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Ⅰ.DVH—Ⅰ)1945年首次发现于美国的长岛。1953年起蔓延至世界各地.是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主要感染5周龄以内的小鸭.以2周龄内的雏鸭最易感.对新生鸭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90%以上。近几年来.该病在浙江省养鸭地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现将鸭肝炎病毒Ⅰ型的分离及其鸡胚适应性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45年,Levine和Hofstod首先在美国发现并报道了鸭病毒性肝炎(DVH),我国黄均建等(1963年)报道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与流行情况,王平等(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养鸭业尤其是肉鸭饲养业的兴起,许多鸭场...  相似文献   

3.
Ⅰ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其肝脏常有特征性的出血性病变.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是本病病原,目前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未确定种,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型呈世界范围分布,Ⅱ型仅限于英国,Ⅲ型则限于美国.DHV还存在一类毒株,与Ⅰ型仅有部分血清学相关性,Sandhu等(1992)称之为Ⅰ型的变异株,命名为Ⅰa型。  相似文献   

4.
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的五大传染病之一,由于近年鸭肝炎(Ⅰ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养鸭比较集中的地区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威胁。随着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的完成,为该病毒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路。本文从病毒的流行病学、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检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DHV-I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鸭场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中和试验、雏鸭交叉保护试验,证明该病毒是I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用I型鸭肝炎病毒和分离毒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在部分养鸭场进行预防及治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鸭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本病可由三种不同病原引起,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发病率、致死率为最高,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原,也是危害最大的鸭肝炎病毒,本文就发生在26日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对鸭肝炎I型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工作可分为下列几种:鸡鸭肝炎I型标准毒株人工发病雏鸭肝、脾、脑等多种器官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对鸭肝炎I型野外病例肝、脾、脑等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对鸭肝炎I型人工感染鸡胚肝脏等几种脏器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等。国外Sandhu等还对鸭肝炎I型变 异株感染雏鸭作组织病理学观察。本文报道了对珠江三角洲有变异倾向的鸭肝炎I型自然病例和6株野毒人工发病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观察包括肝、脾、胰、脑、心、肺、肾、、腺胃、小肠、法氏囊等10种脏器,并对各器官的病变进行具体描述与统计。为国内外研究DHVI型变异株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DVH阳性的病死鸭肝脏分离到3株(CD、HB、XC)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30~40nm,对氯仿、pH3.0、50℃,60min的处理不敏感,分离毒连续传代3次,全部鸭胚在24~60h死亡,胚体呈弥散性充血、出血,其致死鸭胚的能力能够被Ⅰ型DHV高免血清中和。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鸭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重新分离到相同病毒。间接免疫组化检测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雏鸭的肝、脾、肾等均呈现DVH阳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病毒均为Ⅰ型DHV,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脏损伤为其主要症状。每年雏鸭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是夏季养鸭必防的雏鸭传染病。1病毒分类按病原学分类,鸭肝炎病毒(DHV)可分为1型、2型、3型,三个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发病最严重的是1型病毒,而2、3型病毒还可以使免疫了1型DHV的雏鸭发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1周龄的雏鸭最易感染,病死率可达90%以上,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有着明显的差异,无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相关生物特性,本试验从西昌市某规模化鸭场采集病料,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理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对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优势血清型为O119、O86、O126、O142和O44,占分离株55.56%。血清型O119占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40.74%,为该鸭场流行的致病血清型。对20种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对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较敏感,对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受。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iutAhlyFIssIroNompTfyuAirp 2、TshpapA基因携带率均为100.00%, fimC基因携带率59.26%, K 99基因携带率7.40%。各项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控鸭大肠杆菌病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为大肠杆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Ⅰ群禽腺病毒鸭源分离株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采取接种鸡胚和鸭胚,攻毒SPF鸡和雏鸭,并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肝细胞(CEL)培养观察细胞病变。试验结果表明,SPF鸡胚和鸭胚均出现死亡以及心包积液等典型症状,SPF鸡和雏鸭也引起不同程度死亡,且出现与临床送检病例类似的症状,PCR检测与序列分析证实分离的2株鸭源Ⅰ群禽腺病毒均为FadV-4血清型,病毒接种CEF细胞后没有细胞病变,而接种CEL细胞后则出现很强的聚集性、细胞变圆等典型病变。表明分离的鸭源FadV-4对SPF鸡和雏鸭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CEL细胞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某养殖场的雏鸭群中,出现以角弓反张和肝脏树枝状出血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病症初步判断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使用本实验室建立的RT-PCR方法对鸭胚分离毒株进行鉴定,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929bp的目的片段。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C型株序列同源性达98%,由此可以确定该雏鸭群感染了新型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尿囊液接种非免疫7日龄雏鸭,48h后试验组出现症状,60h出现雏鸭死亡,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病理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切片都能观察到特征性病理变化,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株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胀和出血[1].该病首先于1945 年由Levine和Hofstad 在美国发现并报道[2],1953年开始蔓延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17.
18.
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特性、疾病诊断和防制等做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该病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抗Ⅰ型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抗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纯化的DHV-1免疫4周龄~6周龄BALB/c雌鼠,按常规方法制备MAb,通过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DHV-1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F8、BF5、BG6和DB6.Dot-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等结果表明4株MAbs效价为1:1600~1:3200,与新型DHV无交叉反应.其中,BF5和BG6具有中和活性.抗DHV-1的MAb的制备为DHV-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Ⅱ型和Ⅲ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