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了解东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现状、揭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方法,对围栏封育9年的扎龙西甸子草甸草原不同演替系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西甸子草甸草原沿高低梯度分布6种群落类型,群落中物种数量、生活型、所属科均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杂类草群落中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单优的羊草群落、芦苇群落中较低,在非单优群落中较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各演替系列间均较好地符合y=abx(a、b为常数;P0.01)指数函数关系。草甸草原围封后存在3条不同的演替途径,羊草+朝鲜碱茅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芦苇群落逐渐被以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代替,表现为草原恢复,反之则草原退化。在草原退化或者恢复过程中群落类型及其主要种群都出现了明显的更替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演替系列羊草密度和生长特性,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法对西甸子草原和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羊草群落、羊草+朝鲜碱茅群落、羊草+芦苇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和杂类草群落羊草的密度、高度以及生殖株的数量、高度等构件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密度随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4月份为羊草的返青期,密度小,生长速度也慢;5—6月份为羊草地下芽库的主要输出时期和营养生长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羊草的密度高于盐碱化的草甸草原,并且生长速度快、高度高,生殖株所占的比例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刈割干扰下天然打草场植物群落呈现出的消长状态,试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羊草+杂草类群落中物种总数略低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密度和盖度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现存量和枯落物量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说明刈割干扰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影响小于对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碱化对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利民  李建东 《草地学报》1997,5(3):154-160
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采用八个指数和Zahl的大折刀法统计处理,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次生盐碱化梯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群落植物多样性单调衰减,并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指数正相关;其植物多样性的演替序列是: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星星草群落〉朝鲜碱茅群落〉角碱蓬群落,结果与次生盐碱化演替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扎龙湿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揭示土壤理化特性对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扎龙湿地不同植物群落表层土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含水量、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扎龙盐碱群落到扎龙水生芦苇群落,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呈递增趋势,拟合方程极显著符合指数关系(P0.01);从扎龙盐碱群落到扎龙水生芦苇群落土壤的p H值呈递减趋势,极显著拟合方程符合幂函数关系(P0.01);从土壤综合指标进行评价,扎龙湿地水生芦苇群落土壤、湿生芦苇群落土壤为富营养土,扎龙湿地西甸子芦苇群落土壤、羊草群落土壤为中营养土,扎龙湿地旱生芦苇群落、极旱生芦苇群落、盐碱群落土壤为贫营养土。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鼠丘覆压对鼠丘上植被重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山嵩草高寒草甸高原鼠兔鼠丘为研究对象,进行鼠丘覆压植被模拟试验,探究萌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度以及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率,为鼠丘植被恢复演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推移,萌出植物主要为多年生杂类草;鼠丘覆压1-2年后萌出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缓和;被覆压的原生植被对鼠丘植物群落重建的贡献在物种组成上达到47.1%~64.7%。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延长,鼠丘向有植被定居的恢复演替方向发展,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1-2005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生态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对比2次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植被调查,从植物分布区型、物种重要值、频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的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现群落有植物92种,隶属28科71属,与原群落相比减少1科5属18种。分属14个分布区型,其中东北分布区型为后增类型。群落上层以羊草和芦苇占优势,中层和下层分别以虎尾草和蔓委陵菜占优势,在植被划分上属羊草-虎尾草-蔓委陵菜群丛。频度分析则显示目前群落频度分布为A>B>C>D=E→0,暗示群落均匀程度增加。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上,优势群落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而杂类草和盐生种类群落多样性增加。综上表明,本区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种类减少,外来成分入侵,优势群落多样性降低,杂类草和盐生种类群落地位上升,群落有可能进一步发生退化,向次生植被演替,而这种退化主要是气候变化及人类不合理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吴庆明  齐锐  孔维尧 《野生动物》2008,29(3):118-120
根据扎龙湿地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3种人为干扰强度地区,并进行了鸟类群落结构调查.统计3种干扰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用Shannon-Winener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用Pielou指数式计算物种均匀度指数,并用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人为干扰强度对扎龙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扎龙湿地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与人为干扰强度成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主要草原群落放牧干扰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松嫩草原五个主要群落类型放牧干扰梯度对植物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过程通过牧畜的啃食、践踏作用干扰草原环境,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优势地位发生更替,导致植物多样性变化。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大,群落丰富度随之下降。多样性指标在中牧或重牧阶段出现峰值,主要缘于群落均匀度的增加。β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植物多样性的耐牧性较差,而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贝加尔针茅-杂类草群落  相似文献   

12.
