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火疫病的进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梨火疫病的世界分布、国内苹果和梨的生产状况及经济重要性、梨火疫病在国内的适用性及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澄清了以前我国有梨火疫病分布的错误报道。梨火疫病对我国梨和苹果生产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同时对我国的环境美化和生物多样性亦具潜在威胁。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梨火疫病的适生区,国内广布梨火疫病的寄主。针对进口苗木的风险最大及果实亦可传病,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疫病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致。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曾大面积发生,成为当时美国大豆能否继续种植的关键因素。1991年以来,此病先在我国东北发现并且分离到了病原菌,近几年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引起的苗期死株率轻则10%,重则80%~90%,甚至造成局部地块绝产,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作者对P.sojae的侵染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雄疫霉的研究现状及检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华  郑小波 《植物检疫》1993,7(3):219-223
大豆疫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自1951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其病原菌的命名比较混乱,作者在此对大雄疫霉的分类、常规研究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对我国大豆疫病的检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春大豆产区主要病害灰斑病的发生和病害消长规律;在国内首次用自行筛选的一套鉴别寄主,鉴定出14个生理小种,明确了黑龙江省以及东北部分地区的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抗源材料,配合育种部门,在短期内选育出和大面积推广了一批抗病新品种,并提出大豆灰斑病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非寄主和寄主种子分泌物中抗病信号分子,通过显微观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接种法对不同种子分泌物处理后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的游动孢子数、孢子囊数、游动孢子释放后残留的空囊数、成囊和未成囊的游动孢子数、萌发和未萌发的胞囊数、菌落直径、卵孢子数进行测量,并计算抑制率,明确非寄主菜豆和寄主大豆抗病品种、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趋化性、生长发育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非寄主菜豆种子分泌物不吸引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显著抑制大豆疫霉孢子囊形成、胞囊萌发和卵孢子产生,抑制率依次为97.3%、73.0%和17.5%,然后溶解胞囊,最终导致游动孢子对下胚轴侵袭力降低,抑制率为67.1%。寄主大豆种子分泌物能吸引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吸引力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但促进大豆疫霉游动孢子侵袭力;抗病品种种子分泌物显著抑制大豆疫霉孢子囊形成、胞囊萌发和卵孢子产生,抑制率依次为86.6%、34.3%和12.8%,然后溶解胞囊,但作用强度小于非寄主菜豆种子分泌物,最终导致游动孢子对下胚轴的侵袭力降低,抑制率为24.2%。表明非寄主菜豆和寄主大豆抗病品种的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有抑菌活性,大豆疫霉的非寄主和寄主抗病性与种子分泌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豆、烟草与地黄寄主上14 个大豆孢囊线虫(SCN)种群形态与分子鉴定的基础上, 对雌虫的孢囊和阴门锥进行形态观察和测计。结果表明:烟草SCN和大豆SCN的各测量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地黄SCN的阴门窗长(43.8μm)和宽(33.9μm)显著小于其他两者(P<0.05); 同一寄主不同SCN种群之间的形态也存在一定差异; 阴门裂长和下桥长具有稳定性, 可以作为鉴定大豆孢囊线虫可靠的形态特征。3 种寄主种群侵染大豆(‘荷豆12号’)的试验表明, 大豆SCN能侵染大豆并能形成雌虫, 而烟草SCN和地黄SCN未能侵染大豆和形成雌虫。本研究结果表明SCN不同寄主种群存在形态变异, 而它们对大豆的寄主适应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美国发现大豆锈病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这对我国大豆市场有无影响?笔者分析了世界大豆生产形势和大豆锈病发生为害情况,综述了我国及国际上对大豆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之后,认为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对大豆贸易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大豆生产和科研力度,立项研究大豆锈病持续控制技术,发展大豆生产,逐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值得关注的大豆新病害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吴品珊  严进 《植物检疫》2003,17(4):226-228
大豆病害在世界上报道有上百种 ,其中大豆疫病菌、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危害大豆的有害生物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但近年国外大豆病害的发生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一些新兴的、重要的病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防止这些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口大豆传入我国 ,避免对国外大豆上病害的了解停留在大豆疫病菌等有害生物上 ,现着重介绍几个近年在国外发生普遍、经济影响大、中国没有分布、随大豆传入风险高的新的危险性真菌病害 ,从而对大豆真菌病害有新的认识。1 大豆突死综合症一种镰刀菌引起的大豆突死综合症 (英…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火 《植物检疫》1998,12(3):177-182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1955年。Kaufmann&Gerd...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导致番茄早疫病的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和烟草花叶病毒是为害番茄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原物。番茄花叶病的发病率60—70%,早疫病为50%。文献中有较多这样的报告,即一种病原物对某一寄主的侵染而明显影响另一种病原物的发生与发展。依病原物/寄主的组合而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在特拉华乔治城附近的一个大农场中,发现“Verde”的大豆疫病是由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Drechs,f.sp.glycinea Kuan & Ernin 的1号小种所引起的。这项鉴定是根据病原形态和培养特征,同从伊利诺斯和马里兰分离到1号小种相比较,以及对六种不同的寄主(感病品种 Harosoy,抗病品种 Sanga,Harosoy63,Mack,Altona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对寄主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数量均表现出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除寄主密度20粒卵外,3种赤眼蜂在其它寄主密度下的寄生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自身密度对3种赤眼蜂寄生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表现出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Hassell模型和Beddingto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赤眼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黏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寻找系数Q和攻击率a分别为0.3289、0.3270、0.2906和0.3267、0.3243、0.2853。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下,3种赤眼蜂中,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机调查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在新疆的分布;运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室内盆栽法测定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4 号生理小种,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研究结果将为控制新疆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花生紫纹羽病的发生和防治刘协广,郝同华,李国昌(河南滑县植保站,456400)紫纹羽病在国内分布广泛,据记载,病原菌寄主有桑、苹果、茶、甘薯、花生、大豆、萝卜、胡萝卜等50多种作物,1991年河南滑县花生田首次发现该病,至1994年王庄、城关、道口、...  相似文献   

