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以八盘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自然环境、整体布局、梯田景观、基本建筑单元,总结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现状,为辽西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滇中地区典型城市玉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对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溪市传统村落具有“整体集聚,局部离散”的特点,形成了以峨山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圈层结构;(2)空间分布密度呈“两主点,多节点”的格局,密度高值区在峨山县北部、通海县西北部,其余村落呈多节点式的零星分布;(3)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政边缘化较明显;(4)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变迁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表现为传承性、逆社会性、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玉溪市特有的少数民族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村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村落闽安村为例,运用扬·盖尔提出的PSPL调研法,从空间综合品质、公共设施、沿街底层立面感受、步行者流量和公共活动行为这五个方面对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的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效了解和掌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和公共活动的特点,深入分析和挖掘村内现存的问题,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前期的依据,从而提出闽安村公共空间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村落公共空间不断萎缩,阻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程,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基于此,综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系统归纳了下屋村现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涉及公共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水系空间、节点空间。通过对其内容以及功能的解读,分析并解决空间存在问题,以确保下屋村的良性传承,同时为相关的村落空间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智恒  王晓勤 《现代园艺》2023,(11):149-151+154
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化可以反应出村落的生态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思想。应用空间句法理论探索了流坑村落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通过DepthMap软件对村落的轴线图结合意向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得出村落形成以龙湖为中心,祠堂、商铺和书院等公共建筑和场所分别在不同区域聚集的情况。村落整体表现为一个具有良好理解度和可达性的村落核心,以及具有合理性和关联度都很强的居住区和公共区域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周圆 《现代园艺》2019,(12):67-68
汕头市凤岗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依山傍海的传统渔村,从自然区域、历史人文、村落构成等角度剖析了凤岗村的景观空间形态,分析了村落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成方式,探索其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的保护和恢复,为探索当代现代人居环境与传统村落景观之间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共存方式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7.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慈晋 《中国果树》2023,(3):158-159
<正>传统村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传统村落起,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式步入正轨,此后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名录管理、动态监管工作从未停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更是有建设性地阐述和部署了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保护和发展工作。2014—2019年的6年间,中央财政对已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4 350个传统村落给予每个村每年300万元的补助,有力支持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公共空间的改善,使得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晓丹  孟庆瑞 《现代园艺》2023,(10):121-125+128
我国传统园林中的苏州传统园林是空间营造的集大成者,以空间句法理论为依据,开展以植物与不同造园要素构成的空间研究,揭示苏州传统园林空间排布特征的一般规律,对现代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提供可借鉴之处。以3处苏州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运用轴线分析法,在园林语境下分析园林空间结构的全局整合度和穿行度,以及各个空间结构的关系。筛选出12处典型空间作为样地,并对其比较归类,得到4类空间类型,分别是静态组合空间、焦点型空间、线式组合空间、线性动感空间,探讨这4种空间形式在现代植物景观空间的配置模式,为现代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句法研究方法,对历史文化名村龙宫村的空间布局进行整合度和可理解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龙宫村外围交通要道的集成度高,与外界区域的联系及可达性好;村落街巷的整合度有规律地递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流村民和游客的人流,使村落在居住与游览功能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可为今后的村落建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经历了数代更迭,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读性需要挖掘与整合。借用空间叙事性相关理论,通过对碧山村基本概况分析,针对其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对碧山村进行空间叙事性设计,为实现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学视角,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生成原因以及相应产生的社会学意义,对于当今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洪兰 《现代园艺》2022,(22):109-112
宝墨园为广州清末的私家园林,是一个具有岭南园林艺术特色的仿古园林。空间句法是一种描述和分析空间的数学方法,用于空间的量化表达,反映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指导下,从宝墨园的可行层与可视层进行连接度、整合度和深度值的量化计算,旨在研究宝墨园的空间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宝墨园以紫气清晖坊作为主要中心节点,利用回廊分割空间,将视线聚焦于水庭空间,丰富空间的对比,强化空间节奏感,使空间具有渗透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最短交通时间、村落发展质量构建富春江流域传统村落发展空间联系模型,从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富春江流域传统村落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提出富春江流域传统村落发展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助力流域范围内传统村落发展有效融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景观设计角度对八家子村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八家子村的组织形式、公共空间、文化景观要素以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为八家子村的产业发展和村落规划提供了参考。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传统村落,同时为辽西地区传统村落研究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对公园交通空间做出量化分析,以株洲市神农城生态公园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线段分析法分析公园不同级别道路空间的选择度、整合度及可理解度。结果表明,园区交通空间通达性及可理解度均较低,布局不合理,空间体验差。在研究结果基础上,为神农城生态公园交通空间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阜阳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质量,基于AHP-综合模糊评价法,在现状调研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选取了观赏性、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和社会性5个方面评价因子,构建了阜阳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评价模型。以庄吴营村为样本,对其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吴营村公共空间景观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中植物景观多样性、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影响该地区乡村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阜阳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与提升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畅  赵艺源 《现代园艺》2019,(10):140-141
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中的代表,而为了保证这些传统村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传统特色,应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及景观特征进行探究。简要介绍了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概况,探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村落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实现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植物景观建筑一体化设计、城市中人们活动的内容与特点两方面的研究,得到一些优化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宫一路  黄磊昌 《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近郊型休闲农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要求其具备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还是提供城市居民田园养老、乡村家庭游和重归土地、重拾邻里情感的空间载体。在研究了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其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休闲农园的居住空间形态应延续传统村落生活特征的空间基本形态——"建筑+院落";院落应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功能布局;以家庭、邻里的情感空间营造代替物质景观空间的营造。运用景观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从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宅院"模块的提炼、院落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布局,宅院外部空间的组合与组团式布局,农园中居住用地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探讨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的平面形态规划方法,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