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敬生 《新农村》2001,(6):24-24
茶叶在种植过程中,要施用农药和化肥,加上空气和环境的污染,一些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茶叶中,使品质下降。采用传统方法加工时,这些有害物质不能除去,在人们饮用时会随着浸泡过程溶入茶水,导致茶水口感下降,长期饮用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前不久,印度帕纳吉茶叶研究所推出一种新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加工茶叶,不仅能有效地清除其中残存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恢复原有的良好口感,而且还能提高茶叶的抗霉能力,长期贮藏后仍然清香扑鼻,色、味俱佳。该技术的关键是在鲜茶叶选拣后实施合适的杀青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种子贮藏技术,综述了影响贮藏期的因素,重点阐述了超干贮藏、超低温贮藏和人工种子等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提出了今后种子贮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规定允许的极限之内,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无公害茶叶是今后茶叶消费的必然要求。实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管理已成为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新技术。下面介绍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试论唐宋时期的茶叶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叶是唐宋时期的重要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因此,经济作物又被称为技术作物。茶叶生产技术性强,茶园管理、茶树栽培、茶叶采摘以及茶叶的加工焙制与贮藏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新作物的出现意味着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和完善。……因为农业,或者说种地,牵涉到千家万户。一项农业革新的成败始终取决于社会的支持、推动和要求。……技术迟早要成为社会的必需;那时候,一切都取决于技术,技术起着第一位的作用”。(1)唐宋茶叶产量增加、茶叶商品质量提高,与当时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茶树栽培技术唐代以前,文…  相似文献   

5.
茶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农产品,具有鲜爽清雅的自然风味,在贮藏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在茶叶的贮藏保鲜中,要尽可能减少这些闲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延长其食用价值。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绿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应用于绿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绿茶保鲜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发展方向,以期为茶叶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74-275,277
总结了2010年前信阳市浉河区茶叶供给情况及红茶制作新技术引进的背景,分析了红茶制作新技术的引进对该区茶叶生产及供给的影响,以期为该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析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健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何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是所有茶叶种植者需要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同时探讨了提升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的基本手段,旨在帮助茶叶种植者和茶叶的生产者更好地提升无公害茶叶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从茶叶生产到消费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为避免降低茶叶品质,减少经济损失,就要认真地研究茶叶的包装和贮藏问题。本文通过几种不同包装材料和贮藏方法比较试验,研究如何选择包装材料和贮藏方法,为从事茶叶包装和贮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深入,FTIR在茶叶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阐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其技术在茶叶品质鉴定和茶叶定性识别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同时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绿茶为原料,进行为期12个月的贮藏试验,研究贮藏温度对优质绿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4℃及室温下贮藏10个月后,优质绿茶的物理性状、品质成分含量、感官品质都有下降或劣变.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茶汤透光率T640值逐渐下降,茶汤红绿色度表征度a,茶汤黄蓝色度表征度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下降,含水量上升,感官品质下降,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贮藏温度越低,优质绿茶的品质成分保留量越多,感官品质保持得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准确、无损鉴别恩施玉露茶的保存年份,扫描在良好条件下连续保存5a(2010-2014年)的100个恩施玉露茶,获得其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S-SVM)建立绿茶保存年份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9.99%,验证集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1 7,验证均方差(RMSEP)为0.255 0。初步实现了市售绿茶保存年份的快速鉴别,该方法也为其他茶类保存年份的判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贮藏温度对越心和章姬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越心、章姬草莓果实品质的变化特征,包括果实外观色泽、果实花青苷含量和组分以及果实糖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3个贮藏温度下越心、章姬草莓果实品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 ℃和4 ℃低温贮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都明显优于室温(15 ℃)贮藏,从能耗角度考虑,4 ℃低温贮藏更有优势。在室温(15 ℃)下,越心草莓的贮藏性要优于章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甜菜块根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菜块根BETA 218为材料,研究甜菜块根在0,4和-18℃和露天4个贮藏温度下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酚、有机酸含量以及失重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蔗糖、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酚、有机酸含量和失重率呈上升趋势.0和4℃贮藏的甜菜块根品质比露天贮藏好,而-18℃冻固的甜菜各品质指标都优于其它贮藏温度.[结论]甜菜冻固前贮藏温度的变化会加快甜菜贮藏品质的劣变,恒定低温贮藏能更好的保持甜菜块根贮藏品质,且在采后贮藏期间甜菜冻固速度越快,贮藏品质保持的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Late-mature peaches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 Dongxuemi ) were stored in air,modification atmosphere (MA)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s (CA) at 1℃ to investigate enzymatic activities,flesh browning, quality attributes and fruit storability during storage periods. Peaches stored in CA condi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lower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compared to that kept in MA and in air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storage. CA treatments indicated a better result in maintaining fruit firmness, color and titratable acidity than MA and control treatment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tamin C and total soluble solids of peaches stored in CA, MA and air. Increasing PPO activity obviously stimulated flesh browning. Peach fruits stored in CA conditions showed a lower activity of POD and higher firmnes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storage. The peaches stored in 5%CO2 + 5%O2 and 10%CO2 + 5%O2 for 92 days had a good quality without any off-flav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CA conditions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enzymatic browning, delayed senescence and maintained quality of late-mature peaches.  相似文献   

17.
以桂龙1号红龙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红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探寻红龙果的最适贮藏温度,为延长红龙果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5℃低温可显著抑制红龙果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的重量损失,有效延缓可溶性糖的分解消耗,保持红龙果果实的风味和品质;3℃以下低温会引起红龙果冻害的发生,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红龙果最适宜贮藏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马铃薯原地留存储藏方式的可行性,为该项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理论, 在黔西北六盘水水城县5 个样地选取当地广泛种植的威芋3 号和会-2 号为供试样品,通过分析田间留存贮藏方式 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 等品质指标含量状况,测定相应的气候和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剖析影响 该贮藏方式下马铃薯保鲜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地留存贮藏方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和Vc 含 量均在贮藏初期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则相反曰同一马铃薯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贮藏 品质优于低海拔地区,温度是马铃薯贮藏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越高袁光照越强,降水量越少袁马铃薯的贮藏效 果就越,影响马铃薯原地留存块茎品质的优劣土壤环境因子有产地的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粘粒等 理化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热水预处理和冷藏对草莓贮藏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不同温度热水预处理和冷藏对草莓贮藏期及品质的影响,以全明星为试材,经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后,室温贮藏,测定草莓贮藏期及其相关品质,并与4℃冷藏及室温贮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冷藏对防止草莓腐烂,失重及维生素C含量减少作用明显,而热处理除防止失重效果较差外,其他效果都优于室温贮藏;45℃和50℃2种温度热水预处理效果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效果仍然不如4℃冷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名优茶Camellia sinensis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首先关注的是名优茶内在品质和安全,其次是知名度和价格;不同用途的名优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同,商务礼品茶要高于自用;约62.7%和72.6%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早和嫩持无所谓态度;40.7%消费者认为群体品种或无性系品种制名优茶各有特色,不过偏爱无性系的比例远高于群体品种;有65.5%消费者喜欢手工制作或手工结合机制名优茶,只有10.0%消费者喜欢纯机制茶;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大认证,以及质量安全(QS)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达91.0%和85.0%;77.4%和76.1%的消费者会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和专用包装,比较喜欢的包装单位是50 g和2~3 g。名优茶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手工与机制、早与嫩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证名优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