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农垦58S的衍生系W6417S等作基因供体与早、中籼品种杂交转育,分离世代在四川长口下选败育株,海南陵水短日下选可育株的方法,获得光敏(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可行的。材料的育性对日长变化反应敏感,稻穗发育敏感期处于较低口均温及在高山上均能表现出较稳定的败育。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新不育系“早显A”抽穗期遗传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早显A”是笔者用远缘杂交法选育的一个新不育系,经1990—1992年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显A”的早抽穗特性受一对呈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控制,这与“珍汕93A”等当家不育系不同。用“早显A”与优良迟熟恢复系组配的F_1代杂种,将早熟性与丰产性融为一体,对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D汕B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从再生植株后代分离出的核不育株中筛选出的温敏感核不育系,定名为T汕S。温度是诱导T汕S敏感期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其日平均临界温度是26℃。当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表现为不育;日平均温度低于24℃时,表现为可育;日平均温度在24—26℃之间时,表现为部分可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为指导,以试验资料为依据,提出和论证了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推导出了估算和验证杂种F_1育性基因型的有关公式。初步的验证使这一假说充实成了结构比较完整的科学假说,但其真理性尚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一组同核异质不育系,四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及保持系分别与测验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测交F_1及三个恢复性组合的不同回交世代的育性表现从田间和室内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同核异质组的不同胞质及同质异核组不同核背景对育性表现均有影响。不同回交世代细胞核组成比例上的不同对育性表现存在有一定的影响。不育系的育性除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外,似乎还明显地存在微效多基因的作用效应。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是质核互作的结果,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γ-射线对7个广亲和水稻和3个光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种胚培养及R_2代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培养前10KRγ-射线处理,提高了广亲和水稻出愈率,降低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广亲和水稻的分化率。辐射处理种子或愈伤组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继代能力较未处理的高。辐射处理离体培养有提高R_2代分蘖、有效穗和结实率的效应。抑制了R_2代白化苗和嵌合体的产生,降低了W6154s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性,可延长其败育期。对R_2代中的优良变异株或株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2558S、2877S、8902S和W6154S都是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而来的籼型不育系,试验得出2558S是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系,2877S和对照农垦58S是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系,8902S是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系,W61545是临界温度高的温敏系。这四个籼型不育系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_1育性都正常,同一组合正反交F1育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川雅安夏季长光照但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下,2558S和2877S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基本上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而8902S和W6154S与四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分离表现不一致,有的组合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有的组合则表现不育株显著偏少。由此认为这四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由细胞核内二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控制,但遗传背景和环境光、温条件对育性分离表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1):16-2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从具节节麦胞质的日本异质小麦“タゥネユムキ”与四川小麦品种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雄性全不育株。研究表明,其雄不育特性受一个显性雄不育基因和一对(或一个)部分显性雄不育基因控制。少数小麦品种能恢复其育性,但不育性还不能完全保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物质代谢、酶、激素和光敏色索与水稻光敏核不育的关系,提出光敏核不育生理生化机制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资料。在线粒体类质粒DNA研究方面,已经明确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不同的不育系间的线粒体类质粒DNA存在着差异;类质粒DNA在核基因组中存在同源序列;类质粒DNA在正常可育栽培种中出现的频率有随进化阶段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类质粒DNA的存在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8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散核不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MSRF)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其它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变劣效应小.育成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病、 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有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区试, 五个组合正在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讨论了这种新型极性不育细胞质杂交 稻育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