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利用家蚕×野桑蚕的杂种优势,选用家蚕与野桑蚕杂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家蚕×野桑蚕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家蚕与野桑蚕杂交后代群体分为2大类,其中第1大类是以家蚕873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第2大类是以家蚕874为亲本的杂交后代,聚类划分结果符合品系的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为发掘和利用其基因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克隆8份秦巴野桑蚕线粒体COⅠ序列,联合GenBank中39份家蚕、17份野桑蚕COⅠ序列,用DnaSP 5.0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Network 5.0软件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基于64份COⅠ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中介网络,探讨家蚕起源。【结果】克隆了8份秦巴野桑蚕线粒体COⅠ及其侧翼序列,序列长1 531 bp,序列间存在18处核苷酸变异,定义了4个单倍型,8份秦巴野桑蚕与沈阳、青州等北方野桑蚕亲缘关系最近。系统发育树将64份线粒体COⅠ序列聚为4个类群,其中中国野桑蚕聚为2个类群,一是来自陕西、辽宁、山东等的北方野桑蚕,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07 21;二是来自江苏、湖北、重庆等的南方野桑蚕,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19 59;日本野桑蚕群体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31 96。64份COⅠ序列共存在84处单碱基变异位点,定义了31种单倍型。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显示,31种家蚕、野桑蚕单倍型总体上可分为3个支系,其中单倍型H_22可能为家蚕祖先单倍型。【结论】秦巴山区野桑蚕与北方省份的野桑蚕亲缘关系最近,秦巴山区可能是家蚕驯化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家蚕873、874、野桑蚕及其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通过对杂交亲本及其后代的SSR标记分析,利用DPS v7.05版统计软件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探讨家蚕、野桑蚕及其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6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即栗蚕,白河野桑蚕,汉滨野桑蚕,家蚕873,874和家蚕与野桑蚕杂交后代。亚类划分结果符合品系的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1份安康野桑蚕线粒体进行了克隆分析,获得了一段长度为1 873 bp的线粒体序列,包含COI基因及其侧翼序列。序列比对表明其与石泉的2份野桑蚕存在48处碱基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其与岚皋县、山东青州共同聚类,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近。对6份安康野桑蚕在内的19份不同地域来源的野桑蚕及31份家蚕线粒体COI序列进行了单位点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中国野桑蚕在67个位点上存在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为25.596,2份日本野桑蚕之间的多态性位点为10个,平均核苷酸差异为10.000;6份安康野桑蚕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石泉县2份野桑蚕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野桑蚕聚为一大类群,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远,其二是包括本次研究在内的4份安康野桑蚕及山东青州野桑蚕与家蚕聚为一大类群,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近,显示出安康野桑蚕复杂多样的遗传特性。研究为深入分析安康野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安康野桑蚕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FOX蛋白家族(Forkhead box family,FOX)在昆虫眠性、生长及变态发育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克隆了野桑蚕FOX蛋白家族中的foxo同源基因ORF框及其上下游部分UTR序列,比较了与家蚕同源序列的异同。结果表明野桑蚕foxo基因ORF框长度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残基。野桑蚕与家蚕foxo基因在核酸序列上存在13处单碱基差异,但两者蛋白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分析表明,野桑蚕foxo编码蛋白含有保守的fork-head结构域和FOXO蛋白特有的TAD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野桑蚕foxo与家蚕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脊椎动物和昆虫各亚目可按照foxo序列聚为亚群,表明foxo保守性的同时也具有各物种独特的特征。研究在深入开展野桑蚕foxo基因功能分析及其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家蚕和野桑蚕远缘杂交后代茧丝遗传分析表明:两亲本茧丝性状差异远远大于家蚕品种间差异;全茧量、茧层率、丝长、纤度杂种F_1代偏向野桑蚕,没有杂种优势存在;回交一代接近家蚕,F_2代呈中间类型,各性状的趋势表现为野桑蚕相似文献   

8.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源进化的新观点:家蚕可能是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其后几千年的人工饲养、选择才分离演化成为不同系统化性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1、选育经过:来源:①人工杂交,杂交亲本为(Norstar×牡引88—13×Alabaskaja);②经过:东农冬麦1号原代号为东农024,是东北农业大学采用人工有性杂交育成。其经过:1994年用“牡引88—13”为母本与父本“Alabaskaja”杂交,1995年以其杂种一代(F1)为父本与母本“Norstar”进行第二次杂交,杂交后将次三系杂交的后代经多年分离培育选择,于2001年选出优良品系多个,2002年从品系鉴定试验中选出的4号品系而育成,故定原代号名为“东农024”。  相似文献   

10.
