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甘草叶水浸液对中华鳑鲏和草金鱼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笔者将中华鳑鲏、草金鱼分别放在不同剂量的甘草叶水浸液中进行密闭缺氧试验,观察中华鳑鲏和草金鱼的存活时间。结果显示:在17℃~22℃水温下,不同剂量的甘草叶水浸液可延长中华鳑鲏和草金鱼的存活时间,剂量为333.33 mg/L的甘草叶水浸液使中华鳑鲏存活时间极显著提高(P0.01);499.99 mg/L、583.33 mg/L的甘草叶水浸液使草金鱼存活时间显著提高(P0.05),416.67 mg/L的甘草叶水浸液使草金鱼存活时间极显著提高(P0.01)。表明一定剂量的甘草叶水浸液可显著提高中华鳑鲏和草金鱼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枸杞叶、枸杞果柄水浸液对中华鳑鲏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笔者将中华鳑鲏放在不同剂量的宁夏枸杞叶、枸杞果柄水浸液中进行密闭缺氧试验。结果表明,在19℃~20℃水温下,与对照组相比,枸杞叶水浸液0.4 mg/mL剂量显著延长了试验鱼的存活时间(P0.05),0.8 mg/mL、1.2 mg/mL、1.6 mg/mL和2.0 mg/mL剂量极显著延长了试验鱼的存活时间(P0.01);枸杞果柄水浸液1.2 mg/m L和1.6 mg/mL剂量显著延长了试验鱼的存活时间(P0.05),0.8 mg/mL剂量极显著延长了试验鱼的存活时间(P0.01)。说明适当剂量的枸杞叶、枸杞果柄水浸液均可提高中华鳑鲏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3种中草药当归、黄芪、五味子的浸提液对泥鳅抗缺氧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最适剂量。试验采用密封瓶口的方法,测定泥鳅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1‰的当归、黄芪、五味子浸提液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泥鳅的存活时间。其中,1‰的当归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了16.23%(P<0.05);1‰的黄芪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20.39%(P<0.05);1‰的五味子浸提液组泥鳅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29.07%(P<0.01)。1‰的黄芪和五味子浸提液可以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泥鳅的抗缺氧能力,而1‰当归浸提液对泥鳅的抗缺氧能力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 19期(孵化 72h)性腺中的PGCs,对其应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和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并于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复苏后的PGCS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结果发现:从第 19期性腺中获取的PGCs在同一种冷冻保护液下,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对PGCs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平衡方法相同,在不同冷冻保护液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 (P<0.01)差异。PGCs经体外培养 24h后再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后其存活率、体外培养存活时间均极显著(P<0.01)短于分离后直接冷冻的PGC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增强训练对小鼠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30)、运动对照组(n=30)给予等量蒸憎水服用,甘草黄酮安静组(n=30)、甘草黄酮运动组(n=30)给予甘草黄酮250mg/kg.dT持续灌胃5w,运动训练为递进式游泳练习(每周6d),对4组小鼠5周后的运动与耐缺氧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甘草黄酮安静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较安静对照组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血乳酸、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而肝糖原水平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黄酮对小鼠耐缺氧时间、游泳力竭时间有延长效果,并且可调节运动后的血乳酸、尿素氮以及肝糖原等指标水平,具有增强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建立乳腺康注射液质量标准。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要求,分别建立乳腺康注射液中甘草、青皮、蒲公英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重金属的检查方法并规定限度,采用HPLC法建立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限度。结果表明,甘草、青皮、蒲公英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甘草苷在0.0459~0.7340 μg,甘草酸铵在0.0661~1.0580 μg,橙皮苷在0.0592~0.9470 μg,咖啡酸在0.0384~0.6140 μg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0.9990、0.9999、1.000;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5%、99.87%、98.39%、103.49%,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4.82%、3.63%、2.94%、0.85%;乳腺康注射液中含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及咖啡酸分别不低于88.90、138.48、136.50、21.54 μg/mL;按乳腺康注射液每日最大使用剂量计算,铅、镉、砷、汞、铜分别不得超过23、3、6、2及150 μg。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为控制乳腺康注射液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归芪益母汤耐缺氧及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芪益母汤经水提醇沉制成注射液 ,给小鼠经腹腔注射给药 ,进行常压缺氧、减压缺氧、化学法缺氧和抗氧化试验 ,探讨了归芪益母汤对小鼠耐缺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归芪益母汤注射液显著延长了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P<0 .0 1 ) ,其中常压缺氧存活时间延长 1 1 0 .2 1 %,减压缺氧存活时间延长 76 .4 8%,化学法缺氧存活时间延长2 4 0 .87%,提示归芪益母汤能够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抗氧化方面 ,体内试验表明 ,其能显著降低小鼠因急性缺氧再暴露所引起的 MDA的产生 (P<0 .0 1 ) ;体外试验表明 ,能拮抗 H2 O2 诱导的溶血 ,抑制超氧离子 (O- 2 )生成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复方甘草酸铵在治疗犬常见食物中毒病中的疗效,将犬食物中毒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治疗和常规中毒治疗。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65.45%(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66.00%,对照组为14.54%(P<0.01)。表明复方甘草酸铵在治疗犬常见食物中毒病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合用,测定牛奶中霉菌毒素残留量和体细胞数量,以确定本添加剂对奶牛霉菌毒素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前原料奶中的黄曲霉毒素AFM1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经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处理后,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在添加二氢嘧啶和甘草酸合剂前后差异显著,添加组有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说明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合剂能显著缓解霉菌毒素蓄积对奶牛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党参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的作用。方法:取小鼠160只,随机均分16组,每4小组为一组实验组,共4组实验组。实验组Ⅰ分别为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试验组分别以5.0g/kg(低剂量)、10.0g/kg(中剂量)、20.0g/kg(高剂量)给小鼠口服党参水煎液和腹腔注射党参水煎醇沉液,1次/d,连续给药3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党参水煎醇沉液各剂量组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显著延长(P<0.01),口服党参水煎液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党参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能够提高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能力,而水煎液口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甘草中的甘草酸以18H两种构异差向异构体存在(即α体和β体),β体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α体.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作用;近期,德国学者发现,甘草甜素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亦可抑制其他病毒的生长,包括疱疹病毒,还可抑制培养细胞内HIV的复制.