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之际,我们走进了2019年。波澜壮阔的农业农村改革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重农强农政策的强大定力,映照着全省“三农”发展的铿锵脚步。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成长起来的甘肃农业人,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陇原大地。  相似文献   

2.
十冬腊月,北方的天气已经极尽寒冷,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寒冷而停下奋斗的脚步。此时的陇原大地,除了一如既往的好风景之外,还有更多喜人的变化,温室大棚一茬又一茬地接连收获、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马不停蹄、高标准养殖圈舍整齐划一、农产品加工基地争分夺秒、“乡村振兴大讲堂”热闹非凡……眼下的乡村,即便在冬闲时节,也很难看到无事可干的景象了。“‘冬闲’变‘冬忙’,人勤助致富”已成为乡村画卷的新篇章。这些,无不得益于近年来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年献词     
脚步匆匆,岁月悠悠,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国上下多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生产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增长,生活充足富裕。新的一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  相似文献   

4.
新年献词     
金虎腾跃传捷报,玉兔笑迎锦绣春。满载丰收的喜悦,我们辞别令人难忘的2010年。满怀奋进的豪情,我们喜迎充满希望的2011年。  相似文献   

5.
新年献词     
新的一年开始了。回顾往昔,瞻望新岁,更加激励我们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而努力。《世界农业》将进一步充实内容,进一步密切与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发行范围。 《世界农业》于1979年创刊,迄今已五个年头了。年复一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世界农业》介绍了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情况、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0年。东方风来,吹来了春的气息。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腊鼓辞硕鼠,花开金牛春。难忘的1996年已经过去了,1997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党的十五大也将召开,我们以极其喜悦的。。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送旧迎新之际,回眸1996,确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两件大事已载入史册:上半年3月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下半年10月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忡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及各项工作均有指导意义。《纲要》提出实施科教…  相似文献   

8.
<正>骏马奔腾辞旧岁,三羊开泰迎新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很高兴通过《吉林农业》,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农民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2014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春季低温、夏季局地干旱,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  相似文献   

9.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3(12):137-137
  相似文献   

10.
11.
2007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气象万新。我们《现代园林》同样在您的关怀和厚爱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走遍万水千山,感怀春夏秋冬。《现代园林》杂志在全国各地园林部门(大专院校)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勉励,这不但让我们感动,也给予了我们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马继良 《四川农场》2010,(1):F0002-F0002
神牛隐去成就辉煌,金虎腾跃喜气洋洋!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向全省农场、热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春佳节的良好祝愿和亲切的问候!并向关心、支持、帮助农场和热作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蒙虎年吉祥、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场》2005,(1):F002-F002
  相似文献   

14.
2017新春献词     
<正>日月开新元,光华启新篇。值此2017年春节到来之际,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校党委、校行政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向奋斗在各个行业、各个岗位的校友,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回眸刚刚过去的2016年,校党委、校行政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16.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强调"稳"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实际上,2021年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也可以用"稳"字来概括.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这就预示着2021年以稳为主基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全国单木材积生物量模型非常重要且必要。研究中国的森林碳储量变化及其碳汇能力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文结合森林资源清查抽样总体和气候区差异的实际,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2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建模实测数据,分别建立区域性单木生物量与材积回归模型,利用1949—2018年间11个时间段的森林资源清查和统计数据,系统测算出了近70年全国及各个区域森林碳储量和碳源汇能力,以期揭示出70年来我国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及对碳汇的相关贡献。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1949—2018年间,林分、疏林等森林资源碳储总量由4.509 × 1012 kg增加到8.601 × 1012 kg,增加了90.74%,其中2014—2018年期间年均增长3.09%;林分碳储量由4.38 × 1012 kg增加到7.97 × 1012 kg,增加了81.97%;林分碳密度在1973—1976年时段最低为31.64 t/hm2,2014—2018年时段增加到44.30 t/hm2,但是仍然没有达到1949年的46.48 t/hm2;各区域的森林资源碳储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华北区和东南沿海区增长较快,分别增加了145.91%和116.63%;全国及各个区域的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全国碳源汇的变化规律也与此基本相同,1981年之前,年均碳积累是负值,以碳源为主,1981年之后碳积累是正值,年均生物量碳汇0.122 × 1012 kg/a,且积累能力不断提高。林分生物量碳库在森林总碳库中占据主要地位,各期的全国林分碳储量占碳储总量的比例均在80%以上;由于我国人工林面积大量增加,碳累积增长速度很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生物量碳汇为0.04 × 1012 kg/a;天然林在1989年前虽然碳累积为负值,但自我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天然林碳汇能力持续增强,是我国森林碳逐年累积的主要贡献者。  结论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和保护政策持续加强,同时中国现阶段以中幼龄林为主的森林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未来中国的森林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共有5个部分26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围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森林面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环境事件频发,森林健康的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已经成为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造林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生态稳定性弱等,如何系统准确评价其森林健康状况仍然是当前难点。相对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遥感技术具有实时获取、重复监测以及多时空尺度等优势,并且随着高分遥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幅提高了解决森林健康评价难题的能力。为系统评估新型遥感技术应用于评价森林健康的潜力,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指出了现有路径和方法,具体包括:(1)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明确了森林健康评价的4大核心内容(活力、组织结构、抵抗力和恢复力)和4大关键问题(树种分类、林木活力、林业有害生物、干旱胁迫)。(2)从不同尺度(单木?林分?生态系统?景观)、不同平台(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不同传感器(包括RGB相机、多/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热红外相机、微波雷达和叶绿素荧光扫描仪)3个角度,系统梳理现有遥感技术的优缺点。(3)围绕4个关键问题,阐述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评价森林健康的路径和方法。进一步,本文指出了包括多数据源融合分析、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与近地面遥感、森林健康大数据应用在内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森林资源智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