15.
李翔 Hayw.  AC 《植物检疫》1989,3(2):130-132
寄主离体叶片和子叶用于检测棉花角斑病和大豆疫病,灵敏度分别达6×10~2cfu/ml和2.12×10~1cfu/ml;用于种子直接检测,三天内可得到结果。较之传统的分离方法优势显著,且方法简便适用。  相似文献   

16.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疫霉病菌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大豆疫霉病是我国的重要对外检疫对象之一,而我国东北又是大豆的原产地,按照植物病理学中寄主与病原菌在原产地长期共存共同进化的基本理论,在我国东北极有可能有大豆疫霉菌的存在,只是因为分离技术及生态等方面的原因,较长时期内一直未能分离到这一病菌。  相似文献   

18.
《Plant》 2021年1月17日在线刊文,Zafar Handoo研究团队在来自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大豆土样中分离到短体线虫,经培养后发现其可侵染大豆并以其为寄主繁殖。该线虫群体为两性繁殖的短体线虫类群,进一步通过形态学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鉴定,确认该类群为不同于目前所有短体线虫的新种,以其发现地命名为达科他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dakotaensis n.sp)。  相似文献   

19.
杨立群  于恒纯 《植物检疫》1993,7(6):441-442
1992年6~8月份,我们对黑龙江省大豆产区的9个县和哈尔滨市郊进行了病害调查。在阿城、尚志、宾县、巴彦绥化、哈市郊的大豆地块调查中发现一种病害,经鉴定为大豆靶点病 Corynesporacassicola(Berk.et Curt.)Wei。据资料记载此病在国外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可减产18%~32%。近年有资料表明,此病在吉林、山东、四川等省均有发生,在黑龙江  相似文献   

20.
1.美国首次报导马铃薯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ocodes自然侵染大豆,在大豆近基部茎杆上出现病斑,围茎成环状,上生黑色子座,病株种子有8%~14%被侵染。要注意大豆种子传带此菌。2.保加利亚报道梨火疫病菌Erwiniaamylovo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