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策解读     
89.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提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西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现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先导、以加强主产区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加快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加大政策支持为保障等规避粮食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3月4日的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一经提出,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泽县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坚持以创新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与时俱进,跨越式发展,在由重点农业大学向高水平综合型大学转变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张蓉 《甘肃农业》2016,(18):27-28
从通渭县农作物种植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项目为支撑、以农业机械化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突破、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导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84-286
改变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状况,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促成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葛波 《新农业》2010,(8):59-59
2007年8月成立,合作社坚持“诚信守法、勤劳致富、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办社宗旨,以服务社会、服务成员为己任,养猪成员为基础,以养猪业为依托,以合作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途径,以全方位为成员服务为立足点,以推动地区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为根本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办社特色,  相似文献   

11.
结合海洋技术专业物理海洋学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海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把物理海洋学的知识体系分为物理海洋学预备课程、物理海洋学核心课程、物理海洋学应用课程和物理海洋学综合利用课程4个层次,并结合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4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轮廓,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海洋技术相关专业的物理海洋学课程群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83-7384
以各高校间学生认知能力和地区资源的差异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解构,普通生物化学课程的梳理,妥善处理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和"四大工程课"的关系,巧妙连接生物专业英语课和双语教学课等举措,使生物技术专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在掌握学生认知能力和地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达到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微课程"的特点,研究微课程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有效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专业课程同质性特征明显、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足、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较差、课程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科学确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不断彰显课程体系特色,建设系列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办学声誉。  相似文献   

15.
课程目的强烈的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追求,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期望,尽管思政课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服务于此政治性的实现,但一线教师重点关注课程吸引力更为恰当。课程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属性即生活性,是学生接受教育意愿的基础,挖掘并科学展现内容的生活性是提升课程吸引力的关键。本体性是思政课及其模块教育教学内容相互区别的特征,本体性内容的提炼既彰显教师的功力,更是教材体系向教师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是课程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唯有课程的政治性、生活性、本体性相互融通并统一,课程方有吸引力,实效性方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26-8727,8730
以项目式教学为总体思路,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对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学科形成较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崇梅  舒永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1,(8):5000-5001,5011
在课程体系改革原则基础上,通过课程典型相关分析,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高校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鑫斌  刘峰  赖凡  黄云  习向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04-18506
在分析原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植物营养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成功地建立了新型《植物营养学》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为全校非农专业学生开设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笔者主要从课程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基地、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公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许多高校公选课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扬州大学公选课教学实际情况调查,在对影响选修课教学质量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意见,以便为高校公选课的建设提供思路,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