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于1989年开始致力于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研究,针对我国一家一户小型分散栽培的特点,经四年的努力,研制出袋栽食用菌全自动联合接种机,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现简报如下: 一、工作原理 该机是由多项间歇传动机构,输送带,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封穴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机罩,电子灭菌器,料斗,菌种挖掘器,电动机等组成。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以及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等排列设置在输送带上面,与输送带之间留有料袋通过空间,当输送带载着料袋作间歇前进通过各项装置时,由各项装置对料袋进行表面消毒(只对接种的一面消毒)、压扁整形、打穴口、接种、封穴口,从而完成整套接种工序。该机除菌种挖掘器有一微电机驱动外,其余均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相似文献
2.
用棉籽壳料袋栽银耳,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但由于棉籽壳多绒,装袋操作效率不高,一般每人每小时只能装25袋左右,就是用装料机,三人操作每小时也仅能装130袋左右。为此,我们作了些小改革,采用一个圆柱形铁简套在袋口上进行装料(见图),取得了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固定容器(袋规格18 cm×33 cm)内装料量(容重)对海鲜菇菌丝生长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装料量为每袋(包)1.20 kg(容重为0.665 g/cm3),菌丝满袋后、后熟期菌袋失重最多,分别为24.3 g、71.6 g;装料量为1.15 kg(容重为0.637 g/cm3),菌袋总失重与料袋重比最高为8.30%;装料量为1.25 kg(容重为0.692 g/cm3),袋平均总菇数116根、商品菇数69根、切根产量530.2 g,生物转化率92.47%,均为最高,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单袋平均产值达4.98元,效益达2.89元,投入产出比为1∶2.38。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虫害防治,特别是在夏季害虫发生猖撅时,常常造成二、三潮菇失收.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袋栽食用菌虫害防治新技术.此技术不需要农药,不论是蛾蚋或菌蚁,防治效果均达100%.现将此技术及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笔者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发现被污染的菌袋大多数是因微孔而引起。形成微孔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弄破了袋壁,也有由于袋的质量差本身带有微孔。刚开始时,笔者是用透明胶贴微孔,不但费时、费力,成本提高,且仍不能降低污染率。后来从农户用石灰浆刷柑桔树的树干来防病防虫中得到启迪,于1993年10月10日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8.
用塑料袋栽培食用菌,常因通气不好而影响发菌.笔者在实践中,本着取材方便和简捷高效的原则,总结出四种实用的通气方法:1 通气塞法 以麦秆、棉绒、葵花杆、玉米芯等为材料,扎于袋的两头即成通气塞.麦秆和葵花杯要截成3cm长的小段;棉绒要折叠成一端平整一端有毛茬的 相似文献
9.
10.
食用菌生产中常用喷洒肥液的方法施肥,这种方法弊多利少.首先,喷洒时大部分肥液因落到地面或袋外而浪费掉;其次,肥液落在袋外给其他杂菌供给了营养,易造成污染.笔者采用定量灌注法,可克服上述缺点.定量灌注法使用简便,将配好的肥液用量杯量好,然后均匀灌于袋装培养基中即可.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农业实验教学多年 ,并通过与邻近菇农交流总结生产经验 ,发现在生产过程中 ,常常由于管理不当而直接影响袋栽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食用菌袋栽过程中常遇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一介绍。1 培养料变酸变臭 培养料装袋接种后 ,料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影响菌丝生长。1原因 :培养料不够新鲜干净 ,有大量杂菌 ,特别是经过夏天雨季的陈料 ,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 ,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 ,导致培养料酸败 ,产生酸臭味 ;拌料的水分过多 ,料内氧气不足 ,使嫌气细菌和酵母菌繁殖 ,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 ;菌丝培养阶段 ,由于料袋重叠 ,… 相似文献
13.
鸡腿菇分解培养料的能力极强,可利用多种工、农业下脚料和各种菌糠废料栽培,原料来源广泛。食用菌是屏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栽培的菌类多,近年来笔者尝试了用多种食用菌的废料(菌糠废料、污染料)栽培鸡腿菇取得了极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塑料袋由于具有成本低、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因此在食用菌代料栽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稍不注意会造成污染,特别是初学者对塑料袋的特性不很了解,往往会导致栽培失败.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栽培银耳、黑木耳、香菇等,目前都是采用医用胶布粘封接种穴,非但成本高,且对发菌有影响。为此,我院食用菌试验小组从1986试用农用地膜贴封接种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市是一个人多地少、粮棉并重、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笔者在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资源的同时,采用半地下式棚周年生产食用菌,从1986~1993年共栽培34.5万m~2,总产1129.34万kg,总经济效益2269.43万元,荣获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菌类袋式栽培填料过程中对栽培料松紧度的控制的重要性,介绍目前适宜于不同规模企业的短袋、长棒填料设备的功能和各自填料特点,并进行客观评价。文中涉及的设备类型包括脚踏式打包机、冲压式打包机和3种全自动打包设备等。 相似文献
19.
一、软梯层架式技术:我市立体层架式堆排放出菇、出耳菌袋,有两种形式。1.简易菇房。用树木方(条)、竹子、铁丝、绳索作搭架原材料,每排菇架之间走道距离60—70厘米,每排菇架五至七层高,层间距35—40厘米,放袋子的架宽20厘米,一般16—18平方米房屋可堆排放出菇菌袋2000—3000袋,此种形式优点是取材方便,室内室外,林间树下都可以搭架出菇出耳,最大缺点是容易垮架,尤以竹子作搭架材料的,一干一湿,不到数月,十有八、九竹破架垮造成损失。2.固定式菇房。搭架材料采用水泥杆作柱,18号元钢作横条,走道、层间距离与简易菇房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