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红河州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油茶优树选择的方法,从红河州境内现有的油茶林中初选优树120株、复选80株、决选12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2株中选出5株进行无性系测定,最终选育出油茶优良无性系5个,并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油茶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尾松在不同坡位生长差异显著 ,坡上部生物量为 6 6 8t.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5、3 0倍 ;坡上部养分积累量N、P、K、Ca、Mg分别为 119 4、10 2、90 3、6 6 6、2 2 5kg 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4~ 2 8倍和 3 0~ 3 5倍 ;植被的生物量为 6~ 2 7t .hm-2 ,占马尾松地上部生物量的 11%~ 17% ,植被的各养分积累量占地上部 (马尾松地上部 +植被 )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 ,N :34%~ 41% ,P :2 8%~ 33% ,K :2 7%~ 30 % ,Ca :13%~ 38% ,Mg :9%~ 16 % ;在坡面上 0~5 0cm土层内各养分积累量分别为 ,N :386 1~ 6 713kg·hm-2 ,P :6 17~ 6 83kg·hm-2 、交换性K :5 49~ 6 2 3kg·hm-2 、交换性Ca:916~ 96 9kg·hm-2 、交换性Mg :5 3~ 6 0kg·hm-2 ;A0 层的生物量为 9 3~ 9 5t·hm-2 ,A0 层N为 10 4~ 117kg·hm-2 ,P为 7~8kg·hm-2 ,K为 6~ 11kg·hm-2 ,Ca为 46~ 73kg·hm-2 ,Mg为 5~ 8kg·hm-2 ;1年的凋落量为 3 70~ 5 91t .hm-2 ,叶 >枝 >皮 >球果 ,养分积累量N为 2 3 8~ 43 6kg·hm-2 ·a-1,P为 1 5~ 2 8kg·hm-2 ·a-1,K为 7~ 11 5kg·hm-2 ·a-1,Ca为 14 5~ 2 1 8kg·hm-2 ·a-1,Mg为 4 7~ 7 4kg·hm-2 ·a-1,不同坡位养分的归还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油茶"XL"系列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优树无性系的基础上进行优良无性系选育和半同胞子代测定 ,选育出XLC6等 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 ,其产油量为 4 90 98~ 990 86kg/hm2 ,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产 35 4 %~ 16 8 0 % ;还选育出XLJ2和XLJ14两个优良家系 ,其产油量分别为 5 12 2 0kg/hm2 和 4 90 98kg/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 38 5 %和 32 8%。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造成林项目的需要 ,逐步示范和辐射推广 1 33万hm2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适宜闽中地区栽培的油茶良种,连续4a对引种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长林油茶无性系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较强,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果实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与原产地接近;但连续4a测产的产油量较低,年均产油仅266.49~458.4 kg·hm-2,5个长林无性系产油量低于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经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在闽中沙县的表现较好,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长林40号品种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省6个县进行油茶无性系及自然林选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林、赣无、赣州油系列无性系优树整体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状,主要表现为鲜果含油率、平均冠幅产果量及产油量较高,高产优树较多,自然林优树整体表现低于无性系优树,但存在一部分表现高产的优树,无性系优树间、不同地区自然林优树间、同一地区自然林优树间经济性状差异较大,这为油茶选优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空间。今后油茶选优宜重点从现行推广的无性系中进行优中选优,结合在自然林中进行一定的选择,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5个油茶良种     
优良无性系油茶湘林1、湘林104、湘林XLC15和优良家系湘5、湘林XU14于2006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和认定.5个良种均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选育成功,其亲本均来源于湖南省决选的优树,通过无性系当代测定和半同胞子代测定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结实早、产量高、丰产性能好,抗性强等特点,平均亩产油490.95-839.7 kg·hm-2,各项经济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7.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邵东县黄草坪林场油茶优树混系林的遗传增益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无性系间的优劣,同时分析了4个最优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十三株初选油茶优树的广义遗传力为O.46,利用初选优树枝条嫁接而建的混系林,第9年的产量为现有油茶成林一般产量的5——7倍。  相似文献   

