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演化形成的那些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与自然资源紧密相连的朴素的保护自然的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对自然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涵义、缘起,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辽宁省满族自治县的实际调研,研究探讨、梳理总结、实事求是呈现现阶段辽宁满族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保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满族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辽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提出科学、实际、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区型地域的经济地理特点,山区县经济的发展策略可概括为:生态保护、科技扶贫、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多种经营、内联外引、结构调整等方面.一、生态保护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认识,使山区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进而影响了森林、水力、草场、野生动植物等山区自然资源的生存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种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介绍草原生态保护与效益获取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获取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的影响、草原地表获取商品状况的影响、天然草原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影响、资本投入的影响和文化、信仰与人口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义自然资源受到的严重破坏,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保护世界生物资源的纲领性文件:《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已于1980年3月5日公布。鉴于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变化、资源破坏、物种灭绝等态势的日趋严重,于1987年5月22日也正式公布了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明确表达了我国对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决心、态度和政策。物种是仅次于土壤、空气和水的地球第四大资源,是天然的基因库,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并能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是既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要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和谐,使得后代得以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寻找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的协调互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两类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版土总面积的66%。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开发山区对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合理开发山区的关键在于彻底治理贫困环境,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努力协调生态经济的平衡关系,不断培植生产力的发展后劲。保持山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进而协调当前草原发展与畜牧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就需要针对目前草原保护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推动我国草原建设朝着健康且有效的方向不断前进。这不仅有利于平衡畜牧业和草原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做好草原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农村旅游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在为当地农村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其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本文就主要来谈谈农村旅游发展的文化保护与生态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阿克塞县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个子系统的25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乡人均住宅面积是各自第一主分量,占权重最大的因子,其内在联系反映了在新形势下,由于人口增长,强化了资源开发利用,而忽视了自然资源保护等问题。作者建议通过有效调控反映生产发展、改善生活及保障生态平衡的各项指标来控制整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把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本文分析了马山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并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针对马山县域特点,探讨了马山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的独特性、有限性,决定了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的产出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基于草畜平衡、资源环境承受力、人与自然均衡条件下的计划导向。草畜平衡下的放牧和草地自然资源管理,既是畜牧业生产劳动,也是生态保护的劳动,创造了牧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价值。确立草原生态保护责任主体,对牧民生态保护劳动付出给予合理的收入补偿,扶持本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建立社区草原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的专有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牧  相似文献   

13.
高晓冬  孙猛  郝萌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12,33(3):166-169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保护区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目前有超过5 000人居住,其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让人深思。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并分析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的经济现状,阐明了核心区居民经济现状的客观原因,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1)收入低,经济来源单一;(2)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3)核心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对保护目标不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生态移民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很高生产力的一种生态环境。为保护湿地,改变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水禽研究局和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联合开展了保护湿地的全球性计划。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作为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成员组织,在林业部的关怀指导下,于1986年初开始,积极筹备组织我国的湿地保护宣传活动。保护湿地,关系到地区经济开发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利益,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鉴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保护湿地宣传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补偿资金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首曲湿地草地年度生态服务经济价值和损失价值评估入手,对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说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的合理确定是保护生态功能核心区主体利益和限制生态效益辐射区无度、无偿滥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得出黄河下游地区每年应从总的GDP中最少拿出0.3‰~0.8‰的资金,用于玛曲草地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促进资源更新,以利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需求出发,实现物质、能量收支的正平衡。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正为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好湖南各类自然资源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保护补偿全部覆盖草原、森林、湿地、水流及耕地等重点领域,及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要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  相似文献   

18.
过去对草原价值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家畜的饲草饲料功能上,近几年人们逐步认识到其生态功能,但都未从多重理论的高度全面、深刻的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是导致滥垦、过牧、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从多重理论视角如从自然资源稀缺、外部性、生物多样性、土地伦理、草原文化等方面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农业自然资源的主体。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有效地保护好草地生态环境,是该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提出了草原植被修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