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丝1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天然彩色茧新品种金丝1号的育成经过。[方法]黄茧1号是由中系品种871×白河野桑蚕经16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黄茧2号是由日系品种872×汉滨野桑蚕经12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金丝1号是由黄茧1号和黄茧2号杂交而成。[结果]金丝1号属于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已接近对照品种871×872,强健性和产值高于对照品种871×872。实验室与农村生产鉴定金丝1号是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彩色茧家蚕品种。[结论]该研究为拓宽家蚕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为进一步探讨家蚕的起源分化和其系统发育,为家蚕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FLP技术和统计学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9个不同的地区家蚕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家蚕的DNA多态性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可能起源于不同地方(多起源中心)、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而且一化和二化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小,分化程度小,表明它们应该有共同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3.
用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家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的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不仅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品种的雌雄体间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发育期其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的活性和同功酶均有差异.幼虫期同一品种雄蚕血液中超氧物岐化酶活性高于同一生长期的雌蚕,五龄蚕超氧物岐化酶活性低于四龄蚕.幼虫期与蛹期超氧物岐化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活性谱带亦不相同,幼虫期多为一条活性带,且活性带峰值是雄蚕高于雌蚕;而蛹期有的品种出现两条活性带,其峰值则显示出雌蚕高于雄蚕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用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技术研究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离蛋白质,用ImageMaster Elite图谱分析软件比较分析12个家蚕胚胎发育特异时期的2-DE图谱,发现一些蛋白斑点丰度高,并且一旦出现就在后续特异时期一直表达,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胚胎发育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从中选择5个点分析它们的序列和功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发现5个幼虫期功能蛋白分别在4个胚胎发育特异时期表达: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基因在缩短期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胸分化期表达,家蚕幼虫表皮蛋白和副腺特异肽在毛瘤发生期表达,淀粉酶在转青期表达.这些幼虫功能蛋白都在胚胎特定的生理期功能需要下出现,表明幼虫关联基因在胚胎期有序而及时地表达.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技术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RAPD能反映各基因组之间丰富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所得的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常规遗传分析的结论相一致。因此,认为RAPD可以作为家蚕分类及系统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5年(1991~1995)的选育,育成了多产卵基础蚕品种GE多,该品种每蛾产卵数达到800粒,比现行品种提高50%以上,茧层率为22%,达到了“八五”攻关的预期目标.同时育成了多产卵蚕品种G春蕾、G临珠、G临B珠3个新品系,可以作为现行品种春蕾、明珠的多产卵新品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纯系选育方法,以吐平面丝性状为重点,经过连续五个世代的强度选拔,育成ZAU2号(日系).其平面丝的吐丝率达95%以上。经过与中系品种的配合力测定和吐平面丝性状比较,选配了薪杭xZAU2号一代杂交种。经生产试用,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张种产丝量高,且平面丝质量好。另外,一代杂交种试繁成绩表明,制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家蚕平面丝均匀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平面丝产品的质量.为探明家蚕品种间平面丝均匀度的遗传性差异,用单位面积丝重量的变异系数对菁松等14个春用、夏秋用蚕品种以及薪杭×科明等8个一代杂交种吐成的平面丝的均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丝均匀度在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代杂交种的平面丝均匀度在不同的杂交组合及同一杂交组合的正反交之间均有差异,其遗传有母体影响较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桑蚕雄蛾与药食两用的中药配制成的桑蚕雄蛾酒,经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应激能力(包括缺氧试验、高温试验和游泳试验)试验表明:桑蚕雄蛾酒的安全性极高;应激能力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