实验结果表明:(1)添加0.1%甘草粉可降低仔猪大肠杆菌的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抗病能力;(2)饲料中添加0.1%甘草粉可降低猪群应激反应;(3)饲喂甘草粉后,猪群毛色发亮,皮肤红润,体质健壮,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建立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0 mm,5μm),检测波长237 nm,以乙腈(A)-0.05%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显示,10批样品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01。经对照品比对,指认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两个指标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102.4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以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的测定对甘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甘草对氟苯尼考药动学的影响,试验以三黄鸡为试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甘草酸组和甘草提取液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甘草酸和甘草提取液(按体重2 m L/kg),每天1次,连续灌服7 d,然后各组灌服氟苯尼考并在规定时间点采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后使用3P97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能显著降低氟苯尼考的吸收半衰期(t1/2Ka)、达峰时间(Tpeak);甘草提取液能显著降低氟苯尼考吸收半衰期、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t1/2Ke)、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说明连续灌服甘草酸7 d可促进氟苯尼考在三黄鸡体内的吸收,而甘草提取液可显著加快氟苯尼考的吸收与排泄。  相似文献   

1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甘草浸膏中主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乙腈-水(0.1%冰乙酸+5 mmol/L醋酸铵)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32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数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甘草苷在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0.5μg/mL,定量限为1μg/mL;甘草酸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5μg/mL,定量限为10μg/mL,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甘草浸膏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甘草多糖和甘草酸对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多糖和甘草酸,进行抗病毒活性比较。用MTT法比较了它们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及以三种加药方式(先药后毒、先毒后药、药毒同时)抵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细胞的影响,并用平均病毒抑制率比较甘草多糖和甘草酸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先药后毒,甘草多糖能显著抑制NDV感染细胞(P0.05),平均病毒抑制率为60.6%;先毒后药,甘草多糖和甘草酸都能显著抑制NDV感染细胞(P0.05),其中甘草多糖的平均病毒抑制率为74.28%,甘草酸为62.3%。通过平均病毒抑制率比较,表明甘草多糖的抗病毒活性优于甘草酸。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的灭菌条件,对实验动物配合颗粒饲料(鼠料)中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不同时间的高压蒸汽(121℃、0.14 MPa)(蒸汽灭菌)和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照射灭菌)对鼠料灭菌,依据国标做细菌培养,观察灭菌条件及效果,并对鼠料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20 min蒸汽灭菌和20.0 kGy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时细菌培养为阴性;蒸汽灭菌比照射灭菌更容易造成营养成分的破坏,两种方法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时间下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维生素的损失都有显著差异(P<0.05),矿物质除铁外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照射下,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鼠料消毒灭菌的适宜条件为20 min蒸汽灭菌或20.0 kGy照射灭菌;蒸汽灭菌对鼠料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而照射灭菌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水浸提液对田间常见杂草的化感抑制作用以及利用黄花草木樨化感作用进行生物除草的可行性,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对藜(Chenopodium album)、臭草(Melica scabrosa)、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等7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同时测定黄花草木樨干草粉对田间杂草生物量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能显著抑制籽粒苋、山苦荬、藜、稗草及车前草的种子萌发(P<0.05);能显著抑制藜、籽粒苋、稗草、山苦荬、车前草的幼苗生长(P<0.05);黄花草木樨干草粉能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生物量,且对田间杂草的抑制效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施用量达90 g·m-2时,对田间杂草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黄花草木樨的抑草能力具有选择性,对不同种杂草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存在差异;黄花草木樨干草粉的施用量在90 g·m-2及以上时,能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数量及重量.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7):53-57
采用0.15、0.10、0.05 g/mL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浸种,以蒸馏水作对照,研究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根茎水浸液>叶水浸液>根际土壤水浸液,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茎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0.15 g/mL作用极显著(P<0.01);叶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黑麦草的化感作用不同,且都具有一定的浓度趋势。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9):45-47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稀释保存液对常温下羊精子活率及存活时间的影响。选取哺乳动物8种常用精液稀释液配方,检测精液稀释后精子活率变化,分析精子存活时间及生存指数。结果表明:不同稀释液对羊精子活率的影响均有差异,精子活率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同种稀释液在4℃条件下对精子的保存效果更好,与25℃条件下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延长和提高(P0.01);B组液(无水葡萄糖+柠檬酸钠+新鲜卵黄)精子总存活时间、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在4℃条件下分别为(108.2±9.6)h,(61.5±7.4)h和(63.5±5.8)h,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10):5-10
观察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效果。在测定感染弓形虫小鼠最小致死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制剂(35、25和15 g/kg)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300、200和100 mg/kg)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治疗剂量的效果,每只鼠经腹腔感染25个弓形虫速殖子后4 h,鼠逐只经胃灌服25 g/kg中药复方制剂或200 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日2次,连用5 d,同时设感染不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以小鼠存活率与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组织病变程度以及SOD活性等指标评价药物效果。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的比较显示,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中剂量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腹腔液中虫体数相近,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验证试验显示,中药复方制剂组(25 g/kg)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200 mg/kg)的小鼠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和血清SOD活性相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能减轻肝、肺、脾的组织病变。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弓形虫效果,25 g/kg的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