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2):52-55
为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3头,分别于生茸不同时期进行了鹿茸生长速度、骨密度及外周血中Ca2+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青年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17日;而中、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生茸期机体骨骼中Ca~(2+)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3头,分别于生茸前期、生茸期、骨化期三个不同时期屠宰后取其机体各部位骨骼,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骨中Ca~(2+)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年组塔里木马鹿在三个不同时期Ca~(2+)含量均最高,其次是老年组,最后是青年组;老、中、青三个组机体骨骼Ca~(2+)含量随鹿茸的生长及骨化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其对鹿茸生长与骨化均有供钙作用;但各类骨骼中肋骨Ca~(2+)在整个生茸期内变化幅度最大,其对鹿茸生长及骨化的贡献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马鹿鹿茸组织的形态学是研究鹿茸生长发育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增茸素处理和自然生长的生长期为30和60 d的塔里木马鹿二茬鲜茸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方法,对其茸皮层、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生长60 d的鲜茸茸皮组织切片中除了静脉数(8.56士2....  相似文献   

6.
正塔里木马鹿为马鹿的新疆特有亚种,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具有耐粗饲、产茸力高的优良品质,是新疆3种马鹿亚种(塔里木马鹿、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中单位体重产茸量最高的一种(时孔民,1994),种公鹿鲜茸平均单产最高年达12.61千克(杨德胜,1997)。研究发现,鹿茸的生长发育与自身的激素调节、营养水平、自然环境等有关(高秀华等,2001)。在营养因素中,饲粮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5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3个日粮处理水平组(Ⅰ:0.60%Ca、0.32%P;Ⅱ:0.89%Ca、0.52%P;Ⅲ:1.17%Ca、0.71%P)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和茸血化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鹿茸产量和鹿茸于鲜比为主要依据,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0.89%和0.52%;日粮Ca、P水平对锯茸时鹿茸血清中的Ca含量有影响,而对P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同父异母半同胞组内相关法和组内相关系数法,分别对祁连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5头塔里木马鹿种公鹿6锯三杈鲜茸重遗传力和育种值,以及9头塔里木马鹿3~9锯三杈鲜茸重的重复力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其遗传力为0.42,重复力为0.67(P<0.01),5头塔里木马鹿产茸量育种值等级为A128>A27>A152>A63>A77。由此说明,塔里木马鹿茸重为高遗传力和高重复力(P<0.01)性状,祁连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引入的27号和128号种公鹿种用价值较高,可以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马鹿(l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是我国主要的驯养茸鹿之一,马鹿茸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黑龙江省东北马鹿的饲养数量居全同首位,是国家的马鹿饲养基地。东北马鹿经多年驯化家养以后,鹿茸单产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因而马鹿的育种工作是养鹿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作者自1983年以来开始研究马鹿外部形态特点,确定了头型量度与产茸性能相关密切,并测定了额宽(x_1)、头长(x_2)、角基距(x_3)同三杈茸鲜重(y)的相关关系为:γ_(1y)=0.5650,γ_(2y)=0.1922,γ_(3y)=-0.2433。从而确立了变量x同y间的线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鹿茸细胞中Ca~(2+)变化规律,试验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细胞外Ca~(2+)向胞内流动的情况并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分析鹿茸细胞增殖情况与钙离子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间充质细胞(MSC)、前成软骨细胞(ACC)易培养,软骨细胞(CC)生长较慢不易培养;CC的Ca~(2+)浓度较低,补充外源性钙时,CC胞外Ca~(2+)流入胞内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Ca~(2+)的量较大。说明鹿茸的生长与MSC、ACC的分化能力有关,鹿茸的钙化与CC的数量、胞外Ca~(2+)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12.
