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滢  周庆安 《饲料工业》2005,26(3):50-53
<正>山黧豆,豆科山黧豆属植物,学名LathyrusL.,英名又称etchling。本属约有200多种,原产欧洲和北美,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引种。我国栽培的主要是普通山黧豆(LathyrussativusL),又名马牙豆、牙齿豆,约有65种。分布在西北地区,为肥饲兼用作物。一年生草本,耐寒耐旱耐瘠性强,在年雨量350-400mm的黄土高原,产量稳定。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至粘土上均能生长,是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作物。在我国西北地区曾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农艺性状特性并筛选优良的白三叶种质资源,试验选用21个白三叶品种,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05P-1316品种生育期最长,为136 d;05P-1489株高、茎粗、花柄长等指标均较高,说明其是一种高产、抗倒伏的白三叶品种;05P-681-2植株宽幅最大,中央小叶最大,说明该品种匍匐性较强,单株覆盖度大,易形成单一群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05P-1193植株较矮,叶柄和花柄长度最短,中央小叶大小最小,是观赏性较好的坪用型白三叶品种,可作为城市绿化的草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山黧豆(Lathyrus Stativus L)为蝶形花科香豌豆属植物,籽实黄色微带青灰,大小似豌豆,外形有棱角,俗称山棱豆或马牙豆。山黧豆耐寒耐旱,栽培性状好,籽实中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可作为动物饲料和人的豆类食品原料。印度和北非干旱地区,常将山黧豆与小麦混播,雨水好的年景小麦长势超过山黧豆,主要收小麦,如遇干旱,小麦歉收,山黧豆则收获良好。加拿大学者认为,山黧豆是北美高原有希望的高蛋白豆类作物。我国主要在西北、东北、  相似文献   

4.
植物学特征 山黧豆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较浅,茎半直立或匍匐,草丛高70至90厘米左右,茎扁平,光滑呈四棱形,其中两棱延伸成翼状。山黧豆的分蘖力较强,侧枝生长往往超过主枝,株高1.2至1.8米。叶为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至4对披针形或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甘肃中部地区不同小黑麦种质的农艺性,筛选出在甘肃兰州地区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黑麦种质。【方法】分别测定6种参试小黑麦种质,测定小黑麦种质田间形态特征(株高、枝条数、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25株高最高(154.27 cm),但其叶片数较少(57.6个/株),枝条数最少(10.47个/株);藏饲1号株高(143.15 cm)次之,但枝条数较多(11.9个/株),叶片数较多(64个/株),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80.79 g);甘农7号枝条数最多(13.82个/株),但其前期株高增长缓慢;甘农4号分蘖性能优异(12.49个/株),叶片数最多(69.7个/株),但叶片数最少(54个/株)。【结论】藏饲1号小黑麦种质在甘肃中部地区农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稳产高产、适应性强的燕麦新品种(系)提供育种材料,丰富巴中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21份燕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株高、叶长、叶片数、拔节数、单株茎数、有效分蘖数、倒二节长、基节长、基节粗和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燕麦材料株高在125.88~192.25cm之间,受穗长影响最大;有效分蘖数是影响燕麦成穗率的主要因素,A10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最高。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供试燕麦材料间变异范围较大,基节长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有效分蘖数和穗长,株高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45.31%、28.18%、21.85%、12.72%;各供试材料间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2.96~3.04之间。综合表明,21份燕麦种质资源在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巴中地区燕麦的遗传育种和改良工作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115份高羊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15份高羊茅种质资源的株高、穗长、叶枕距、每穗小穗数、主穗分枝数、单株穗数、穗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115份高羊茅种质7个农艺性状的82.82%的信息,且对3个主成分作用较大的性状主要有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分枝数。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将115份高羊茅种质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类群,其中Ⅰ-Ⅱ亚类群和Ⅳ类群的每穗小穗数和穗重较大,综合表现较好。同时,地理距离和农艺性状间未存在严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份果桑种质资源的单芽果数、果径、果长、单果平均重量和果实糖度共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生长结实等性状有一定的差异。单芽果数量排前三的是白玉王、江椹20号和丰田4号,分别是11.20、11.05和10.50颗;果径排在前三的是红果3号、云桑2号和叶果1号,分别是1.976±0.123cm、1.923±0.207cm和1.888±0.315cm;果长排在前三的是长A17、台湾长果桑和嘉陵40号,分别是5.058±0.572cm、4.909±0.648 cm和4.249±0.541cm;单果平均重量排在前三的是嘉陵30号、嘉陵40号和叶果1号,分别是6.695g、6.681g和5.496g;桑椹糖度排前三的是台湾长果桑、长A17和红玛瑙,分别是23.166±0.057%、21.700±0.100%和20.000±0.100%。  相似文献   

