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掌握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某奶牛场随机抽样500头奶牛的乳房炎检测,获得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月份、泌乳时期、分娩头数、乳区、日产奶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胎次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 8(P0.01)、0.928 8(P0.01)、0.663 8(P0.05);各月份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而临床型与隐性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 6(P0.01);随着泌乳时期延长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月份的分娩头数与临床型、隐性型乳房炎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 6(P0.01)、0.862 6(P0.01);4个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间、左右乳区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4个水平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产奶量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 9、-0.910 4、-0.946 5,三者均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取江阴地区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通过实地调查牛群结构,统计分析成母牛群体中不同胎次泌乳牛日产奶量,并抽取原料乳样品测定体细胞数,以期研究该地区牛群结构情况及其泌乳牛群体生产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江阴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牛群结构除成母牛比例失衡显著外(P0.05),其余群体失衡不显著(P0.05);成母牛群体中以2胎泌乳牛的日产奶量最高,1胎、2胎、3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4胎、5胎及6胎上(P0.05),且2胎与3胎间日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随奶牛胎次增加,生乳中体细胞数也在逐渐增加,且6胎以上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前几胎(P0.05)。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危害远远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为了解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因素和发病规律,本研究以陕西省某牛场2014—2018年的奶牛群体改良(DHI)数据为主,对该奶牛场各年不同月份的奶牛体细胞评分、不同月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不同胎次的奶牛、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奶牛和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奶牛发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是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高发季节;不同胎次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胎次和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泌乳天数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泌乳天数在1~44,45~99 d的发病率最高,305 d以上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日产奶量分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德宏芒市尼里拉菲×摩拉×德宏本地水牛和摩拉×德宏本地水牛为研究对象,对其杂交类型及胎次和高峰奶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两种杂交类型间的高峰奶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胎次对杂交水牛高峰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1胎奶水牛高峰奶量与3、4、5胎高峰奶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胎次和杂交类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江苏某发酵床养殖奶牛场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牛场2018年4 560头次荷斯坦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泌乳阶段等因素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经产奶牛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P﹤0.05);产犊季节为秋季时日产奶量最高,冬季时SCS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8月份的日产奶量最低,而SCS最高;日产奶量随泌乳阶段增加而降低,SCS随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升高。综上所述,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均是影响发酵床养殖环境下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DHI测定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遗传因素对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日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25950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的9 052条DHI测定记录和牛只档案记录。对数据进行SAS 8.1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季节均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DHI测定数据的分析,查找影响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主要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群体产奶量、预防和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择北京地区5个牛场不同胎次(1胎、3胎、5胎及以上)、无临床疾病记录的150头荷斯坦泌乳牛,于2017年7月至8月测定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4种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利用SAS 9.4软件GLM过程分析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随胎次变化的规律,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等因素影响,同时进行各细胞因子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GLM过程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产奶性能指标包括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牛血液IL-6和TGF-β浓度随胎次升高显著降低;整体来说,IL-6和TGF-β显著正相关,IL-10和TGF-β显著负相关;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各细胞因子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和乳糖率显著降低;高TNF-α组的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低TNF-α组,高IL-10组奶牛乳脂率和校正日产奶量显著高于低IL-10组。综上,高胎次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清丰县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为今后该地区防控本病提供科学参考,选取该地区3 个规模化养殖场和2 个散养户共320 头泌乳牛,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快速诊断法(CMT)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为46.5%,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发病率分别为45.3%(129/285)和57.1%(20/35),差异显著(P <0.05)。且发病率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升高,5 胎次以上达78.6%;随日产奶量的增加而降低,日产奶量≤15 kg的奶牛发病率为70.1%,>30 kg的发病率为13.8%,差异极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胎衣不下在不同年度、季节、产犊季节、泌乳阶段、胎次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收集某奶牛场4 247头奶牛2013至2015年度DHI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产后胎衣不下奶牛在不同测试年、测定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测试年、泌乳阶段和胎次情况下,胎衣不下对奶牛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糖和尿素氮这4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春、夏、秋季产犊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泌乳前期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秋冬季测定的胎衣不下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P0.05)。第1胎、3胎胎衣不下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P0.05)。  相似文献   

11.