9.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2 ·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 ,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 ,确定造林密度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川西云杉人工林养分含量、贮量及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固定标准法、标准木法对四川西部林区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系统植物子室中 ,营养元素总贮量为 12 2 9 5 0 2kg·hm- 2 ,其中乔木层贮量为 949 36 2kg·hm- 2 ,贮量最多 ,占 77 2 2 % ,灌木层、草木层、苔藓层及枯落物层分别为 42 85 6kg·hm- 2 (3 4% )、15 95 1kg·hm- 2 (1 30 % )、15 36 1kg·hm- 2 (1 2 5 % )和 2 0 5 972kg·hm- 2 (16 73% ) ;人工林生态系统 5种大量元素的积累为 2 116 96 0 97kg·hm- 2 ,其中土壤子室为 2 10 493 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99 432 % ,植物子室为12 0 2 892kg·hm- 2 ,占系统总贮量的 0 5 6 8% ;比较分析了迹地、人工林及原始林土壤子室的养分状况 ,其养分能够满足人工林的正常生长 ,但密度过大是人工林 2 6年后生长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文冠果种群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西部地区8个文冠果天然群体的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文冠果种群的种子横径为1.05~1.51cm,纵径为0.86~1.38cm,种形指数为1.07~1.32,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陕西延安种群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均最大,分别为1108.4g和48.28%,显著高于甘肃和青海种群;8个种群的种仁含油率均在53%以上,且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文冠果种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0.90%~46.12%),其次是油酸(29.21%~31.25%);含有17种氨基酸(22.53%~27.58%),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随经度的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千粒质量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干燥度呈显著负相关;种仁油含量随地理经度的减小而降低,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氨基酸含量与地理经度及无霜期相关性显著,随经度和无霜期的增加而增大,即东部地区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称质量的方法,对盆栽油橄榄灌溉20%、40%、60%、80%、100%、120%、140%蒸腾蒸发量(ET0),进行产量与果实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灌溉量为100%~140%ET0时单果重、果肉率最高;100%ET0时产果量最高;40%ET0时含油率最高;80%ET0时产油量最高。对于果用油橄榄最佳灌溉量范围为100%~140%ET0,油用油橄榄最佳灌溉范围为60%~100%ET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57'—26°59'N、经度98°49'—103°7'E,在纬度24°13'—26°9'N、经度100°1'—102°13'E区域分布较集中。海拔1401~1600 m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类型土壤的小桐子含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耕作土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而不同坡向、不同土层厚度对小桐子含油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良种及为产业生产提供优质穗条,在腾冲红花油茶集中分布的滇西5县(区)开展优树选择。按照优树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决选共选出优树50株,其平均单果重66.42g变幅39.7~99.9、鲜果出干籽率18.19%变幅14.1-25.2、种子出仁率69.35%变幅60,93~77.76、仁油率55.90%变幅50.89-62.68、果油率7.05%变幅5.2-10.2、果实产量3.53kg/m^2变幅1.55~8.47,优树间种实性状及果实产量差异仍然较大。利用优树无性系建立3个品比试验园,为长期保存优树种质、良种选育及开展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兴山核桃初选株系核果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兴山古夫镇16个核桃初选株系的单粒重、出仁率和含油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株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单粒重8.30~15.97g,出仁率41.40%~61.85%,含油率64.46%~75.57%。上述经济指标,1个株系达到国家商品核桃优级标准,13个株系达到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丙酮为提取溶剂,物料粒度为100~200目,料液比1:15,浸泡8 h,萃取时间为1.5 h,在超声功率为80 khz,30℃时对韦塔桉桉叶油进行提取,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得到韦塔桉桉叶油的提取率为19.04%,经GC-MS分析得到韦塔桉桉叶油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不饱和脂肪酸。桉叶油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及硬脂酸的绝对含量分别为0.82%、0.86%、0.15%、0.33%,占提取粗脂总量的2.16%。  相似文献   

17.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杨木生产漂白化学浆,包括硫酸盐法,硫酸盐-蒽醌法,烧碱-蒽醌法和碱性亚硫酸钠-蒽醌法制浆;用杨木生产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用杨木生产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特别是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是90年代发展研制成功的高得率、高白度和强度性好的新化学机械浆种,它适用于配抄低定量胶印新闻纸、低定量涂布纸等。  相似文献   

19.
对蓖麻幼苗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IAA、6—BA、GA3、KT),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蓖麻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的IAA、100~200 mg/L的6-BA、200 mg/L的GA3和100~200 mg/L的KT对蓖麻的地径和株高均有促进作用,KT则提早了始花期;IAA延迟了蓖麻的始花期,但提高了蓖麻花序总长度和雌花序的长度。其中200 mg/L IAA分别使花序总长度和雌花序长度增长了26.38%和56.17%。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种子的大小和色泽,对种子含油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永春县,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竹成熟叶、老叶的灰分含量月变化趋势相似,毛竹成熟叶、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季的10月至翌年春季的3月灰分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毛竹成熟叶的灰分含量在7.56%~15.91%之间,老叶的灰分含量在7.46%~16.67%,老叶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叶(P=0.0199)。②毛竹成熟叶、老叶的干重热值月变化趋势相似;成熟叶的干重热值在18.166~20.923 kJ.g-1之间,老叶的干重热值在18.581~20.249 kJ.g-1,老叶的干重热值与成熟叶接近;成熟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老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③毛竹成熟叶、老叶的去灰分热值月变化趋势相似;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在20.061~22.962 kJ.g-1之间,平均为(21.670±0.720)kJ.g-1;老叶的去灰分热值在20.793~23.053 kJ.g-1之间,平均为(21.779±0.584)kJ.g-1;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与老叶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