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方板黄口服液对牛支原体的体外抑制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该制剂对牛支原体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L,说明纯中药制剂板黄口服液对牛支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28种中药单体体外抗畜禽支原体作用,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28种中药单体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28种中药单体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对3种畜禽支原体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甘草次酸仅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抑制作用,其余中药单体活性极微弱。说明首次筛选出的8种中药单体具有较强的抗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减轻支原体肺炎对肉牛的危害,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我们采用"板蓝口服液"对80头有严重感染的西门培尔牛分了组进行治疗试验:第一组为10头空白对照,第二组10头采用板黄口服液按0.4mL/kg体重给药,每日2次连用7d,第三组60头采用阿其霉素0.25×5支,地米10mg,生理盐水250mL,结果表明:第二组治疗有效的90%治愈率80%,第三组80%治愈率70%,第一组自愈率是70%,死亡率是20%,差异显著(p0.01)。[结论]板黄口若悬河服液对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香芪口服液对大肠杆菌耐药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芪口服液对耐药大肠杆菌作用前后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质粒图谱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图谱分析,研究香芪口服液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耐药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作用后,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最小抑菌浓度无变化;中药作用后的大肠杆菌的质粒图谱部分质粒消失,1号菌株ompA恢复表达,2号菌株ompF恢复表达;此中药与大肠杆菌质粒拷贝、恢复外膜通道蛋白的正常表达有密切关系,为今后耐药抑制剂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畜禽肠道腹泻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自拟中药复方制剂扶正止泻散(I组)以及扶正止泻散基础方(Ⅱ组)对畜禽肠道腹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中药复方制剂与临床分离的畜禽肠道腹泻病原菌的作用,以明确中药复方对畜禽肠道腹泻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扩散法和试管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分离的50株菌中,I组对其中的15株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在2.00mm以上,14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低于0.239 g/mL;Ⅱ组对其中的5株菌的抑菌圈直径在2.00mm以上,9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低于0.125 g/mL.因此,扶正止泻散基础方以及扶正止泻散均有抑菌作用,为其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了解单味中草药及复方中草药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从而在临床上更有效地使用中草药治疗大肠杆菌病。试验选用了5种单味中草药(板蓝根、黄柏、忍冬花、蒲公英、黄连)和1种复方中草药制剂(板青败毒口服液),选择一定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在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菌落,分别采用5种单味中药制剂、1种复方中药制剂、5种单味中草药液混合以及5种单味中草药混合液和板青败毒口服液的联合使用来做抑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板蓝根、忍冬花、蒲公英、黄连、黄柏、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板青败毒口服液、5种单味中草药混合以及5种中草药与复方制剂混合液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 mm、15 mm、16 mm、20 mm、14 mm、9 mm、28 mm、26 mm和30 mm。根据判定标准得出结论:板蓝根、黄连、板青败毒口服液、5种单位中草药混合以及中草药与复方制剂混合液对大肠杆菌为极度敏感;忍冬、蒲公英和黄柏为低度敏感。培养基扩散法得5种单味中草药、1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5种中草药与板青败毒口服液混合液>板青败毒口服液>5种单味中草药混合液>板蓝根>黄连>蒲公英>忍冬花>黄柏>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咳喘停注射液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进行了咳停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 04μg/mL和0 08μg/mL;该制剂高、中、低剂量对猪气喘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5%,与硫酸卡那霉素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与青霉素加链霉素相比较差异亦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9.
咳喘停注射液对猪气喘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咳喘停注射液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进行了咳喘停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4ug/mL和0.081.1g/mL;该制剂高、中、低剂量对猪气喘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5%,与硫酸卡那霉素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青霉素加链霉素相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纸片试验法研究了刺五加多糖(ASPS)对黄白痢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SPS对白痢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40 mg/m L ASPS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60 mg/m L。与氧氟沙星抑菌活性比较发现,160、320和640 mg/m L ASPS的抑菌能力分别约为氧氟沙星的30.65%、32.26%和35.28%。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利用超微粉碎的中药制剂大百芩散和石苦秦散,开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支原体、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及犊牛、羔羊添加饲喂试验。石苦秦散超微粉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为15.6 mg/mL,大百芩散超微粉对支原体、巴氏杆菌的MIC值为31.2 mg/mL;犊牛、羔羊添加饲喂试验中,添加石苦秦散和大百芩散的实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且无流涕、咳嗽或腹泻发生。结果表明,2种中药制剂对4种供试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犊牛、羔羊生长期的养殖保健药物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复方杨黄灌注液是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中药制剂.采用杯碟法复方杨黄灌注液进行了对畜禽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分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锦黄口服液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锦黄散"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表现为不敏感,而对空肠弯曲菌、克雷伯氏菌、仔猪痢疾密螺旋体和坏死杆菌均表现为低敏。锦黄口服液对吮乳仔猪的治愈率为88.57%,总有效率为92.90%,预防保护率为100%,与黄栀口服液、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3个国家的奶牛场的牛奶样品中分离了73份牛支原体样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通过肉汤稀释法对红霉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泰妙菌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3个国家分离的牛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严重。而泰妙菌素和强力霉素等不能在奶牛上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极小。  相似文献   

15.
恩诺沙星伍用替米考星对鸡慢呼病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支原体病又称鸡慢性呼吸道性疾病,该病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快,预防和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以新一代泰乐菌素衍生物替米考星的效果较好,但成本高.研究采用替米考星和氟喹诺酮类药物配伍,再添加一定量的增效剂,制成复方制剂,通过体外抑菌质量浓度和适口性来评定复方制剂处方的优劣.结果表明替米考星与恩诺沙星配伍,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仅为1/mL,不影响饲料适口性且性质稳定,为优化处方.  相似文献   

16.
牛支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支原体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分离鉴定的3株牛支原体,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牛支原体对环丙沙星的MIC抑菌范围为64μg/mL~128μg/mL,对恩诺沙星的MIC值为4μg/mL~8μg/mL,对红霉素的MIC值为2μg/mL~4μg/mL,对诺氟沙星的MIC值在8μg/mL~16μg/mL之间。牛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最低,其次是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选取蒲公英、黄芪等24味中药及组成的两个复方制剂进行浸液制备。分别利用单味中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致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各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蒲公英、复方制剂一、复方制剂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牛支原体病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宁夏地区分离鉴定的74株牛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恩诺沙星的MIC分布范围最小,MIC50与MIC90最小,其次是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试验菌株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最低(12%),其次为恩诺沙星(22%),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且相同(36%);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关节液分离株次之,乳汁分离株最弱。[结论]恩诺沙星对牛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但易产生耐药性,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牛支原体的概率大且频繁使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金银花、瓜蒌以及复方1、复方2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相应的水提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