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为明确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sp.与杀虫剂混用的效果及其机理,采用感染饲喂和微量点滴法,研究了感染微孢子虫的棉铃虫幼虫对辛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LC50之比为4.855,对溴氰菊酯LC50之比为7.953.随着微孢子虫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的增加,棉铃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感染微孢子虫5天,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3.278,与感染3天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当剂量为107个孢子/mL时,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4.090.经微孢子虫处理后,棉铃虫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均增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以电子显微术观察蝗虫变态微孢子虫在25℃和20℃下从裂殖体到孢子的发育过程。蝗虫变态微孢子虫的裂殖体为双核:在25℃下发育,一个母孢子形成二个孢子母细胞,极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双核孢子极管为16圈。在20℃下发育,一部分的变态微孢子虫由一个母孢子形成八个孢子母细胞。在八孢子的母孢子中可见偶线联会复合物。孢子母细胞被包裹在一层孢子泡膜内,早期的孢子泡膜内可见管状结构,八孢子的极管为18圈。 相似文献
4.
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陈建业,宁玉霞(河南省许昌林科所,许昌461000)宁玉亭(许昌市森防站)人们一般把属于微孢子虫门(Microspora)微孢子虫纲(Microsporea)的原生动物(Protozoa)称为微孢子虫类(Microspor... 相似文献
5.
蝗虫微孢子虫对雌性东亚飞蝗生殖器官侵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侵染蝗虫的靶组织主要为脂肪体(Canning,1953;Hen-ryandOma,1981),在蝗虫的围心细胞及神经组织,以及后肠、生殖腺中也发现有病原。在感病的摩门螽斯(Anabrussimplex)体中... 相似文献
6.
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幼虫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微孢子虫,孢子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2.832±0.486)μm×(1.947±0.317)μm。它能寄生粉纹夜蛾的大多数组织器官,在虫体内的发育过程具有微粒子属Nosema的分类特征,并初步命名为Nosema sp.。 相似文献
7.
8.
9.
蝗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约翰·E·享利研究应用微孢子虫来防治蝗虫,同时也可结合病原病毒利用,其控制效果既快、残效又长。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防治棉铃虫的杀虫抗生素筛选及其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进行了50多种抗生素对棉铃虫的毒力测定和有关作用方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在触杀和胃毒试验中,仅Avermectin的系列显示出明显的毒力效果,其中B_1组分效果尤为突出。触杀和胃毒作用两方面相比,72h的胃毒LC_(50)为432mg/L/g幼虫,比触杀LC_(50)(3782mg/L/g幼虫)约高9倍。但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较好。在生长抑制试验中,仅Allosamidin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效果。处理后的第6天,40mg/L处理的幼虫体重(38.06mg/头)只相当于CK(279.40mg/头)的1/7;体长(19.7mm/头)只相当于CK(25.4mm/头)的77.5%;化蛹率仅为7.2%,而CK为93.1%。在驱避试验中没有任何抗生素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农药雾滴在吊飞昆虫不同部位的沉积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翔的昆虫对农药雾滴不只是被动的接收靶体,它对不同粒径的雾滴有一定的选择捕获能力。作者在试验风洞中初步研究了粗雾滴、细雾滴两种喷雾方法在模拟昆虫靶标和吊飞活体粘虫靶标上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靶体形状对雾滴沉积有很大影响,雾滴在尖细靶标(触角、腿)上沉积量(μg/cm~2)远高于粗大靶标(体);农药雾滴在吊飞昆虫上的沉积量一半在翅上;雾滴粒径对其在靶标上沉积分布有很大影响,同样施药剂量下,吹雾法(43μm)药剂在吊飞粘虫上的沉积量是常规喷雾法(181μm)的1.49倍。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菊酯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027、0.1554和0.1084。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估算值的一半,杀死率为80%,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氰戊菊酯可使用14次,三氟氯氰菊酯可使用19次,溴氟菊酯可使用31次。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氰戊菊酯;棉铃虫对含氟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不含氟的菊酯。试验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