11.
山黧豆(Latnyrus Sativus L)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产量稳定,具有耐寒耐早、抗病虫害等优良栽培性状。籽实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在欧洲及亚洲均有大面积栽种。印度种植山黧豆达200万公顷,生产富含蛋白质的种子高于等量其他粮食作物。西班牙种植面积高达57万公顷。我国种植山黧豆的历史悠久,主要在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的干旱地区种植。据报道,分别从一些代表种山黧豆籽实内分离出神经毒素α-氨基-β-草酰氨丙氨  相似文献   

12.
山黧豆(Lathyrus stativus L.)属蝶形花科香豌豆属,籽实黄色微带青灰,大小似豌豆,外形有棱角,俗称山棱豆或马牙豆。山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且具有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抗病虫害、产量稳定等优点。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及欧洲、美洲都有大面积栽培。加拿大有关学者认为,山黧豆是北美高原有希望的高蛋白豆类作物。在我国,山黧豆主要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的干旱地区种植。据报道,不同品种的山黧豆籽实内含有毒  相似文献   

13.
林生山黧豆抗旱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生山黧豆、苜蓿、大豆和蚕豆在水培条件下培养,用PEG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林生山黧豆具有抗旱的形态特征,可以在水分胁迫下维持植物水势、组织水分和较高的生长速率。它还具有低植物水势时的组织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是由非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渗透调节和细胞结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开辟蛋白质饲料资源,我们进行了低毒山黧豆引种筛选的研究。本试验采用低毒山黧豆(BOAA含量为0.25%)长期饲喂仔猪,检测其血液变化、肝肾功能、临床症状,并作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仔猪长期饲喂低毒山黧豆对其生长发育、体重增长、造血器官及肝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无明显病理变化。因此,引种筛选的低毒山黧豆,可作为猪的豆类饲料。  相似文献   

15.
红三叶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引进的2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在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顶生小叶大小变异系数最大,为26.16%。各个性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顶生小叶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顶生小叶宽度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0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第1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茎长度、顶生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大小和花序直径均高于其他2个居群;第2类包括13个居群,其特点是叶形指数较高;第3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粗,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播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燕麦(A vena sativ 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  相似文献   

18.
山黧豆对动物繁殖的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饲料中加入特定比例的山黧豆粉,饲喂动物并进行繁殖试验,检测其受孕率、活产率、出生存活率和哺育成活率,证明山黧豆毒素(BOAA)未侵害生殖系统,不影响动物的繁殖生育。  相似文献   

19.
山黧豆毒素生物化学及去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山黧豆毒素的生物化学和去毒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毒素生物化学包括毒素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以及外界环境对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去毒研究主要涉及毒素的遗传和低毒品种的选育、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及食用前种子去毒方面的近况.就毒素的可能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扼要讨论,对今后山黧豆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客观评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筛选核心种质,本试验对76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连续两年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在两年间均呈正态分布,7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牧草产量性状间和种子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长穂因子、种子数因子和叶片数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牧草产量性状优异的种质,5份种子产量性状综合评价高的种质。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为优势类、良好类及后备类3大类群,最终筛选出编号为8,13,20,27及41的种质可以作为育种的候选亲本或后备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