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岭断陷因具有重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而成为当前勘探研究的热点目标,断陷内的多个地区均获得了勘探突破。通过系统开展地层划分对比与构造精细解释,分析了长岭断陷构造格架特征,明确了断陷内的次级断陷以单断箕状半地堑为主,以及同期半地堑和不同期半地堑2种组合类型。结合不同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中的演化规律,恢复原型盆地,划分长岭断陷演化机制及变形序列。  相似文献   

2.
断裂演化在德惠断陷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基底断裂分段演化和交错联接的特点控制着断陷的边界、构造单元的划分、物源输入通道和充填样式;同时,基底断裂的演化和多期活动也直接影响了盖层断裂发育、沉积建造和局部构造形成。盖层断裂主要控制着局部构造发育、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同时,对储层的发育、砂体的展布,也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茫汉断陷是松辽盆地开鲁坳陷内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茫汉断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区内断裂发育,以北北东向为主;构造样式多样,包括了伸展、走滑和反转3种基本类型。茫汉断陷的构造特征复杂,具有“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可划分为南部次凹、北部次凹和保乐屯低凸起3个构造单元,并可进一步细分为7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部次凹具有西断东剥的构造特征,德胜断裂为北部次凹的控盆断裂;而南部次凹具有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构造特征,茫汉断裂为南部次凹的控盆断裂。而南部次凹的次级构造单元查干浩来洼陷和查干楚鲁陡坡带是相对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凹陷南部地区处于开发初期,地质体和断裂落实程度不高,但试验井初期产量高,稳产时间长。为实现区块整体开发,根据二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及生产资料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分析了该区构造发育特征,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涠西南凹陷基底灰岩潜山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幕、多重性质的构造运动,平衡剖面技术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涠西南1号断层带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通过盆缘向盆内,结合露头和钻井信息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了凹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涠西南1号断层带与2号断层带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号和2号断层是印支期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后期(新生代)负反转回滑所形成。缝洞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构造缝;另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古地貌后的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通过建立三维岩溶模式、地震属性等手段,对两类缝洞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和微观2个方面对辽河西部凹陷富有机质沉积进行了描述,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探讨烃源岩发育时期古生产力状况以及湖盆类型研究了控制辽河西部凹陷富有机质沉积的因素。研究表明,富有机质沉积不仅在西部凹陷湖盆中心发育,斜坡区域发育的砂泥岩互层沉积同样是有利于富有机质沉积发育的区域;较高的古生产力条件控制了富有机质沉积发育,欠补偿湖盆类型有利于发育富有机质沉积,可容空间变化影响了富有机质沉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9.
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边缘与周边构造单元交汇部位研究基础上,确定了平湖运动和花港运动分别是盆地构造迁移从西部坳陷带跃迁到东部坳陷带、从东部坳陷带跃迁到冲绳海槽盆地的关键运动时刻。西湖凹陷边缘带构造交汇部位T02、T04界面附近均存在东侧沉降、西侧相对隆升的"跷跷板"特征,显示出先反转抬升,后改造沉降的"反转-改造"模式,分别是平湖运动和花港运动的反映。在2期关键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盆地结构特征具有显著自西向东迁移特征:在垂向上,新生代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先后在盆地东、西部坳陷带奠定了裂陷、拗陷-反转构造层垂向叠置的构造格局;在横向上,新生代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奠定了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和冲绳海槽盆地三坳两隆的构造格局,主要构造活动自西向东迁移,盆地结构自西向东依次变新,该迁移特征与同期太平洋板块的后退式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0.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低,根据钻井、地震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利用古地貌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单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相类型,对五墩凹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发育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物源主要受北西向北山、南部三危山和东部物源体系控制。在五敦凹陷北部和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中部为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1.
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巨厚,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受地质及自然条件影响,勘探程度较低,地震以普查为主。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和AVO储层预测方法,对银额盆地2个典型凹陷石炭~二叠系含气性进行评价,初步预测了天草凹陷石炭~二叠系有利含油气区带及有利储层发育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伊盆地是在强烈褶皱的古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隶属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是经过不同时期、多次构造运动改造而形成的复合-叠加型盆地。系统分析了阿拉伊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侏罗纪-古近纪的断陷-坳陷发育阶段,是盆地广泛遭遇特提斯洋海侵的时期,期间形成的陆相-海相沉积层序构成了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形成大量逆冲断层和背斜、断鼻构造,这些背斜、断鼻构造成为盆地内主要圈闭类型。新近系地层胶结致密,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利于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落实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对玛东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在系统梳理地层厚度、断裂类型以及构造要素组合特征等主要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石炭纪晚期强烈挤压构造形变阶段;二叠纪早-中期西部隆起逆冲推覆阶段;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早期整体抬升遭受剥蚀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缓慢下降阶段;白垩纪末期掀斜阶段。(2)构造运动对玛东斜坡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控制烃源岩分布;提供油气的垂向输导和横向运移通道;改善储层物性;导致油气逸散和二次聚集。(3)距离断层较近且继承性发育的背斜、鼻状构造等有利构造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的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准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确定加里东运动的性质十分重要。对东秦岭山阳-怍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中沉积构造研究和古流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的泥盆系处在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向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的关键地带,且主要受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控制,其沉积背景为浅海相、滨浅海相;古流向为正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