选择年龄、胎次相同,泌乳日相似(产犊日期在5d以内),上胎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隐性乳房炎奶牛12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治疗组每天用"消炎泌乳冲剂"100g/头饮水,对照组不用药。结果表明,"消炎泌乳冲剂"可以使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奶牛在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快速诊断法(CMT法)对四川四家大型奶牛场(A、B、C、D)96头泌乳奶牛的3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对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及其乳区的阳性率进行了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胎次、日产奶量、年龄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被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生率为25%,乳区发生率为9.17%;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和泌乳奶牛年龄、胎次呈显著正相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对日产奶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济南郊区卫生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大型奶牛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1~5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而两种不同型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6~9胎次奶牛表现相同,均为28.00%。临床型乳房炎除第3胎次稍有降低外,其余随胎次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胎、2胎、3胎、4胎、6~9胎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86%、8.04%、5.26%、9.00%、10.00%、28.00%,不同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依次为16.49%、29.15%、31.58%、20.07%、22.22%、28.00%,其中第3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发病率,且各组间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总之,该奶牛场随奶牛胎次的增加,乳房炎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9胎次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3胎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西安某奶牛场的620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全年报告中体细胞数据、生产性能和兽医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数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减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大。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较少,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将30头年龄、胎次相近的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试Ⅰ组和试Ⅱ组。试Ⅰ组每天添加30g脂肪酸钙,试Ⅱ组每天添加50g脂肪酸钙,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试Ⅰ组、试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日产奶量和乳脂率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经济效益更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但乳糖及乳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Ⅰ组与试Ⅱ组之间的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糖、乳蛋白及经济效益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荷斯坦牛部分乳房结构特性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规模化场奶牛乳房结构部分性状进行评价和测定,旨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现场评价和测定我国北方6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的乳房均衡(2 030条)、乳头长度(1 551条)和乳头位置评分(分前、后乳头,2 839条),使用SAS 9.2 GLM过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上述3个乳房性状的因素,同时分析3个单项性状对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和胎次对3个乳房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前、后乳头位置和后乳头长度对校正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校正日产奶量与前乳头位置评分值呈正比,与后乳头位置评分值呈反比;前乳头位置和长度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体细胞评分随前乳头位置评分的增大而减小;5~5.5 cm的乳头长度对于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都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通过乳房性状选择、淘汰并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房健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亚麻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选取30只生理状态相近的泌乳期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羊,精料补充料中α-亚麻酸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1%(低亚麻酸组)和2%(高亚麻酸组),各组精料补充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水平保持相同,正试期8周,测定试验羊血清蛋白质、脂肪、泌乳量及乳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中α-亚麻酸可以显著增加奶山羊的采食量(P0.05),但对其平均日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血清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羊奶中乳脂、乳糖、蛋白质和总固形物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亚麻酸组羊奶中DHA含量比对照组和低亚麻酸组显著升高(P0.05)。总之,该研究发现奶山羊精料补充料添加亚麻酸有助于改善羊乳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选择平均胎次2.42胎,泌乳第46.9天,平均日产奶26.3kg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30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加250g/d/头百事美脂肪粉T300(T300)和基础日粮加500g/d/头T300,试验期64d,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组比,试验A组和B组的平均日产奶量增加1.83kg和2.73kg,差异均为显著(p0.05);3.5%标准乳产奶量试验B组、试验A组分别高于对照组3.91kg(p0.05)、2.38 kg(p0.05);乳脂率分别提高0.13和0.23百分点(p0.05),乳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乳糖,无脂固形物和总固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补充T300有助于提高奶牛场的产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478头新疆褐牛累计8879条产奶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月份、胎次下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胎次和月份间的平均日产奶量有差异,第2胎次的平均日产奶量最高,夏季(6、7、8月份)平均日产奶量在一年中最高,冬季(1、2、12月份)最低。胎次对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测定月份乳成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月份乳脂率、干物质比例和尿素氮含量最低,但是体细胞评分在四个测定月份中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水平对新疆褐牛产奶性能有很大影响,建议加强管理,夏季提高营养水平,冬季注意改善畜舍环境。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46头奶牛全年乳房炎发病规律的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胎次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7~8岁及3~6胎达到高峰,以后有下降的趋势;泌乳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提高;前乳区的发病率比后乳区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同时发病的牛较少(P<0.01);机械挤奶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但与手工挤奶差异不显著(P>0.05);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发病率增加(P<0.05);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提高发病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