松嫩中部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地退化演替中植被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可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嫩草地轻度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LCC]、中度退化[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AHC]、重度退化[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PDC]和极度退化[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SGC]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均随草地退化演替发生了显著变化,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被退化演替阶段。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土壤容重表现为羊草群落野古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土壤紧实度小于碱蓬和碱茅群落。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群落和碱茅群落(P0.05)。土壤全磷含量以羊草群落最高,野古草群落含量最低;羊草群落的土壤速效N和P显著高于碱茅群落和碱蓬群落(P0.05),而碱茅群落土壤速效K含量最高。草地退化演替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性,进而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甚至加剧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青藏公路沿线植被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青藏公路从北至南穿青藏高原而过,研究沿线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沿线29个样点(从西宁市到拉萨市编号依次为1~29号)的植被群落学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从北向南植被总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7号样点(阿尔茨托山)最低;物种丰富度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其中14号样点(风火山隧道)最低,26号样点(甲赤岗)最高;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随样点呈降低趋势;Pielou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2号样点(托青村)最低;Alatalo指数变化趋势与Pielou指数相反,但波动较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物种盖度、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特征主要受水分因子控制,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 与物种Alatalo均匀度指数特征与短波辐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曲同宝  于淼  朱悦  杨欣  杨智明 《草业科学》2016,33(12):2398-2406
基于Biolog-Eco技术,研究了长期受放牧干扰的松嫩草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禾草、豆科植物和杂类草4类植物功能群土壤细菌碳源利用规律。结果表明,4类植物功能群土壤细菌碳源利用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杂类草功能群土壤细菌代谢活性最高,其次是禾草功能群、羊草功能群,豆科植物功能群最低。4类植物功能群土壤细菌均对糖类和氨基酸这两类碳源利用较好,对酚酸和胺类这两类碳源利用情况较差。杂类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Gini多样性指数最高,而豆科的最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对杂类草及豆科植物功能群土壤细菌碳源利用情况影响较大,电导率、pH以及含水量则对羊草和禾草功能群土壤细菌碳源利用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吕婷  刘玉萍  亢俊铧  刘涛  梁瑞芳  苏旭 《草地学报》2021,29(z1):146-155
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的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德令哈-哈拉湖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不同生境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共记录了79种植物,菊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当地的优势科种。不同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性。从物种组成的群落相似性结果来看,高寒垫状植被与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而与高寒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杂类草草甸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低。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均匀度保持稳定;中海拔区域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低海拔区域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略高于高海拔区域,而造成不同生境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和物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任国华  邓斌  后源 《草业科学》2015,(8):1222-1229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湿地退化过程中,经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到退化草地,1)群落内物种发生更替,优势种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逐渐退出群落,多年生杂类草则逐渐增多并演变成优势种;2)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先升后降,优势度指数先降后升,峰值均出现在高寒草甸阶段;3)群落生产力呈现下降态势,多年生杂类草所占比例随演替年限的增大而急剧增加;4)物种-多度格局由生物统计型的对数正态分布逐渐转变为生态位型的ZipfMandelbrot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草地退化后功能群的变化情况,采用群落调查和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青海省达日地区对不同退化程度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中度退化草地最高,轻度退化草地次之,重度退化草地最低;群落生产力则在轻度退化草地最高,中度退化草地次之,重度退化草地最低,且与物种总数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变化不尽相同,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杂类草生物量增加、豆科和莎草科生物量减少、禾本科生物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功能群生物量与功能群内植物种数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草甸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带性植被草甸草原在刈割和长期放牧利用下两种典型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探究了两种利用方式对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和长期放牧下羊草群落物种数为18种和21种,禾本科植物占比最高,分别为33.3%和45.45%;野古草群落物种数分别为39种和32种,禾本科植物占比为23.1%和21.9%。长期放牧增加羊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和野古草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比,降低野古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占比。两种利用方式下两个群落饲用价值类型均以优良牧草的种类最多,占比分别为58.76%(刈割羊草群落)、53.33%(长期放牧羊草群落)、46.56%(刈割野古草群落)和46.63%(长期放牧野古草群落)。长期放牧显著降低了两个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P <0.05)。与刈割相比,长期放牧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退化羊草草原围栏封育多样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退化羊草草原围栏封育后的多样性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地于1983年围栏封育自然恢复,用封前植被为羊草草原的退化变体,即以冷蒿为建群种的含小叶锦鸡儿斑块的冷蒿+丛生小禾草、羊草群落.对25年恢复过程的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围栏封育自然恢复过程中,密度多度和生物量多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总体上保持稳定;羊草、冰草、冷蒿的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与多样性指数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星毛委陵菜的生物量和密度变化与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