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椿的嫩芽是香椿树一年生枝顶端刚萌发出来的新梢,当长到10-15厘米、尚未木质化时,从基部取下的茎叶综合体。“三月八,吃椿芽”,即“谷雨”前后,对香椿树萌发的顶芽实施采摘;处于潜伏状态的侧芽,随之长出嫩梢,又可采收。香椿1年能采收6-10次,从4月至10月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故有“椿树不怕剃头”之说。  相似文献   

2.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和高密度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和低密度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  相似文献   

3.
香椿芽是一种质地鲜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春节前后在大、中城市每公斤售价高达60~80元。采用枝条育芽新技术,冬季在大棚、温室、闲置民房等处进行立体架式生产,每60平方米栽培空  相似文献   

4.
5.
6.
红芽香椿是邹平县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以其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脆嫩多汁、营养丰富等优点远销全国各地。如果推广温室栽培红芽香椿,反季节上市,将给广大农户增加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9.
红芽香椿在邹平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得天独厚的山区小气候条件下生产的香椿,具有嫩芽粗壮、鲜亮、脆嫩多汁、无渣、香味浓郁等特点,以其上市早、商品性好而深受消费者欢迎。2002年获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同年被北京农业局选定为进京菜,2004年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并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近年来,邹平山区香椿发展迅速,已近万亩,种植效益也由原来的每亩1000元,提高到2000元。其无公害栽培技术如下:一、实行基地化管理建立红芽香椿无公害生产基地,要求基地环境(大气、水、土地)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关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18-18
1、背景技术香椿是中国独有的树种,是当今世界稀有的一种木本蔬菜。目前,香椿的周年供应中,秋季采收的嫩梢逐渐停止生长,当年形成的芽子大部分都潜伏起来,等到来年春天再萌发,要想让香椿提前萌发生长,就需要建造温室大棚,加温保温费用高而且工序繁杂、产量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12.
断根刻芽法春末夏初,在香椿根部两侧10厘米处,用铁锹铲断部分侧根,当年即可在断根部位萌发2~4个新椿苗。这样,一年香椿株数可增2~4倍。刻芽是在枝干芽眼上方1厘米处用小钢锯划一道口子,深及木质部,该芽当年即可萌发,增加香椿头数。棚内施用CO_2气肥将98%的浓硫酸以1:3的比例加水稀释(浓硫酸徐徐加入水中,并搅拌)后,放入玻璃罐头瓶中,每亩放瓶20~30个。每亩每次放稀释  相似文献   

13.
香椿是我国人民历来喜食用的一种木本蔬菜。作于2000年4月、5月两次采用豆芽生产方式对褐香椿种子进行种芽生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产出来的种芽品质可口宜人,特别是不占土地、设备和技术简单,生物效率高,一年四季都可高速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温室栽培香椿主要是靠密植大群体来取得产量的。一般是先从苗圃挖取苗木,然后将苗木在温室里假植,经过15~20天后再定植。经过这样假植处理的苗木比直接栽入日光温室大棚的嫩芽生长旺盛。1起苗香椿不耐霜冻,一般在当地初霜到来之前应适时起苗。黄淮海地区一般是在10月下旬到11月  相似文献   

15.
16.
香椿活体种芽无土栽培,不使用任何基质,经试验比较,比通常方法更为简便。生产周期短,在适宜温度下仅需15天~20天长成。产量高,经济效益好,1公斤干种子可产种芽8公斤~9公斤。生产期间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属无公害蔬菜。一、生产技术要点1.选种隔年的种...  相似文献   

17.
18.
潘永新 《农友》2002,(11):13-13
香椿芽是一种质地鲜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笔者采用枝条育芽新技术,冬季可在大棚、温室、闲置民房等立体架式生产,每60米。栽培空间两个月可采摘椿芽150公斤。效益很好。现将这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八洞村是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只有300多口人。山村虽小,在当地却很有名气。这不仅因为这儿风景优美,村南半山腰处有章丘市传统八大景点之一的龙藏洞,更主要的是这里盛产的红芽香椿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矮化香椿园中采芽时期和采芽长度和对香椿品质的影响。为便于分析,将测定结果归纳为3类指标:外观、口感和其他营养成分。研究表明,春季(4-7)采芽,各项指标均优于秋季(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