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关注的焦点.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的现状,指出当前资助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的缺陷,提出和谐社会视角下构建贫困大学生救助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文静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4,(18):38-38
今天是2014年9月3日,转眼中秋又至,这是我们开展为老人送关爱、送温暖活动的第三年。筹款不易,基本上只能靠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捐款,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我永远记得第一次慰问老人时看到的那些凄凉景象,心都能被揪起来,所以,哪怕再难,也不想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4.
李东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8-72,142
年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国家民政部门的官方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 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他们的大量存在对国家、社会、家庭及本人会带来严重危害,亟待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和救助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现有救助体系的缺陷的分析基础上,从救助的供给主体、供给措施以及相应的法律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比较完善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以城乡特困群体为主要救助对象,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社会保险、扶贫开发政策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就学、就医、养老等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6.
郭铭华 《新农村(黑龙江)》2014,(11):14-14
近日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我省共有259万城乡贫困群众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据省低保局副局长王广焱介绍,“十二五”以来,我省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了56%和62%,在全国较早地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省及地方财政每年列支1.2亿元,保证了临时救助工作的常态化实施。目前,全省基本构建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7.
刘晓冉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87-88
在我国新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体系面临一些难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局限性。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5,(10):1-1
近日,全省贫困群体盼望实施的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意见由省政府正式出台。这项惠及85万城市贫困人员和120万农村特困人口的政策分12条渠道实施救助。其中,55万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以每人每年平均200元的标准予以救助,城市困难户因病、因灾和升学困难的全部实施分类救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辽宁省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随之而来的扶贫重点转向了相对贫困问题。辽宁作为我国东三省的南部省份,具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相对贫困问题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该文针对辽宁省相对贫困的人口特征,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坚持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动摇,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扶贫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形成扶贫大格局。 相似文献
12.
试图从社会保障视角入手,分析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学中的逻辑基础,并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农业产业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是地区发展的桥头堡,是带动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由于更为强调了"效率优先",对"兼顾公平"的关注略显不足,造成了城市中贫困人口的大量增加.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规定,采用同一城市中实行统一社会救助模式的方法来保证城市贫困人口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政府建立统一社会救助的政策指导既没有考虑到城市中不同区域间的区位差异,又没有考虑到不同城市区域间社会救助面临的主要矛盾,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社会救助面临诸多的挑战.在详尽的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观和社会救助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构建城市中区域救助模式来实现城市社会救助与城市自然分区的结合,以促进社会救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敏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28(3):28-28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势必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体系,加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文章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海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1):109-1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养老、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通过对老人们的救助,使其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先秦时期对老人的救助制度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免除赋税徭役、减免刑罚、赐物养老以及对致仕官吏的优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疆已建立了"奖、贷、助、补、免"为主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但未能考虑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情况,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资助问题。本文着重从资助操作程序,资助形式、方式,资金来源渠道,精神资助的跟进等方面论说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救助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不适应新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重点指出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现代农业》2006,(1):42-45
2003年9月。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两年多来,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履行政府职能出发,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相协调。高效率、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现就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