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8雄蚕多次交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雄蚕杂种生产成本是专养雄蚕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雄蚕品种平8雄蛾多次交配试验,认为交配4次不会影响蚕种质量,即使交配5次仍有实用价值,提出了在雄蛾多次交配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专养雄蚕技术被蚕业界称为"是利用一代杂交种后20世纪中叶以来,蚕业界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云南省农科院蚕蜂所雄蚕课题组的指导下,2007年陆良县蚕桑站在2006年试养雄蚕的基础上,扩大了品种量和饲养量,取得了详尽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雄蚕新品种秋车×平28的引进试验.结果表明,秋丰×平28平均张产比对照种高1.3 kg,死笼率比对照低2.38%,解舒较好,茧丝纤度较细,净度得分较高,万米吊糙次数明显优于对照,仅为1.92次,缫折低于对照3.28 kg.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楚雄州蚕品种更新换代,寻找具有较好经济性状,更适应本地环境、气候和技术等饲养条件的家蚕品种,改善楚雄州家蚕品种饲养结构,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楚雄州茶桑站与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合作,于2006年和2007连续2年在楚雄、大姚进行雄蚕品种经济性状比较饲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收集到的繁育单位繁育成绩差异指出提高雄蚕杂交种繁育系数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茧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产量、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雄蚕技术是利用平衡致死系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普通杂交种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降低雄蚕杂交种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回交法,利用常规家蚕品系红云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28,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4,并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蒙草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蒙草×红平4.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蒙草×红平4的雄蚕率达98%以上,健康易养,茧丝质优,产量和产值稳定,是一个优良雄蚕品种,适宜云南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张羽先  李明权 《农技服务》2009,26(10):60-60,111
为了促进思南县蚕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寻求春、夏、秋蚕品种的良好组合,选定4个蚕品种,进行了不同海拔蚕区蚕品种饲养对比试验,以筛选出思南县不同海拔蚕区不同季节的优势蚕品种。结果表明:在思南县海拔405~910m地区蚕品种间饲养成绩差异不显著;春季蚕以827.829×826.8214为优,夏秋季蚕品种以洞庭×碧波为优。  相似文献   

15.
16.
夏秋蚕饲养技术单连德(潍坊丝绸公司261041)夏秋蚕饲养量大,约占全年饲养量的70%,但茧质一般低于春茧。如何改进饲养技术,提高茧质,增加经济效益,显得特别重要。影响夏秋蚕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两点:1气象因素适宜蚕生理的温度,稚蚕期为27~28℃,相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贵州省思南县夏秋蚕饲养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操作,为蚕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夏秋蚕高产稳产,提高单张蚕种的产茧量,促进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8.
秋季气温十分适合蚕的生理要求,是饲养多丝量蚕品种的好季节。养好秋蚕主要抓好下面4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雄蚕轻简化饲养对比试验及种茧调查成绩、丝质成绩,并针对蚕雄蛾开发汇总了国内研究方向及山西省雄蚕蛾的开发现状,以期促进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