.97 m3/hm2,施肥量808.97 kg/hm2,最大产量为15804.36 kg/hm2;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施肥的增加当归的阿魏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当归的阿魏酸含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当归的阿魏酸含量最高出现在中高水中高肥区,即灌水量1491.42 m3/hm2,施肥量863.55 kg/hm2,阿魏酸最高含量为2.41 mg/g。合理有效的灌溉施肥使当归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