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山东省1978—2007年耕地、粮食和人口数据,分析了三者的动态变化情况,计算了全省及其17个市的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和在空间上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减小趋势;省内各市耕地压力指数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大且耕地压力明显。提出了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销区视角的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要求主销区也要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作为我国第二大主销区的浙江,耕地利用模式唯有向集约用地方向转变。本文从耕地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分析入手,分析了浙江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度和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下降状态,耕地自然本底条件是影响浙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本因素,而农业比较收益低是浙江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省级财政对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农民粮食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3.
依据阳新县域2000-2012年来耕地-人口-粮食系统的演变情况,对耕地压力的变化态势进行了解析,并基于GM(1,1)模型预测了2013-2020年相关基础指标和耕地压力指数K。结果显示,阳新县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发展不均衡,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变化呈现波浪式上升,而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呈快速增加趋势,耕地压力较重;2013-2020年间,系统矛盾将继续存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均逐年升高,耕地压力持续增大。未来阳新县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以实现耕地-人口-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减轻耕地压力。  相似文献   

4.
论粮食产区与销区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良好的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利益关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存在粮食产区与销区责权利不协调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政府调控不合理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为了协调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利益关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机制,明确主销区的责任,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5.
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2000—2011年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区域协调度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耕地-粮食协调水平总体不高,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2000—2011年各市协调度C值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波状起伏变化,协调关系稳定性较差;从空间序列上看,协调度等级在地域上呈不规则分布,地域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协调关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县域尺度对中国粮食主产区157个产粮大县(含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2000—2015年的耕地压力空间属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GM(1,1)模型对其2016—2030年的耕地压力进行拟合、预测。结果显示,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负荷较重,但随着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升,157个产粮大县的总体耕地压力指数由2000年的0.88下降到了2015年的0.66。截至2015年,研究对象中共99个产粮大县处于安全压力区,20个产粮大县处于潜在压力区,31个产粮大县处于轻度压力区,而江苏省邳州市,四川省安岳县、简阳市、宣汉县、岳池县、南部县、资中县7个产粮大县处于中度压力区,存在潜在耕地压力风险。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空间分异显著,马太效应增强,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态势。研究期内,总体耕地压力承载系数持续减小,耕地压力敏感系数波动显著,呈“W”形波动态势。在不考虑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测到2030年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建立耕地压力变动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耕地质量、化肥投入、种植结构、城镇化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显著影响,认为改良种植结构、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仍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昌江县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49年以来海南省昌江县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了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和粮食短缺是制约昌江县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平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97~2007年重庆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动态分析,以及采用spss预测方法对未来的2010年、2020年重庆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过去的10年,重庆市的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有所降低。未来的10年,该市的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减少,人口会有所增加,人均粮食产量将有所减少。因此,应提高人口素质,遏止耕地减少势头,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按照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分别统计测算三类地区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自给必要耕地面积及两者之差,对比分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用于开展一二三产业耕地机会成本。针对粮食主产区较高耕地机会成本及经济发展利益流失现状,为增加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构建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横向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动态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等方法,测度200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变化下的粮食产量变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而探清制约粮食增产和生态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耕地利用变化类型,并形成针对性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整体呈现“北增南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减大于增”的数量变化特征。2000—2018年间,耕地净转出205.98万hm2,建设用地是耕地转出的主要地类。根据耕地利用变化的产出效应,划分4种类型——生态增值-粮食增产型(Ⅰ型)、生态减值-粮食减产型(Ⅱ型)、生态增值-粮食减产型(Ⅲ型)和生态减值-粮食增产型(Ⅳ型),在省级层面上,我国粮食主产区Ⅰ~Ⅳ型面积的占比依次为18.30%、13.36%、33.19%和35.05%,共计造成4.171×1010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和9.253×106 t的粮食减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未利用地补充耕地分别是最有损、最有益粮食与生态安全的耕地利用变化类型。建议要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  相似文献   

11.
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少泽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15-117,131
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证种粮者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利益的补偿力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分析了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特点,明确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客体,明确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建立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云南粮食产能安全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分析1 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对未来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K也呈波动变化,变幅在1.03-1.1 1之间。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25年内,无论按何类粮食消费水平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耕地所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但要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种子园亲本配子贡献平衡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种子园亲本数目与雌、雄球花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评价种子园各亲本配子贡献的数量方法——平衡指数法.该指数是以比率形式反映种子园各亲本配子贡献和各交配组合频率的一致程度,可用于比较不同种子园或同一种子园不同年份亲本贡献平衡性及其子代遗传基础的大小,也可作为优化种子园亲本组成的指标.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平衡指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宁晋县九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从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基础条件,从而进行平原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的SWOT分析,提出在平原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引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重庆市垫江县耕地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耕地压力处于预警线警戒值,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防止耕地进一步流失,同时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暴雨指标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地区1985~2008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北京地区暴雨天气指标在10.4~38.8mm之间波动,暴雨气候指标为日降水量≥27.5mm。以暴雨天气指标、暴雨气候指标和国家暴雨标准计算历年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统计分析年降雨日数、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的相关关系,得出年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洪涝受灾率,而年降水量和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则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区域暴雨气候指标统计的暴雨量与作物洪涝受灾率相关程度最高,笔者建议以暴雨量来预测评估洪涝灾害时,采用区域暴雨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数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肥力评价对江西红壤地区土壤的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目前土壤肥力评价使用的指标多且没有统一标准,构建最小数据集肥力指标的肥力指数综合模型能够为农业管理者提供足够的肥力信息。通过对来自吉安县、余江县和兴国县240个土壤样品的全部肥力指标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标,并对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和最小数据集建立的肥力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分类后的配对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最小数据集的肥力指标因子有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链和粘粒含量4种,基于4种肥力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和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相关性极显著,相关性达0.92,分类后的整体准确率为88.75%,kappa因子为0.82,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最小数据集建立的肥力指数和全部指标建立的肥力指数一致,能够较好代表全部肥力指标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对1978—2015年福建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趋势理论对2016—2030年福建省粮食、耕地变化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福建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预测2016—2030年福建省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加,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继续稳步降低,造成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福建耕地超载更为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福建省耕地压力、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曾宪堂  李仁江  蒲全波  杨克相  吴迅  郑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09-11310,11369
[目的]揭示四川省主推玉米品种的农艺学特征,探讨生育期、出籽率与推广应用面积的相关性。[方法]2009~2011年四川省年均推广面积超过6666.67hm。的玉米品种多达44个,其中大部分属于外引玉米杂交种,审定时间较早,而本地选育的杂交种则推广面积较低。对这些重要杂交种的生育期、出籽率与推广面积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出籽率与推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生育期则主要集中在115~120d。[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方玉米育种及引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俊  胡继超  袁学所  吴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2-17163
利用历年逐日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引用一种动态干旱指数,通过比较干旱指数计算值和干旱等级判别标准来判别干旱的发展;然后,基于动态干旱指数,运用VC++计算机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动态干旱识别系统。这对该地区干旱预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