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类具有监测作用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对其进行有效的测定可以很好地监控厌氧发酵体系中的酸化情况.主要总结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6种VFAs检测方法,包括解释检测技术的运行机制、仪器的性能、测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也总结了 6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萝卜籽中富含油脂,而萝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和开发价值。综述萝卜籽油中脂肪酸、莱菔素、VE和甾醇以及芥子碱的生理功效,介绍萝卜籽油主要的提取方法,以期为我国萝卜籽油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最新的研究表明,花椒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为了提取花椒油,必须先去除花椒的表壳.为此,设计了花椒籽剥壳机.花椒籽剥壳机的基本原理是花椒籽在齿辊的作用下破碎,破碎后的主要成分有花椒仁和花椒壳,还有未破碎的花椒籽.由于它们密度不同,利用风机将花椒壳先分离出去;再利用它们粒度的不同,将花椒仁和未破碎的花椒籽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籽油中脂肪酸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沙棘种子含油量为17.61%,籽油富含油酸(23.012%)和亚油酸(30.162%).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测厌氧消化液挥发性脂肪酸的快速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采用普通而又价廉的GDX-401极性填料作为固定相,FID作为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在适当高温及较大载气流量的条件下,可以用国产普通气相色谱仪在5分钟内较准确地完成一个厌氧消化液样品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挥发酸极性、测定液pH值对测定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稻秸预处理厌氧强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秸秆厌氧发酵技术进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生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秸秆新型高值化利用方向。研究了水热、稀酸、稀碱等预处理方式在中温35℃、高温55℃、超高温70℃等发酵产酸温度条件下的产酸率及过程参数。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挥发性脂肪酸转化率影响从大到小为Ca(OH)_2、HCl、水热预处理,碱性发酵较酸性发酵更有利于厌氧产挥发性脂肪酸进行。Ca(OH)_2能够有效地溶解木质素,35℃时Ca(OH)_2的木质素去除率为63.27%,远高于相同温度的水热处理组的12.45%和HCl处理组的12.40%。中温条件下秸秆挥发性脂肪酸产率最高,虽然35℃时因为温度较低使得秸秆降解率不高,但因该温度下被降解的秸秆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的效率高,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产酸率,各预处理组单位降解底物产酸率在35℃和70℃分别为0.79~1.20 g/g和0.24~0.51 g/g。最佳的碱处理组35℃的挥发性脂肪酸底物挥发分转化率为0.25 g/g,而70℃时仅为0.09 g/g。研究结果为稻秸厌氧强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预处理和温度等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开发油用萝卜籽这一新的油料资源,本文重点分析检测了萝卜籽及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萝卜籽中黄酮及萝卜籽油中维生素E、甾醇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萝卜籽中黄酮含量为20.64mg/mL、维生素E的含量为1.20mg/g和甾醇的含量为13.94mg/g。萝卜籽及其油中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作为一种新的油料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采于新疆青河的大果沙棘籽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籽在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上优于中国沙棘,在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上与中国沙棘无明显区别。该结果为大果沙棘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Leh地区沙棘果油中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中脂肪(酸)含量为24.9%,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42.06%)、棕榈酸(28.11%)和油酸(12.29%).  相似文献   

10.
丁香非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为有效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薄层色谱表明丁香有效部位主要含有8种成分.有效部位酸水解后可显著提高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落葵籽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旋转回流提取(ME)和超临界CO2萃取(SCE)的提取率分别为20.14%和20.93%,明显高于索氏法(SE)的提取率15.37%;GC-MS分离鉴定,三种方法提取的落葵籽油均检测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酸共有成分为13种,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2.49%)明显高于SE法(24.73%)和ME(24.34%)法,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4.16%)却明显低于SE法(43.38%)和ME法(38.48%),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29.67%)略高于SE法(27.62%)和ME法(26.92%)。  相似文献   

12.
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希雄  余群力  田甲春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1):144-147,153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对成熟0、3、8d的牦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了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不同来源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牦牛肉成熟的0、3、8d分别检测到54、58、63种挥发性的风味成分;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总体增加,其中,经过8d的成熟,3-羟基-2-丁酮、2-甲基-3-呋喃硫醇、2-甲基-丁醛分别比成熟0d时增加了183.17%、128.40%、190.10%,增强了牦牛肉的香味;脂质来源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降低,其中,醛类相对含量总体降低,减弱了牦牛肉的脂肪味;饲料来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降低了20.30%,来自于饲料的气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前者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优点.EGSB反应器的出水回流提高了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使EGSB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HS-SPME-GC-MS),对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的图谱表示:花生油与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区域区分明显,有很强的辨识性,可以充分区分二者的挥发性气味。HS-SPME-GC-MS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与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的将花生油与花生油香精气味成分区分开来,对食用植物油市场掺伪判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很好的社会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汪竹琴 《南方农机》2017,(18):72-74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对烟用香精和料液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指标进行测定,考察环境、仪器、方法等因素对5种不同性状的香精香料挥发性成分总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共完成280×5组实验。通过成对数据t检验结果,得出影响挥发性成分总量最显著的因素是蒸发皿形状与厚度(重量),其中挥发性很强的样品,在各实验条件下基本完全挥发,仅有蒸发皿形状对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对于粘稠不均匀的样品,检测前样品是否摇晃均匀对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影响因素均对不同的样品测定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核桃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可以用来评价其氧化程度。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了氧化核桃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正戊醇、戊醛、己醛和壬醛,其中己醛含量最高。随着核桃油氧化程度的加深,挥发性成分戊醛的含量增加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籽瓜取籽环节人工参与度高、劳动强度大这一难题,借助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拟定一种脱籽效率高且具备清选功能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阐述了脱籽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主要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运用Pro/ENGINEER三维造型软件对装置进行整体建模,并通过Pro/MECHANICA及ADAMS软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籽瓜脱籽清选装置作业质量可靠,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对辣椒产业研究发展进行介绍,包括辣椒碱、辣椒红素和辣椒籽油的开发等,并对辣椒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辣椒由低附加值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既解决了农村及城镇劳动力过剩问题,又解决了新疆辣椒生产过程中辣椒籽的浪费问题,可增加农民收入,对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几种沙棘果实与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拉浩地区(半干旱地区)与斯皮特(干旱地区)的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1型沙棘(外来品种),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海拔2730m),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52.8%~60.7%)高于饱和脂肪酸(10.6%~29.9%)。同样,除了柳叶沙棘以外,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1.7%~86.5%)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5%~27.2%)。在果肉油脂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37.1%~46.4%)、亚油酸(6.4%~15.0%)、油酸(4.0%~6.9%)和软脂酸(9.1%~28.1%)。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0%)和α-亚麻酸(1.3%)。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37.1%~46.4%),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46.4%)。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除了斯皮特种群(9.1%),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6.4%~28.1%)。在种子油脂中,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39.8%)和α-亚麻酸(25.4%)。在柳叶沙棘种子中软脂酸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29.3%)。其他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花椒是我国种植广泛的经济作物.由于花椒收获的农艺要求复杂,使得花椒机械收获的研究起步较晚,花椒收获机的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为此,探讨了花椒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对今后花椒收获机械的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