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合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舍、有窗舍和塑料暖棚舍)内外气温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舍内外气温差可高达11.6℃。另外,各牛舍早晚湿度较大,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内湿度明显高于舍外,达到78%~81%,而平原丘陵地区的多数牛舍内外湿度差不明显,舍内早晚湿度分别达到65.0%~72.0%和59.0%~71.0%。综合温湿度分析,河北省多数肉牛舍冬季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加强牛舍保温。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波涛  李莉  曲永利 《兽医导刊》2016,(22):221-222
本文对东北地区肉牛舍作为测定对象,对肉牛舍的温度、湿度、风速、CO2浓度以及NH3浓度进行分析.对牛舍内采暖温度进行测定,平均温度能够保持到12~15℃之间,湿度也在40~80%之间.通过对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的检测,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东北地区能够在冬季为肉牛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并且在养殖肉牛技术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省北方山区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在冬季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奶牛舍中只有大跨度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含量,且NH3的日变化和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早上NH3含量最高,是其他时间段NH3含量(中午、下午和晚上)的2.6~5.0倍,垂直空间分布上高度(0.6~1.8 m)与NH3含量成正比。所测3种犊牛舍中只有密闭性较好、有窗密闭舍能检测出NH3。从CO2检测结果分析,奶牛舍中大跨度有窗密闭舍的CO2含量最高,早晚含量高达约2 660 mg/m3,而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3 mg/m3,且除了半开放舍,所有奶牛舍一天中的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规律;各时间段内3种犊牛舍内CO2含量差异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中午除外)。另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的CO2含量均明显高于舍外。该研究可为牛舍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肉牛舍温热环境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7.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四季温度的起伏变化跨度较大,冬季和夏季温差甚至达到60℃以上。同时,在寒冷的季节舍内由于通风换气不好等因素影响,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北方肉牛生产力。通过对黑龙江省肉牛饲养方式、畜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畜舍环境测试结果等的分析认为导致寒冷地区冬季肉牛舍内环境污浊、潮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牛舍设计和管理方案,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2种具有代表性的牛舍(钟楼式彩钢结构的妊娠牛舍A和双坡式砖混结构的育肥牛舍B),对其冬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舍A内牛只活动时平均温度为-14. 1℃,温度较低;平均相对湿度为87. 1%,较标准值略高;风速、CO_2和NH_3浓度均适宜肉牛生长。牛舍B内平均温度为-1. 6℃;平均相对湿度为100%,严重超标;舍内风速为0 m/s,CO_2和NH_3浓度较高,不利于肉牛生长。牛舍A保温层薄、门窗密封不严;牛舍B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肉牛生长环境要求,牛舍A更适宜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比较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舍内、运动场、净道、凉棚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 m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微生物含量不同,气载细菌的含量变化为1 540~10 487 CFU/m3,只设顶棚的棚舍细菌含量最高;气载真菌的含量变化为169~731 CFU/m3,卷帘舍的真菌含量最高,且所有舍晚上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高于早上和中午.从舍内外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得出,舍内或运动场的细菌含量高于净道,场外下风向处的细菌含量高于上风向处,但真菌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的改善和奶牛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增加牛舍内采光量、提高牛舍内温度、降低舍内空气湿度的目的,试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在不同季节随不同地区地理纬度不同而变化的原理,确定新疆地区半开放式肉牛舍最佳屋面夹角,测定了2014年新疆大寒当日牛舍内外太阳辐射、温湿度变化。结果表明:应用最佳屋面角的半开放式肉牛舍舍内温度和湿度基本可以满足肉牛冬季正常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环境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舍内外环境质量状况,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及环境改善提供借鉴.选择冀北寒区3种典型建筑类型奶牛舍(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差的有窗舍A,低举架、纵跨小、封闭性好的有窗舍B,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一般的有窗舍C),检测各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围护结构(墙壁、地面、屋顶)...  相似文献   

15.
肉牛舍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通风,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夏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意见建议。结果表明,该牛舍舍内平均温度为23.4℃,平均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0.26m/s,CO2平均浓度为681mg/m3,采光系数为1∶15,NH3浓度不足1 mg/m3,这些指标总体上可满足夏季肉牛生产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舍饲散栏卷帘奶牛舍温热环境年动态变化,试验采用现场检测的方法,对奶牛舍连续12个月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检测,分析各参数及其综合指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6—8月份)舍内气温最高,每天约有12 h气温高于25℃,温湿指数每天有8.5~15.5 h超过72,奶牛遭受轻度热应激;冬季(12—2月份)舍内气温最低,但相对湿度最高(可达64.5%~81.2%)。各季节舍内的平均气温分别为8.6~15.0℃(春季)、23.1~25.3℃(夏季)、6.9~16.5℃(秋季)和-2.9~0.6℃(冬季),春、夏、秋、冬季平均风速分别为0.10~0.13,0.46~0.80,0.05~0.14和0~0.01 m/s。说明卷帘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寒区奶牛舍温热环境的年动态变化,试验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一栋散栏有窗奶牛舍,连续12个月监测舍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奶牛舍内、外气温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夏季(6~8月)每天有7.5~10 h舍内气温高于25℃,且在6月出现了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气温的现象。12月舍内风速几乎全天为0 m/s。从综合指数分析,夏季每天09∶30~19∶30(10 h)舍内温湿指数(THI)均超过72,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冬季的风寒温度(WCT)均未低于-10℃,奶牛不遭受冷应激。综合以上结果,对于寒区散栏有窗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饲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肉牛养殖,但另一方面,冬季寒冷、冰冻时间长,保持良好的肉牛舍内环境成为研究重点,随着规模化肉牛产业的发展,牛舍环境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肉牛舍内环境现状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育肥效果。为此,设计一种太阳能牛舍(简称暖舍),以期改善牛舍环境状况,提高冬季育肥牛的生产性能,实现肉牛育肥常年均衡生产。1 材料与方法1.1牛舍建设牛舍为长50 m、宽10 m,双列育肥牛舍,舍内一端设调料间、值班室,可饲养育肥牛80头,牛舍四周墙为二四砖墙,舍上盖、后坡为石棉瓦,瓦下铺3 cm厚稻草帘,前坡上半部为2 m宽塑料透明瓦(供采光和取暖),下半部分与后坡相同,前后窗户均钉铁纱窗和双层塑料布,舍内温度在3 ℃以上。1.2牛的选择选择3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350 kg以下)的西杂、夏杂、利杂的改良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