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规模化养猪场,由于饲养密度较大,生猪"咬尾"现象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仔猪断尾的方法可有效防止猪相互咬尾的现象发生,促进生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1仔猪断尾的必要性1.1防止咬尾猪咬尾的原因很多,仔猪断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猪的咬尾症是一种可以转化为恶癖的异常行为,给生猪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1 及时断尾 出生后1天内断尾,尾巴断掉1/2~2/3.此法可节省饲料,防止仔猪咬尾.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出口猪的生产单位需对仔猪进行断尾,目的是防止咬尾现象的发生,并能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加臀部肌肉丰满度。为了进一步观察仔猪断尾的优越性,我们对4窝大长母猪所产的38头杜大长仔猪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猪咬尾的现象,如果处置不当,轻者引起创伤感染,严重引起断尾、断耳、猪群互相撕咬,从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什么是猪咬尾症猪咬尾是猪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是异食癖中的一种。2发病原因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因素的变化均可造成猪只发生咬尾现象。临床上发生猪咬尾主要原因有5种:(1)品种原因;(2)生猪饲养密度过大;(3)生猪营养不良;(4)饲养  相似文献   

5.
值得推广的猪断尾好办法《养猪》1994年第3期发表作者赵福的《仔猪断尾是防止咬尾的好办法》一文,介绍仔猪断尾的方法,经本人试用数百例,验证用此方断尾效果确实好。本场以前仔猪断尾常采用手术剪断尾,断尾时必须让助手把每个仔猪都抱住进行断尾操作,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6.
猪咬尾症发生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现象频繁发生,损伤的猪尾部通常发生类肿胀、尾巴变短或者脱落,导致患病猪发育不良,猪群生长发育减缓,甚至死亡。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或者饲料配制不合理、生活环境单调、环境卫生条件差、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方式不合理、猪患有疥癣和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时,均可诱发猪咬尾症。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科学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仔猪断尾等措施加以预防。探讨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全面提升生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1)断尾的时间。需断尾的猪日龄越小应激就越小,康复也就越快,一般在断奶之前。2)断尾的方法。1月龄内进行断尾,主要采用电烙铁断尾,断尾时一般在距尾根2~3节尾骨处进行切割,剪太短易伤到尾神经,可能会引起后躯瘫痪;留太长,猪还是会互相追逐"咬尾",不能达到断尾的真正目的。电烙铁断尾操作方法。将仔猪横抱,腹部向下,侧身站立,或将仔猪臀部紧贴栏墙,术者站在通道  相似文献   

8.
仔猪断尾是防止咬尾的好办法赵福,古金华,沈为年,王学良,高士泉(130200吉林省长春市华龙种猪场)仔猪咬尾在集约化猪场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一旦发生制止十分困难,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直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由于咬伤易引起感染和瘫痪症等,...  相似文献   

9.
仔猪烧烙断尾法吴国龙(浙江省桐庐县良种场,311501)在集约化养猪场,由于饲粮营养不全或密度过大、合群、强光照射、空气污浊、环境单调等应激因素的作用,往往发生猪咬尾。为解决猪咬尾问题,除针对性采取措施消除应激因素外,给猪断尾是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向同...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一般仔猪都需进行断尾处理。但笔者在重庆开县南门服务的3个月里发现随着养猪饲养密度的增大,咬尾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就群体而言,群内一旦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他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  相似文献   

11.
荷兰整个养猪行业达成的协议可能会迈出结束仔猪断尾技术的第一步。然而,禁止断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咬尾问题。现在更多人认为,应该谨慎思考猪尾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景峰 《中国猪业》2009,4(6):64-65
最近.国内几本专业杂志和网站上都有关于猪断尾和咬尾方面的文章,断尾和咬尾成了出现频率最多的两个词语。让各位养猪朋友认识到猪断尾、咬尾也有大学问.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断尾能否预防猪咬尾?猪场如何预防咬尾?断尾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是否适用?商品猪和种猪都应该断尾吗?现结合养猪朋友的观点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仔猪断尾技术已在日本普及,但在我国尚未被广大养猪户所认识。猪尾经常摆动卷曲要消耗能量,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常有咬尾致伤现象,摆尾还会影响猪群安稳睡眠,排稀粪的猪更会污染猪身和猪舍,对猪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4.
<正>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征""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和管理不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以造成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资料报道:猪发生咬尾咬耳的恶癖,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一、发病特点猪咬尾症的发生易受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品种上看,长白猪、哈白  相似文献   

15.
《猪业科学》2014,(10):28-28
<正>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公布了关于猪群中的咬尾问题及其预防、断尾措施的最新信息。咬尾问题是现代养猪生产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断尾是为了降低咬尾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导致猪群咬尾的原因有很多,如缺乏猪生理需要的物质,例如稻草、干草、青贮饲料和泥炭。解决好猪咬尾的问题将有助于减少断尾的行为。 EFSA的专家们已经发现了下列关系: 1)风险因素:例  相似文献   

16.
仔猪断尾作为产后必备的技术措施之一,已被欧美、日本、韩国、泰国等养猪先进国家所采用。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和一些大的养猪专业户也在采用这一技术。 一、仔猪断尾的好处 1.避免咬尾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由于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应激、缺乏矿物质、采食不足等原因,都可造成仔猪兴奋不安、互相咬尾,断尾可避免此类事少发生或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猪咬尾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发猪咬尾症的原因复杂,如高密度饲养,猪舍空气质量差及温湿度控制不当等均可诱发咬尾。仔猪咬尾一般从二月龄左右开始发生,当饲养环境温度高于25℃时咬尾现象明显增加。二月龄猪单位饲养面积增加一倍后其咬尾现象明显减少,随后两个月的养殖密度降低也有助于减少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8.
浅谈仔猪咬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咬尾症是生猪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的保育猪,由于仔猪发生本病后,能降低饲料利用率,增加养殖成本,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发生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本人对仔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引起仔猪咬尾症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猪场,一般仔猪都需进行断尾处理.但笔者在重庆开县南门服务的3个月里发现随着养猪饲养密度的增大,咬尾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就群体而言,群内一旦出现一头或数头咬尾,其他猪便会模仿这种恶癖,并很快在群内蔓延;就个体而言,被咬尾的猪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脓肿,脊髓炎等,导致败血症和瘫痪,再加上严重的应激反应,致使病猪往往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正猪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现在的规模化养猪场,普遍存在猪咬尾的现象。分析此病的诱因,与养殖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等有很大关系。咬尾症病例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伤口有化脓、溃烂的可能,严重影响其育成率,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1猪咬尾的危害许多造成猪群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引起咬尾、咬耳等情况。病情较轻的,会将尾巴咬掉半截;严重的可全部咬光。个别生猪还会啃咬耳朵、腹部等等,造成的创伤面更大。被咬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