农二师三十三团地处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走廊中,这里气候极为干旱、高温、少雨、多风、寒暑剧交、昼夜温差大,栖息在这里的塔里木马鹿以其鹿茸粗大、肥嫩、茸头饱满、饲料报酬高而著称。三十三团人工驯养塔里木马鹿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养鹿业是三十三团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各鹿场收茸保定方法大体上分为吊圈保定和药物麻醉两种方法。收取梅花鹿茸采用夹板式保定器,锯马鹿茸使用抬杆式保定器,砍头茸一般用药物麻醉。使用吊圈保定收茸,在某一具体坏节注意不够,可出现鹿茸破皮,折断,使之降等减值。为了在锯茸时确保人、鹿、茸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我们从1982至1987年,用镇静药静松灵试验麻醉锯茸7,只,其中奶山羊哺乳驯化野生马鹿3只,梅花鹿4只,实践证明,用静松灵麻醉锯茸,人鹿都很安全,鹿茸无一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与东北马鹿(C.elaphus xanthopygus)(?)种间杂交F1(简称花·马F1)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C.elaphus Songoricus)(?)亚种间杂交F1(简称马·马F1)鹿茸产量与鹿年龄的关系。给果表明:花·马F1 1~10锯(2~11岁)公鹿茸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418,r=0.93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589+0.264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10锯,高达3.859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13锯,7~13锯相当稳产高产。4·马F1 1~9锯公鹿鹿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354,r=0.996,P<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826+0.647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9锯,高达7.431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9锯。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马鹿及杂种鹿茸料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较大样本数为基础 ,采用加权法对我国 1988~ 2 0 0 2年家养的 14种茸用鹿鲜茸的茸料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 ,3个地方品种即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天山马鹿的茸料比分别为 5 773,5 6 0 3,11 76 0 ;2种杂交鹿花马杂交F1和东天杂交F1的茸料比分别为 8 6 6 2和 11 2 17;人工选育品种品系长白山品系、双阳、四平、西丰和敖东品种梅花鹿的茸料比分别为 7 346 ,6 15 6 ,6 0 5 6 ,5 75 2 ,5 6 1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清原塔里木、乌兰坝马鹿品种的茸料比分别为 11 76 0 ,12 894 ,11 175 ,7 35 8。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集6头成年马鹿生长60 d茸组织,获得塔里木马鹿茸c-myc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比对分析其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得到塔里木马鹿茸c-myc基因cDNA 1 840 bp序列,其中ORF区长1 314 bp,编码438个氨基酸;马鹿茸c-myc序列比对,与牛和羊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6%和97%;氨基酸比对分析,在序列121位处马鹿比牛、羊、猪、人类及鼠少1个天冬氨酸(D);马鹿茸c-myc基因的DNA结合域由bHLHZIP结构组成,共80个氨基酸残基,在bHLH区的第16和46位氨基酸处,塔里木马鹿分别为天冬氨酸D和精氨酸R,而牛、羊、猪、人和鼠为天冬酰胺N和赖氨酸L。6个DNA结合位点和E-box的结合位点没有氨基酸变异;羊、牛、猪、人、鼠和马鹿的cmyc基因的Zip序列变异较大。本实验通过0.8 mmol/L IPTG诱导,2 h后构建的Pet-28b-c-myc原核表达载体开始表达目的基因,PAGE检测获得约48 ku目的蛋白质,同时发现随着诱导时间延长没有发现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连续7年的马鹿茸茸重与茸尺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左侧茸重(y)的主要茸尺因子是主干长(x_1)、主干围(x_2),眉枝长(x_3)、眉枝围(x_4)和冰枝长(x_5).由这些因子所建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54.758+0.327x;+2.695x_2+0.316x_3+1.857x_4+0.293x_5,以上每项茸尺与茸重的相关程度t检验均达极显著(P<0.01)。该模型的总体相关系数r=0.885,F检验为极显著(p<0.01);影响右侧y的主要茸尺因子为x_1、x_2、x_4、x_5。所建模型为:y=-66,880+0.673x_1+3.006x_2+1.773x_4+0.275x_5以上每项x与y的相关程度t检验均达极显著(P<0.01)。总体相关r=0.859,F检验极显著(P<0.01)。通过检验可知,模型的精度较高,所得理论值与实测值相近,可用于生产实际中对活体茸重的估测。在养鹿的科研和生产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在鹿茸生长的某一特定时刻知道鹿茸的重量,而当时又非收茸期,不能锯下称量,因此影响了科研和生产工作的圆满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主要产茸鹿种马鹿的茸重与茸尺各测量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通过对茸尺有关因子进行测量,借助回归模型来比较精确估测活体鹿茸重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鹿茸产量是衡量马鹿饲养者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1购买优良品种应选择饲养优良品种,如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以及通过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杂交培育出的东新马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饲养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则增产效果会更显著。2养好繁殖母鹿应保证母鹿各生产时期的营养需要,使母鹿生产出健康、初生重大的仔鹿,同时生产母鹿的泌乳量增多,会保证哺乳仔鹿的快速生长发育。哺乳后期,即每年8月20日对仔鹿采取一次性断乳措施,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对繁殖母鹿进行“短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茸鹿养殖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茸鹿养殖业以生产鹿茸为主要目的.现养梅花鹿、马鹿、水鹿、白唇鹿、驯鹿、麋鹿和坡鹿约50万只,其中,主要茸鹿梅花鹿约30万只、马鹿10万只.70%的梅花鹿饲养在吉林省,30%的马鹿饲养在新疆,现正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产茸已达百吨,其中梅花鹿茸占50%.马鹿茸占40%,其它鹿茸占10%.鹿茸优质率为40%,但因多方面原因鹿茸出口困难,价格低.是1995年以来的低谷时期.中国从事养鹿科研的单位,从1956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20个,研究项目在1958~1997年间有40余项,有30余项在1978~1997年间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