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花生收获的过程包括挖掘花生、分离泥土、铺条晾晒、捡拾摘果和分离清选等作业.花生的收获经历了手拔、镢刨、犁耕和机械收获四个阶段.目前花生收获机械按功能的完善程度分类,有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挖掘)机、花生复收机;摘果机和用于联合收获的联合花生收获机等.  相似文献   

2.
木薯收获机械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木薯收获机械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通过对木薯收获机械应用前景的分析,表明了木薯收获机械在木薯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花生收获的过程包括挖掘花生、分离泥土、铺条晾晒、捡拾摘果和分离清选等作业.花生的收获经历了手拔、镢刨、犁耕和机械收获四个阶段.目前花生收获机械按功能的完善程度分类,有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挖掘)机、花生复收机;摘果机和用于联合收获的联合花生收获机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内外木薯收获机械的技术要求比较,以及木薯块根机械的收获方式及其收获效率、效益及对土壤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木薯收获机械在柬埔寨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发木薯收获机械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采用机械将木薯茎杆与块根分离,使块根在不损伤的前提下将其从土壤里拔出或挖出并将其进行输送、收集的作业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收获相比,采用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薯农收入。  相似文献   

6.
木薯收获机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国内外块根类作物收获机械的进展,分析比较几种常见的块根、块茎类采收方法,探讨木薯机械收获的作业工艺和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木薯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发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天然植物激素的调节以来,化学工作者合成了一些与天然激素同等效应,或能改变天然激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这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由于机械收获的发展,研究较早、应用较广的。一类是助收剂(Harvest-aid Chemicals)。近十几年,在棉花的各个生育阶段也应用了不少生长调节剂品种,目的是:(1) 改善种子发芽活力;(2) 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3) 提前开花,增加座果率;(4) 生育后期生长的抑制和催熟;(5) 利于机械收获;(6) 改进棉纤维质量,增加产量。其中调节生长发  相似文献   

8.
4Y-1200型药材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解决当前国内药材收获机械缺乏,少数几种药材挖掘机械仍需人工捡拾、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4Y-1200型药材收获机.【方法】对挖掘装置、药材与土壤分离装置、作业深度调节装置等关键机构进行原理方案与结构方案设计,确定了各部分关键参数.根据药材根茎在输送带上的受力情况,分别分析了药材根茎在输送带上下滑的条件和脱离输送带的条件,以此确定了保证药材根茎能够向上输送的条件.【结果】输送带线速度、输送带倾角和抖动轮半径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需满足:v~2/rg≥sin(θ-φ)/sinφ和v~2/rg≤cosθ.【结论】为物理样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和种植环境,为开发轻简型、实用的木薯收获机提供基础数据,以解决丘陵地区木薯收获的技术难题。[方法]调研丘陵山地的木薯收获问题,测量木薯块根的最大入土深度、块根分布面积最大直径、块根长度、块根最大直径、单块薯质量、单株薯总质量、单株块根数量、丘陵山地道路和小田块的坡度。[结果]块根最大入土深度的平均值为200.0 mm,最大值为273.0 mm,块根分布面积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601.2 mm,最大值为812.0 mm,丘陵山地道路的坡度平均值为10.0°,小田块的坡度平均值为3.8°。根据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提出人工动力轻简型拔起式木薯收获机的工作宽度、工作长度可设计为560.0~820.0 mm,拔起行程可设计为300.0~600.0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山地小田块上使用的人工动力轻简型拔起式木薯收获机,重量小于25 kg的行走性能较好,重量大于25 kg的行走、移动操作比较困难。根据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数据减小木薯收获机的工作宽度、工作长度,就能减小木薯收获机的总体尺寸,从而减轻重量,能够适应丘陵山地的行走和木薯收获。[结论]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把木薯种在垄中间,则大大有利于木薯收获机快速移动到木薯旁边,提高收获生产率。木薯收获机的重量和尺寸是影响丘陵山地木薯收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木薯田间机械化作业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薯田间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前景,阐述了木薯的生物学特性,木薯在种植、中耕、收获及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方面的机械化利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木薯种植机、中耕机、收获机和木薯茎秆粉碎还田机,对各种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适应性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在木薯田间机械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木薯田间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树移植与养护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树移植与养护管理技术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该文介绍了大树移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包括土球起挖、吊运、栽植及修剪、浇水、松土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整地机具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和旋耕刀轴中间增加一组超深松装置。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深松、旋耕、起...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地块小、坡地多的现状,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通过对各关键作业部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选型,研制出了一种携有偏心摇臂结构振动挖掘装置,挖掘深度可调节且与手扶拖拉机相配套的4UM-640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田间试验表明:该挖掘机收获作业时掘薯、输运顺畅,减阻碎土、土薯分离效果明显,伤薯率为3.6%,损失率为4.1%,明薯率为97.1%,达到了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马铃薯收获依靠人工或小型挖掘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4U-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土薯分离装置、茎秆分离装置、垂直提升装置、装袋装置、传动系统、机架以及行走装置等部分组成,结构紧凑。通过运动学分析和试验,确定了各装置的关键参数。运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虚拟样机,进行模型验证,各零部件之间不存在干涉现象。该机可一次性完成2行马铃薯的挖掘、土薯分离、薯秧、杂草和残膜分离、垂直提升以及装袋等工序,克服了马铃薯收获机装袋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章凯  姚立健  李婷  王雨潇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84-185,207
针对竹根挖掘过程机械化程度低,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等问题,自主研发了一种自动挖掘竹根的机器,其具有过程稳定性强、便于携带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竹林资源的开发,有助于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所设计的挖掘机进行性能实验得出,该毛竹根挖掘机的有效挖掘深度为250 mm,而大多数竹根深度为150~200 mm,即使竹根深度超过其有效深度,该机器依然能把竹根完整挖出;该竹根挖掘机挖单个竹根所花费的时间为2~5 min,相比于传统人工,效率提高了65%,且能实现自动化。土壤湿度越大,挖掘竹根的难度相应增加,当土壤湿度较大时,并不一定能把竹根完整挖出,有时需要人工辅助。对于较干土壤,挖掘机可以完整地把竹根挖出;对于干土壤,该机器也能成功把竹根完整拔出,并且可以切开砂石颗粒,降低土壤硬度,有利于新竹的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整地机具1ZMS-35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后增加了一组超深松装置(最大深松土深度可达35 cm),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深松、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经田间试验证明:1ZM-35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保墒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深松装置的联合整地机。  相似文献   

17.
沿黄稻区土壤透水性状况及深松施肥的改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沿黄稻麦区稻作期间 57块典型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测定 ,表明 59.6%的田块的土壤渗漏速率在 2 0~ 30mm/d ,约 30 %的田块渗漏速率过大 ,1 0 .5%的田块则因有障碍层而使土壤渗漏率过小。调查发现 ,施肥状况与土壤透水性有较密切关系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透水性能有改善效果。采用日产深松机深松 1~ 4次能有效打破 0~ 45cm土层内的紧实层或障碍层 ,减轻土壤紧实度 ,提高土壤渗漏速率。其中以深松 1次处理的产量最高 ,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土壤透水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所设计的小型自行式沙生灌木收割机的总体结构,用以解决科尔沁沙地灌木收割问题。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该机器的通过性能研究,将机器反复通过前后对沙土坚实度的影响作为割灌机在沙地通过性能的评价指标,得出该割灌机的牵引力系数与滑转率的关系曲线。试验表明,该割灌机在沙地有较好的通过性能,能满足灌木收割的需要;反复通过同一车辙后,沙土坚实度基本不发生变化,即不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9.
无径流和淋溶条件下钾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在无钾的径流和淋溶损失情况下,连续3年种植玉米,测定出广西10种土壤的钾肥利用率为79.0%~93.8%,平均为87.5%,研究结果表明,钾肥利用率与作物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供钾量的估算方法对钾肥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土壤供钾量应依据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供钾水平的改变及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来估算才符合实际情况,钾肥利用率的计算也应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